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彥紅
讓農村孩子的口語交際課活起來
侯彥紅
《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進行口語交際”這一目標。因此,我總希望在我的口語交際課上,孩子們能夠動起來,口若懸河、妙語連珠,即使說的不對,也能在討論與交流中得以改進。但事實是,一到口語交際課,原本回答問題積極的孩子,也悄悄地埋下小腦袋,大家不約而同地變成了“不會說話的人”。連說話的機會都丟失,這樣的口語交際課堂怎能真正提高全體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1、傳統(tǒng)課堂氛圍的制約。傳統(tǒng)的課堂上,總是老師講得多,學生總處在被動接受的位置,中國自古就有“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生,虛心求教的蒙恩者”的指導,而這一切執(zhí)行起來似乎也順利成章。但是現(xiàn)在,我們必須承認,這種傳統(tǒng)型的課堂給學生的口語交際課帶來很大的阻力,尤其是農村地區(qū)的孩子更為嚴重。農村地區(qū)的孩子本來就存在課外閱讀量欠缺,接受信息的渠道少,家長素質偏低等制約他們語言發(fā)展的因素。所以,創(chuàng)建開放而活潑的新型課堂迫在眉睫。
2、教師課堂調控能力的影響。農村的大部分孩子在家庭中表現(xiàn)十分活躍,但一到課堂上在老師的面前就噤若寒蟬。班級中的活躍分子反反復復就那么幾個人,教師如果不能很好地調控課堂,就會變成幾個好學生的“一言堂”,被學優(yōu)生牽著鼻子走,而另外的大部分學生就心甘情愿地做了不作為的看客、聽客。李鎮(zhèn)西老師說過:“教育者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工匠,就在于我們面對各具個性的學生,必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币虼?,做一個好的老師就必須提高自己綜合調控課堂的能力,面向全體學生。
3、心理因素作祟。“不愿說,不敢說,怕出錯”是口語交際課上學生不敢交流的主要原因,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他們不敢說無非是怕說錯,怕老師批評,怕同學笑話。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即使學生說得真不好,教師也不要直接反駁他們,或露出不屑的表情,甚至阻止學生說下去,而要給他們鼓勵,久而久之,學生交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被培養(yǎng)起來了。只有真正創(chuàng)建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才能使每個學生樹立起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就地取材,創(chuàng)設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李吉林老師曾說:“語言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蔽覀冝r村沒有電腦等現(xiàn)代多媒體設備,可我們有大地、有小草、有果園,哪怕是荒山、茅草棚,它們的利用價值也是可觀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運用它。農村教師應就地取材,尋找口語交際教學的源泉。農村的天地廣闊,生活豐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皆為農村學生提供了不竭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自己身邊的事物,學生非常熟悉,自然覺得有話可說。
2、改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和諧活潑的課堂氛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shù)場合下,都在于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由師生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币淖儌鹘y(tǒng)思想,在課堂上建立平等、輕松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真正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甚至在課間和他們玩在一起,和他們有共同的經歷,多以一個聽眾的身份進行沒有距離的開放式交流,給學生輕松的交流環(huán)境,照顧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差異,倡導個性,給予學生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課堂氛圍的改善,師生關系的拉近,也會使學生怕開口、不敢說、怕丟人的心理障礙自然消失。
3、拓展視野,開辟口語交際的新途徑。課堂上再多的口語交際訓練,歸根到底是希望孩子能在生活中學會說,學會交流。因此,口語交際一定要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在每節(jié)課前,可用三分鐘給孩子提供說話的機會,說說今天的趣事,說說今天的見聞,說說上學路上的經歷等貼近生活的話題,長期堅持,也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能力;也可以由教師確立話題,選擇學校里發(fā)生的某件事情或某種現(xiàn)象,由大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六年級畢業(yè)學生會找老師、找同學寫畢業(yè)紀念冊,形成一股風尚,該不該提倡?這樣的做法也可以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侯彥紅,教師,現(xiàn)居山東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