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一韜
我家有一個老物件——石臼,是外公的爺爺傳下來的,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歷史了。
石臼是用大麻石做成的,斑斑駁駁,摸上去非常粗糙。它上面大下面小,像一只放大了好幾倍的碗,足有一百多斤重。單有石臼是沒辦法用的,它還有配套物件——石臼柄。這是一根圓木棒,頂端裝著一塊圓麻石。掄起圓木棒,圓麻石就能把石臼中的東西舂碎。
外公告訴我,以前快過年的時候,他會把糯米浸泡,洗凈,晾曬干了,然后把糯米放在石臼里舂。他用雙手掄著石臼柄,使勁地舂著,舂著,漸漸地,糯米變成了粉。為了保證糯米粉細碎均勻,這時就要用到幫篩了。幫篩是圓形的,用竹篾圍成,非常輕。里面是一塊紗布,紗布中的細縫很小。用勺子把米粉盛在幫篩里,輕輕地左右晃動,細小的米粉就從紗布里掉下來,白花花的一片。幫篩里剩下的大粒米粉,再放到石臼里繼續(xù)舂。就這樣,來來回回好幾次,直到把糯米都舂成極細小的米粉。每次把二十多斤糯米舂成米粉,要花上兩個多小時,大人們會輪流舂,但都會累得氣喘吁吁。
小年夜的晚上,外婆就會用這些米粉做成各種口味的團子。芝麻餡的,蘿卜餡的,一家人吃著香噴噴的團子,真是其樂融融。
現(xiàn)在有了電磨,不再用石臼舂米了,但外婆偶爾會用石臼舂些芝麻、核桃仁。有一次,我到外婆家,剛走到門口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原來外婆正在舂芝麻。我試著去舂,誰知我雙手緊握著石臼柄,使出全身的力氣才好不容易舂了一下。我不甘心,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連續(xù)舂了幾下,最終還是敗下陣來。我只能在一旁看著外婆“咚咚”地舂著,不一會兒,芝麻就變成了芝麻粉,香味飄得滿屋都是。
每次去外婆家,看到這年代久遠的石臼,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去擺弄幾下,去感受它帶給我的樂趣。
指導(dǎo)老師 朱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