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在寺廟中一定可以看到石臼。石臼是一種用來碾碎芝麻等食材的工具。它曾是僧人準備飯菜時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但是,石臼并不能一直用下去。用了三十年、四十年后,它的表面就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磨損。慢慢減少分量的石臼,最終連面都磨不了。有的石臼經(jīng)過長年使用,最后還裂開了。裂開的石臼作為石臼的使命已結(jié)束,但它還可以有別的用處。幾經(jīng)思考后,僧人們將裂開的石臼用作腌菜石。
石臼作為腌菜石又工作了三十年,不知不覺間,它缺了個角,并變得越來越小。最終,它因為重量不足而無法再發(fā)揮腌菜石的作用。于是,僧人們又開始思考如何讓石頭發(fā)揮作用。最終,他們決定將變得越來越小的石頭放在庭園中。將它放在排水不好的地方,雨天在石頭上行走,鞋就不會沾濕。它成為踏腳石被擺放在庭園中,庭園就會出現(xiàn)一張新的面孔。
石臼先是變成腌菜石,后來又被作為庭園中的踏腳石使用,這就是禪常說的“把什么當作什么”。這種精神會讓你的生活變得簡單而豐富。
因與自己有緣而來到自己身邊的物品,其實與自己是一個整體。輕視物品的人,或許也會輕視自己和周圍的人。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一直珍惜某件物品,多余的物品就不會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不增加物品與不增加雜念是一回事。珍惜物品,就是珍惜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