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琛
鑒于目前中學生普遍存在著視作文為畏途的現(xiàn)象,本人想談談如何加強中學作文的全程訓練的粗淺看法。
所謂作文訓練,就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寫作實踐,使學生具備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它包括觀察分析能力、取舍能力和表達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指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取舍能力,指根據一定的需要確定從諸多的材料中選取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所表達的方式(即體裁)的能力。表達能力,指運用語言組織材料的能力。作文訓練是這三種能力的綜合訓練。
所謂作文全程訓練,即積累材料——構思表達——修改潤色的寫作過程。這是一般文章產生的自然程序,也是一次作文的全過程。我主張,中學生每次作文都要嚴格遵循這個程序。堅持作文的全程訓練,也就實現(xiàn)了以上三種能力的綜合訓練。
作文能力只有在作文的全程訓練中才能形成,這是由作文能力諸要素相互聯(lián)系的規(guī)律所決定的。積累材料是第一階段。它是通過觀察分析后積累寫作素材,通過閱讀吸收寫作養(yǎng)料。構思表達是第二階段。構思是根據題目要求對寫作材料進行一番精細的思考,組成一篇文章的雛形,即所謂“打腹稿”。表達是調動記憶倉庫的章法儲備對入選的材料進行布局組織,將頭腦里的語言材料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修改潤色是第三階段,修改是認識的深化的過程,潤色是指恰當地使用文字使其增強文章的感染力量。
第一階段,取舍能力決定著搜集材料的目標和范圍,觀察能力決定著對事物認識的全面與深刻的程度,語言表達能力則決定著在閱讀積累中對語言章法技巧的借鑒水平。
第二階段,取舍能力決定著文章的表達方式,觀察分析能力決定文章立意的高下,表達能力則決定著語言文字的表現(xiàn)力。
第三階段是修改潤色過程。觀察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交互作用的特征更為明顯。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觀察能力、取舍能力和表達能力是綜合起作用的。取舍能力側重于第一、二階段,表達能力側重于第二、三階段。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興趣的催化劑,都可以調動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積極性,都可以讓學生享受課外閱讀的樂趣,同時也能有效地檢查課外閱讀情況、鞏固課外閱讀成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要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是有靈性的生命個體,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p>
年齡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生活閱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教養(yǎng)不同的學生在進行閱讀同一內容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自的理解、感受、評價。這就是所謂“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情況。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對喜歡文學的學生來說,可能覺得“直”和“圓”二字用得準確、形象,看到的是廣袤、空曠、寂寥的大漠風光,情不自禁地會激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感。而喜歡數學的學生可能聯(lián)想到垂直線和外切圓,覺得那是一幅絕妙的美的構圖,如此等等。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存在,要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給學生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宗旨的綜合性動態(tài)評價,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能悟出多少就悟出多少,允許他們對文本出現(xiàn)異彩紛呈的理解。同時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樂于說出自己的閱讀想法,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所得。以此激發(fā)閱讀教學課堂的活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任重而道遠,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訓練語言為主要內容,以靈活運用教法為手段,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加強學生閱讀訓練,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慧平.文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唐曉杰.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