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寧
【摘要】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師教學文言文,普遍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唱獨角戲,忙于釋字譯句,勤于講解語法,累于肢解課文;學生成“容器”,被動接收,機械記錄,死記硬背。結果是教師教得筋疲力盡,學生學得叫苦連天。那么,該如何走出這種尷尬的局面呢?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 (《朱子讀書法》)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正是古人學習文言文方法的精髓,它告訴我們誦讀是學好文言文最為簡捷的途徑,誦讀必須與思考相結合。筆者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吸收古人學習文言文方法精華,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總結了一條文言文誦讀教學法:以誦讀為主線,依據(jù)“以讀促思,以思促讀,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依照“讀準字詞、讀準停頓、讀出語氣、讀出情感”的順序,努力將文言文的“言”和“文”融合于讀與思的教學中。因略有所得,此作交流。
這種誦讀教學法,步驟大致分四步完成,篇幅長的課文需要幾課時完成。下面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作具體說明。
一、試讀:初知大略,重在讀準字音
1.精心布置預習。
(1)自讀課文三遍,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力求讀準每個字詞。
(2)給文中重難點字詞注音,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其意思。
(3)結合注釋,朗讀課文,找出讀不懂的字詞,畫出讀不懂的句子,試著給課文劃分朗讀停頓。
2.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3.出示多媒體,檢查預習題(2),為小組朗讀打好基礎。
4.以四人為一小組,組中交流朗讀,互相糾正,合作探究,結合預習題,力求讀準每個字。
5.小組合作交流后,教師指名學生展示朗讀課文,開展互評,力求讀準每個字。
6.學生齊讀。
【設計說明:試讀的要求是讀準字音,事實上由于漢字的表意性,學生讀準字音的過程,也就是理解字詞的過程。字詞理解了,就能初知大略了。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高質量的預習是重要保證。讀準字音看似利用注解和工具書的基本功,但如果指導得法,就可將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融合在探究怎樣讀中解決。如本文預習,要求學生對“鄒忌修八尺有余”和“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中的“有”進行注音,學生通過注音,不僅理解了“有”通“又”,而且對初二已學課文起到復習作用,加深了通假字的理解。又如學生對“朝( )服衣冠、于是入朝( )見威王、皆朝( )于齊”中的“朝”進行注音后,就能理解“朝”的一詞多義?!?/p>
二、研讀:心維其義,重在讀準停頓
1.舉例說明朗讀停頓劃分方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講授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方法。確定句中停頓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句首關聯(lián)詞和語氣詞(如:夫、蓋、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頓,如:而/形貌昳麗。(2)古代是兩個單音詞,而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復音詞,要分開讀。如:今齊地/方千里。(3)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如:臣之客/欲有求于臣。(4)需要著重強調的地方,一般要停頓,如:今/齊地方千里。(5)“也” “乎”等語氣助詞用在句中揭示停頓,朗讀時在其后停頓,如: 余聞之也/久。(6)省略句中句內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頓,如:客從外來,與/坐談。(7)并列短語間要略作停頓,如:宮婦/左右莫不私王。(8)對古代的國號、年號、官職、爵位、史實、地名要了解,否則易導致朗讀停頓錯誤。(9)總領性詞語后面要停頓。
本環(huán)節(jié)教學片斷:
師: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該怎樣劃分朗讀停頓?
(給足時間學生思考,教師巡視檢查,如果學生劃分對就請說理由,如果學生一片迷茫,就做以下啟發(fā)。)
師:這句話可以變化為兩句話,誰來擴寫?(教師要留白,讓學生練習)
生1:鄒忌諷齊王,(鄒忌)納諫
生2:不是這樣的,應該是: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師:“納諫”前面省略了“齊王”,朗讀時怎樣體現(xiàn)呢?
生:讀到“納諫”兩字時先略停頓再繼續(xù)朗讀。
師:請學生來劃分朗讀停頓。
生:鄒忌/諷/齊王/納諫
2.利用注釋、工具書,在理解字詞句意的基礎上,對預習時劃分的停頓進行朗讀。采取邊讀邊質疑,畫出疑難處(教師巡視,查看劃分進展)。
3.小組合作,交流朗讀停頓劃分,組內解決釋疑難字句,組內不能解決的交全班討論解決。(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好巡視,或檢查,或幫助釋疑,或鼓勵人人參與。)
4.教師讓學生提出小組中不能理解的字詞及句子,師生共同釋疑。
5.小組派代表進行朗讀展示,師生評議朗讀停頓是否劃分正確。
【設計說明:“句讀之不通,而欲從事于九丘之書,真可謂千載笑端矣。”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如是說??梢?,學習古文分清停頓很重要。學生要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就要求對字詞句有個正確的理解。因此,學生劃分句子停頓的過程,就是探究理解字詞句意的過程。如:“今齊地方千里”,當學生畫出“今/齊地/方千里”時,就對“地方”這個古今異義詞有了理解;再如,根據(jù)“省略句中句內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頓”的知識,學生對“客從外來,與坐談”一句畫出“客從外來,與/坐談”后,就理解了“與”字前面省略了“鄒忌”而后面省略了“之(代‘客)”。這樣通過探究獲得了知識,既解決了句子翻譯,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感,這個知識生成過程所產生的效果是非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所能及的!將文言文的“言”自然地滲透在誦讀中,學生在讀中思,在思中讀,心維其義,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就是對課文理解由淺入深的過程。課堂上要給足時間,讓學生邊讀邊畫,合作探究,展示朗讀,互相質疑,適時激勵,讓學生品嘗到思索探究中的喜悅?!?/p>
三、品讀: 想象入境, 重在讀出語氣
1.讀法指點。
朗讀時要依據(jù)課文中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不同人物在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方面表現(xiàn)出的不同特點,確定朗讀的語氣,才能再現(xiàn)故事現(xiàn)場,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讓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2.走進文本。
(1)四人一小組,合作探究朗讀語氣。在朗讀中加深對句子意思的理解,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出文字所呈現(xiàn)的畫面,使自己進入故事中人物的角色,生動地讀出畫面,讀出不同人物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說話的語氣,比如鄒忌與徐公比美環(huán)節(jié),三問三答,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小組中要討論出該用怎樣的朗讀語氣,并進行角色朗讀展示。
(2)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展示朗讀,重點展示三個片斷:三問三答,齊王三賞,朝廷三變。
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當學生不能正確把握朗讀語氣時,教師要適時介入引導。
教學片斷——探討“三問三答”朗讀語氣:
師:鄒忌三次問話,雖然意思相同,但句子結構不同,請反復誦讀“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說說其不同處。
生:我發(fā)現(xiàn)鄒忌對妻說的要長些,后兩句對妾和客說的句子要短些。
師:說得很好,這是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那么,意思相同,長的句子與短的句子,在說話語氣上有什么區(qū)別呢?比如“你走得快點啊”“快啊”,語氣有什么不同?
生:句子長些,可以表示舒緩的語氣,比較客氣。句子短些,語氣比較急促,帶有命令,有點生硬。
師:說得精彩,那么請你說說鄒忌的三次問話,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呢?
生:“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這句句子稍長,要用舒緩的語氣讀,讀出溫和,讀出不自信?!拔崾肱c徐公美?”這句句子稍短,要用急促的語氣讀,讀出嚴肅;“我與徐公孰美?”這句將“孰”字放在后面了,朗讀停頓的重音在后面了,似乎鄒忌就在說自己美,客人沒有選擇的余地,所以要用急促的語氣讀,讀出嚴肅,讀出自得和傲慢。
師:非常棒!請坐。鄒忌后來覺得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妻、妾、客的回答,什么都說鄒忌美,原因是什么?找出來讀一讀。
生:(齊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師:既然這三個人的身份、立場、心理不同,那么,他們回答時的語氣就應該有區(qū)別,該怎樣把握朗讀的語氣呢?
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先贊美,后反問,應讀出妻子對丈夫的深情贊美無限愛憐的語氣?!靶旃文芗熬??”沒有贊美,直接反問說答案,說明妾怕多說失言,要讀出因地位低,語氣中含有畏懼含有拘束之情?!靶旃蝗艟酪??!笨腿藳]有用反問句,語氣平直,是為了應付鄒忌,達到幫他辦事的目的,所以要讀出討好巴結奉承的語氣。
師:如果要在這三句話前加個語氣詞,你覺得該怎樣加呢?
生:“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哦!徐公何能及君也?”“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p>
師:齊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哦!徐公何能及君也?”“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p>
(3)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以上三個片斷朗讀比賽,全班同學做評點。
【設計說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將朗讀與思考相結合,特別是與想象入境相結合,就能夠領悟其中的內涵和豐富的情味,甚至包括作者難以用詞語表達然而又流淌于字里行間的微妙之處,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眲e林斯基也曾說過:“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币虼耍谥笇W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入境,用活靈活現(xiàn)的語氣,才能走進作品所描述的有聲有色世界。】
四、美讀:披文入情 ,重在讀出情感
1.美讀作品:走進作者、作品情感世界。
(1)感動自我美讀。
師:同學們,要感動別人,必須先感動自己,只有自己走進作品世界,用心把握作者、作品的思想情感,并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設身處地地注入情感,才能達到心中有情,聲中有情,感動自己,然后感動別人。
師:請同學們想象入境,要求要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2)展示美讀:學生自選片段美讀,學生點評,教師補充點評。
2.個性解讀:放飛心靈,感悟作品。
請自讀課文,注意文章中涉及兩個主要人物:鄒忌和齊王。這兩個人物都受到后人的贊賞,請自選一個,給他寫一段頒獎詞,字數(shù)在100字左右。然后飽含感情地上講臺美讀。
【設計說明: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這樣寫道:“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币黄玫奈恼?,往往都包含著作者濃厚的感情色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的熏陶、沖擊、融會之中,進入故事情境,才能領會文章的意境,觸摸到作者的心靈,達到“披文入情”。本課時學生經過讀準字音,感知了情感;經過讀準節(jié)奏,萌發(fā)了情感;經過讀出語氣,滋長了情感。此時,課堂情感波浪涌動,教師就可順勢將教學推向高潮:引導學生披情入文,感情美讀課文,“在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在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葉圣陶)”,讓學生在美讀中體味情感,抒發(fā)情感。當學生的情感波浪與作者的情感波浪產生和諧共振時,學生就會體驗到美讀的快樂。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個性解讀,在探究中收獲自己的感悟:或對文章主題的把握,或對寫作特色的理解,或對人物形象的評價等?!?/p>
朱熹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敝逃覐?zhí)锶粝壬羞@樣的論述:“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讀懂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形成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語言積累的過程?!笨傊?,誦讀是學習古文的好途徑。本教學設計摒棄了傳統(tǒng)的串講灌輸模式,采取以學生誦讀為主線,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注重于自主、探究、合作,以學生為主體,注重于誦讀、積累、感悟,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它注重于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它既著眼于整體感知,又注重于積累感悟,通過試讀、研讀、品讀、美讀四個環(huán)節(jié),以讀促思,以思促讀,讀思交織,文言相融,循序漸進,層層推進,水到渠成。實踐證明,誦讀教學法是古文教學的好途徑。
(編輯:畢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