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平
摘 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與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實現(xiàn)資源共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將聲、圖、字集于一體,進行直觀形象的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美術學科成為活潑、輕松、富有魅力的學科,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樂園。
關鍵詞:多媒體 信息技術 互助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160-01
1 電子備課
打破文字為主的傳統(tǒng)備課,把很多抽象的內(nèi)容用多媒體呈現(xiàn),教師就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從多角度多方面讓學生理解。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把教學內(nèi)容制作成課件,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刺激學生的感官,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發(fā)揮出最佳的學習效率。通過網(wǎng)絡,教師可實現(xiàn)教案課件共享,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課堂互動
2.1 課堂教學演示
美術課中,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法受到了許多限制,如距離遠近、畫面大小、圖像重復等,效果不理想。而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生活日常用品的聯(lián)想》一課,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觀察各種生活用品,品味它們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認識到生活用品用途的不同和造型的差異。學生對其產(chǎn)生了豐富的聯(lián)想。
像爐具、餐具等日常用品,雖然常見,但很少有人認真觀察、分析、研究它們的造型、特點及功能和顏色。通過多媒體教學法,引起學生對其外形、功能的觀察和分析,了解它們的結構和用途,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通過靈動的多媒體教學法,運用聲、圖和視頻的傳媒,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很好地把握教材要求。引導學生感受多媒體教學帶來的美感,做到教學目標明確。
2.2 學生互助互動
我打破了單一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容量,誘發(fā)了學生學習美術的情趣、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多媒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求知欲,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取得了簡明高效的教學效果?!盎ブ印钡膶W習,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yǎng)了團結合作,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jù)課型“互助互動”,《生活日用品的聯(lián)想》每個環(huán)節(jié)無不突出互助互動。第二,根據(jù)重難點,“互助互動”,抓住制作中難點提出問題。通過“互助互動”,由學生演示,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yè),“互助互動”,每個學生的想象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xiàn)也不同。因此,作業(yè)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促進同學間的交流。第四,結合評價,“互助互動”,同伴之間借鑒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寬容合作的精神和敏銳的鑒賞力。通過探究與體驗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開闊視野
美術是一門形象直觀的藝術。學生在進行美術欣賞、創(chuàng)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因此,我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供盡量多的直觀素材,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擴大視野,促進思維,提高創(chuàng)造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例如,欣賞《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一課中,中國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呈現(xiàn)形式。詩、書、畫、印各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它們的完美結合使中國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使人們欣賞時得到了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和審美享受。為了使學生在“靜態(tài)、直觀、具體”的特點上得到更進一步的了解,引導學生的思維超越具體形象進行聯(lián)想。我不是一味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一味地聽。而是運用錄像和幻燈片,和學生共同上網(wǎng)查找資料等方法,了解中國畫的社會背景和發(fā)展史,如唐宋時期:鄭思肖、王希孟、蘇軾、趙孟頫等詩、書、畫、印為一體的大畫家、大書法家們的作品,他們?yōu)閯?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走遍了祖國各地的山川河流,從大自然中尋找各種題材,創(chuàng)造出了《蘭花圖》、《千里江山圖》、《瀟湘竹石圖》、《二羊圖》等舉世大作。表現(xiàn)出了“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以詩為有聲畫,畫為無聲詩”。表達了畫家自己的思想感情,極具個人風格的書法與繪畫互為借鑒,搭配和諧。為讓同學們更多地了解中國畫的歷史和特點。課堂上,我和同學們一起上網(wǎng),盡可能多地去查閱資料,讓學生主動地相互討論,相互探究,投入情感體驗當時的社會背景。多看和多思考畫作,注意觀察物體與景色,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覺,逐步體驗繪畫藝術語言的感受力。欣賞一件藝術品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需要時間和反復地觀看。我讓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在畫作面前馳騁自己的豐富的聯(lián)想,達到心曠神怡的最佳審美境界,獲得一些賞析繪畫的標尺。使枯燥的欣賞課,變成了有意義的活動,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舊課堂教學模式,師生互動了起來加深了師生間的情感。
學生通過網(wǎng)上查找資料,共同探討,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自己消化理解了更多名畫的歷史背景,畫面內(nèi)容及作者的相關介紹。調(diào)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美的欲望,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及參與意識。
信息技術在美術課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我們應該注意,不能盲目模仿,去趕時髦,死抓著不放。要做到努力實踐、去偽存真、吸取精髓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課程美術教學的廣闊舞臺上獨秀一枝。
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不斷地把信息技術與初中美術教學結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其行之有效的作用,符合教材體系,就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開拓他們的視野,從而更好地推進現(xiàn)代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成長,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課中將奏響美好的樂章。
(山東省平度市白埠中學,山東 平度 2667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