許 萍
(安徽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馬鞍山243002)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是目的論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理論派別,一般認為,其代表人物是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和密爾(John S.Mill,1806-1873)。功利主義的基本原則是增進最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這一原則是評價一切行為的道德價值的最終尺度,因而是一切道德行為的最終動機。西方功利主義倫理學的理論雖有不足,但是它的實際影響和學術價值在倫理學史上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它的一些觀點甚至對現(xiàn)今大學生的戀愛觀教育都有啟示作用。
邊沁是英國的法學家,也是西方功利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功利主義思想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功利原則、苦樂原理和效果論。
功利原則。邊沁認為“功利”就是增加人幸?;蛘邷p少人痛苦的行為。在邊沁看來,避苦趨樂是人生存的意義。他還說:“自然把人類置于兩位主公——快樂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們才能指示我們應當干什么,決定我們將要干什么。”[1]邊沁認為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系實質(zhì)就是個人幸福和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他認為個人利益的簡單相加之和就是社會利益,所以增加個人快樂的總和或者減少個人痛苦的總和就是有益于個人利益的,也就有益于社會利益?!耙患挛锶绻呌谠龃竽硞€人的快樂總和或者減少他的痛苦總和,那么我們就說它是增進那個人的利益的。”[1]邊沁認為每個人都只要努力地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會增加整個社會利益的總和,那也就實現(xiàn)了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利益。筆者認為,邊沁的這種思想保證了個人的利益,但是他忽略了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區(qū)別,將社會利益看成是個人利益的簡單地相加總和,容易走向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極端。
苦樂原理?!叭说男袨榈淖罱K目的是為了追求快樂或避免痛苦”和苦樂計算法則是苦樂原理的兩個基本觀點。邊沁說過,人類之所以會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舉動,都是因為對快樂的追求和對痛苦的避免。邊沁的苦樂計算法則是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是同種性質(zhì),無論什么行為產(chǎn)生的苦與樂在性質(zhì)上都是相同的,只有量的區(qū)別。對善惡評價的唯一標準也是行為所產(chǎn)生的苦與樂。邊沁的苦樂計算法雖在理論上確有證據(jù)成立,但是卻不可能進行實際操作,因為快樂和痛苦都是存在于人內(nèi)心的情緒,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具有復雜性、不恒定性,不可能進行機械的計算。
效果論。邊沁是效果論的代表。他認為凡是能帶來快樂的行為就是合乎道德的,就是善;凡是帶來痛苦的行為就是惡。僅從人的動機出發(fā)是根本評價不了人的善惡的,因為壞的動機也可能帶來好的結果,反之亦然。只有行為所帶來的結果才是評價善惡的唯一標準??档碌牧x務論(道義論)堅持動機論,與邊沁的效果論截然相反。筆者認為,無論是效果論還是動機論都有其可取之處,但只就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評判必定有它的不足之處,我們應該運用辯證的、全面的觀點來評判事物的善惡。
密爾是繼邊沁之后,西方功利主義的又一集大成者,他對邊沁的功利主義進行了改進和發(fā)展。首先他提出快樂分為高級的快樂和低級的快樂,將快樂進行了質(zhì)的區(qū)分,并且認為高級的快樂在質(zhì)上優(yōu)于低級的快樂。他認為,那些能認識到這兩種快樂的人,將把質(zhì)上更優(yōu)的快樂置于低級的快樂之上,而且由于質(zhì)的優(yōu)勝遠超過量的方面,量也就成為微不足道的了。但是密爾沒有解釋他劃分快樂的標準何在,那么他對快樂的區(qū)分也就失去了依據(jù)。密爾的第二個修正就是提出德性幸福以及自我犧牲的論點。在德性論看來,德性中最大的德性在于為了公共幸福作出自我犧牲。密爾恰恰認同這種自我犧牲論。他說:“只有這種自我舍棄是值得贊揚的:它是致力于其他人的幸福,或達到其他人的幸福的工具,或者是致力于人類集體的幸福,或者是在人類集體利益限度內(nèi)的個人幸福?!保?]密爾的功利主義對德性犧牲的價值給予肯定的前提是這種犧牲會給人類整體或其他人帶來利益。
在大學生戀愛觀教育中做到以人為本,就要把人看作是個體的人、現(xiàn)實中的人。首先,戀愛觀教育要區(qū)別于道德教育。我國的大學對大學生的戀愛觀教育大都是融入在思想道德教育課里的,專門開設戀愛觀教育課程的高校很少。對大學生戀愛觀的教育也只是任課教師憑借自身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大學生的戀愛態(tài)度受到任課教師的潛移默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表現(xiàn),“個性”在這樣的課堂上長期受到壓制。長此以往,我國大學對大學生的戀愛觀教育就會變成思想道德教育和任課教師的戀愛觀教育,這樣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戀愛觀。其次,戀愛觀教育要充分滿足個體需要。邊沁認為,人的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都是趨樂避苦。傳統(tǒng)的包辦婚姻完全沒有考慮到子女的個人意愿,并不是個人所追求的快樂、幸福,只是將子女作為家庭的組成部分,一個聽話的工具,盡管家長的出發(fā)點也許是善意的,但是這樣的包辦式的婚姻由于沒有滿足個體的快樂需要,因此難以使子女感到幸福。
邊沁是效果論的代表,他認為凡是能帶來快樂的就是符合道德的,凡是帶來痛苦的就是不符合道德的。這樣的觀點有其存在的意義,可是也有局限性,因為在戀愛當中如果一方抱有惡意的想法去戀愛甚至結婚,也許結局不一定就是不幸福的,但是我們卻不能將這樣的行為評價為善意的,只強調(diào)結果的評價機制對善意的一方是不公正的。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完善,人們的“成功”意識像雨后春筍般在一夜之間被喚醒了。生活在校園里的大學生在思想上處于最前沿,他們必然也受到了這樣思想的影響。大學生群體里有少數(shù)人就變得急功近利,凡事只為自身的利益打算,只要能給自身帶來利益的,就會不擇手段,個別的甚至會出賣自身的肉體和靈魂。一些大學生的愛情已淪為明碼標價的商品。“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甚至成為一些女大學生的座右銘。端正大學生戀愛觀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體,也關系到和諧社會建設的順利進行。
我國的道德教育一直以來奉行的都是儒家傳統(tǒng)思想?!吨芤住分械摹袄撸x之和也”、《禮記》中的“德者,得也”等都包含有儒家思想的基本內(nèi)核。儒家思想有著“重義輕利”的傾向。從廣義上說,大學生戀愛觀教育蘊含在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之中,那么對大學生的戀愛觀教育當然要繼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為了大義犧牲個人小利的儒家思想與密爾的公共幸福和自我犧牲的觀念不謀而合,都是為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福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使利益最大化。西方功利主義倫理思想肯定了個人的利益要求,對個人追求愛情的權利也給予高度的肯定。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只有肯定了個人發(fā)展的合法合理需要,才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在大學生的戀愛觀教育過程中,即要充分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也要與時俱進。
[1]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John Stuart Mill.Utilitarianism,seeninWritersonEthicseditedJosephKatzandsoon[M].C.Van Nostrand Company,INC,196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