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梅
(長江師范學院 重慶 408100)
傣族,自古以來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西雙版納,是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安逸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鑄就了他們獨特的民族個性,并孕育了他們優(yōu)美多姿且豐富多彩的舞蹈。同時傣族居住在與緬甸、老撾、越南等國相接的地方,從而吸納了多國和多民族的文化精華,將其發(fā)展改編并加入自己民族的個性和精神,使該民族的舞蹈別有一番韻味。傣族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并根據不同民間行為活動而產生不同的舞蹈形式。比如傣族舞蹈可分為祭祀形式,表演形式,自娛形式等等,其都各具特點且流傳面甚廣。
說起孔雀舞的由來,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據說這是關于傣族的領袖召麻粟帶領著民眾去尋找幸福的故事。相傳,他們到了“來少勐”這個地方之后,聽到了自然界中許多美好的聲音,像水果掉進水里和魚兒吃水的聲音,以及看到了孔雀優(yōu)美的舞姿而情不自禁的模范起來,從此便有了流傳至今的孔雀舞。在不同地方,傣族人對于孔雀舞有著不同的叫法,例如在德宏傣語中稱為“嘎洛永”,在西雙版納傣語中成為為“凡糯永”等。且各地孔雀舞的跳法也不盡相同,但多以模仿孔雀的神態(tài)動作及個性為主。表演者要頭戴金冠和面具,背上孔雀形式的道具,同時在舞蹈過程中用象腳鼓和其他一些樂器伴奏。每每舞起讓人流連忘返??兹肝韪鶕煌瑘龊掀湫问揭灿胁煌?,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劇等形式的表演。獨舞最能表達出舞蹈的優(yōu)美且具有代表意義是瑞麗縣藝人,例如瑞板、賀費、毛相、約相、旺拉等人,他們將孔雀舞表演的出神入化。除孔雀舞以外,被人們廣為熟知的表演形式的傣族舞蹈還有魚舞、大象舞、篾帽舞、蝴蝶舞等多種舞蹈。傣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日常生活中的歌舞是其少不了的元素,所以為了自娛自樂能產生的舞蹈也不再少數。其中包括象腳鼓舞、嘎光、耶拉暉以及喊半光等多種舞蹈。象腳鼓舞和嘎光是自娛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嘎光舞是傣族最為古老的舞蹈,其在眾多地區(qū)流行,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男女老少都會跳的一種舞蹈。
傣族舞蹈不單單是以柔美優(yōu)雅著稱,它更具有與眾不同的力量之美。其內柔外剛,在細膩柔美中展現(xiàn)民族的生命力,在神情與動作間將民族的文化呈現(xiàn)愛人們的眼前。讓人們感受這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傣族舞蹈是傣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及熱愛之情的一種體現(xiàn)。其源于自然,始于生活,吸取萬物之靈,同時體現(xiàn)傣族人民的勤勞勇敢,溫柔善良的民族個性。但是將如此原生態(tài)的舞蹈文化班上舞臺是需要一定的改編和創(chuàng)新的,且要保留其自然之美,保持整個舞蹈的流暢和優(yōu)美之感。傣族舞蹈的美吸引了無數藝人和舞者投入其中,近年來的高校也將其列為舞蹈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舞蹈的創(chuàng)新是需要人們的感情和精神,同時將新的現(xiàn)代元素很好的融入其中,而又不失其原始個性。
多年以來,很多藝術家為傣族舞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多貢獻,就此傣族舞蹈也得到了巨大的創(chuàng)新。其中比較成功的要數孔雀舞的創(chuàng)新??兹肝枋且环N觀賞性很強的舞蹈,它是一種表演性質的舞蹈,主要表演與寺廟或者是廣場上。古代時期的孔雀舞多為男子表演,并根據人數的不同而分為獨舞、雙人舞、三人舞或歌劇舞等。從上個世紀開始,孔雀舞被人們所認可,并成為一種觀賞價值極高,藝術性極強且舞蹈套路繁多的舞蹈派別。第一位走入我們生活的孔雀舞表演者當屬毛相,是他將孔雀舞帶入到了我們的生活,并讓我們對傣族舞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對傣族文化和孔雀舞有著獨到的見解,并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創(chuàng)造了一套由簡入繁的教學方案。毛相的成功不是輕易得到的,相傳,他為了更細致更清楚的觀察孔雀的形態(tài)、神情和動作而天天跑到孔雀的棲息地去與孔雀們一同生活。這種執(zhí)著和毅力以及其對孔雀舞的無限熱愛,促使著他為孔雀舞而努力和奮斗,從而讓他具備了精湛絕美的舞蹈技藝,并成為人們崇拜和尊敬的孔雀舞大師?!峨p人孔雀舞》就是毛相對傳統(tǒng)孔雀舞進行改編而得到的杰作,對后來傣族舞蹈的發(fā)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和作用。這種改變時民族舞蹈邁出的巨大進步,使民間藝術得到了巨大的升華。七十年代被人們譽為孔雀公主的刀美蘭就是在個階段成長的。她將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到舞蹈當中,對孔雀之美做了完美的展現(xiàn)。楊麗萍所舞出的純凈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藝術形象、特殊的靈慧氣質。她是真正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者、實踐者,真正獨一無二至情至性的舞者。楊麗萍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極感性的女人。她的藝術感悟力也極強,獨到的藝術思維方式和真實的生活體驗,造就了這位個性獨特的舞蹈家。她的《雀之靈》在1994年獲得中華民族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獎。
除孔雀舞之外,象腳鼓舞也在不同程度上的到了巨大的創(chuàng)新。象腳鼓舞又被人們稱為“光黑拉”,是象腳鼓為主要道具,并用手擊打鼓面的一種男子為了自娛而表演的一種舞蹈。象腳鼓舞不僅有手的動作,還要加入腿部的配合,尤其是膝部的起伏和小腿的有力的配合。
象腳鼓舞在傣族人民居住地區(qū)最為流行的男子表演的舞蹈之一,同時也是傣族文化發(fā)展中一個特殊的印記。它雖屬于一種藝術,但更是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對傣族社會、文化和生活有著巨大的意義,是傣族民間文化的靈魂?,F(xiàn)代的象腳鼓舞不但保持了原始的力量之美,同時還加入了現(xiàn)代文化中的元素,使其更具創(chuàng)新性和獨特性。
在我國傳統(tǒng)民族舞蹈當中,傣族舞蹈室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漫長而悠久的歷史文化發(fā)展長河中,有著幾位燦爛的光輝。但是,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時代對傳統(tǒng)文化的挑戰(zhàn)是極其巨大的,包括傣族舞蹈在內的我國民間舞蹈文化受到了各種電視節(jié)目,電影,游戲等娛樂方式的沖擊。同時,新一代的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淡漠使得傣族舞蹈等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受到的嚴重的打擊。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需要及時的采取相應措施,大力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加大對民間舞蹈的宣傳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其實就是需要我們做的。要保證傳統(tǒng)傣族舞蹈血脈不斷,保護其文化的根源的同時,更要抓住傣族舞蹈在與時俱進的改變過程中那些被人們認可的創(chuàng)新形式,始終保持其先進性,不被時代的車輪拋下。
本文通過對研究傣族舞的繼承與發(fā)展,不但可以是筆者在今后的舞蹈生涯中更好的發(fā)展,也為傣族舞的繼承與發(fā)展做了一份貢獻。傣族舞蹈不但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歷史發(fā)展中親近自然,敬畏自然地一種體現(xiàn)。它是全人類的財富,使我們必須要傳承和發(fā)展下去的重要財富。
[1]楊鎮(zhèn).淺析傣族孔雀舞的發(fā)展的歷史[M].大眾文藝,2012.
[2]喻力娟.淺析傣族舞蹈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M].舞蹈空間.
[3]瞿美子.淺談當代傣族舞舞蹈風格在原始傣族舞里的創(chuàng)新[M].學論壇,2008.
[4]范燕華.芻議當代傣族舞舞蹈風格在原始傣族舞里的創(chuàng)新[M].文化藝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