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英
摘 要:針對特殊教育學校低年級聽障兒童個體差異大,注意力比較難以集中的現(xiàn)狀,我總結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可以從情感方面入手,進而制定課堂常規(guī),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聽障兒童在教師的關心愛護下健康成長。
關鍵詞:低年級 聽障兒童 課堂教學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事業(yè),教師是培養(yǎng)人的專門勞動者。如何對待培養(yǎng)對象,是教師這一行業(yè)亙古不變的話題。千百年來對這一話題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種崇高的教師職業(yè)道德就是熱愛學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一道德要求已被視為當代教師應具備的職業(yè)品質。正像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所說的那樣,“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
我自1979年5月進入特殊教育這一行業(yè)以來,一直從事的是聾兒教育,擔任聾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而且多在中低年級段循環(huán)。由于聾兒的生理特殊性,大多數孩子不能像健全兒童一樣適齡上學,當他們到特殊教育學校讀書時,年齡也都十一二歲了,還有的孩子已經十七八歲,還有七八歲的,一個班級里學生年齡如此懸殊。我們都知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差異,而不同區(qū)域的學生之間的差異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由于地理區(qū)域、家庭環(huán)境等各方面的差異,學生已獲得的知識、視野的開闊面、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等等,都是間接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因素,特別是這些聽力有障礙的學生,存在著更多不是問題的問題。這是低年級教師們最大的困擾。聾兒由于受自身身體缺陷的影響,感知外界事物途徑單一,主要依靠視覺捕捉外界信息,易疲勞。特別是年齡偏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極易渙散,一旦受到新奇事物的影響,注意力就很難集中到正常的課堂教學中,所以在低年級組織教學時,我也做了一些嘗試,積累了一些經驗,在這里我結合中低年級語文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對低年級組織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情感產生教育,情感促進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師必須熱愛學生,這是教育素養(yǎng)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因為這種愛的情感,不僅能對學生產生激勵功能,還能對學生產生感召和轉化能力?!笔前?!因為每個孩子都是金子,需要閃光;每個孩子都是教科書,需要研究;每個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尊重、而我們每位教師都應是“智慧型陽光教師”,用我們平凡的愛、珍貴的情去呵護一棵棵需要哺育的幼苗。特別是聽力有障礙的孩子,更需要多一些關心。
人常說,老天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開啟一扇窗。這也就是說聾兒的視覺能力極強。察言觀色是他們的一種本能。作為一名特教教師,要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愛撫、一個微笑都能喚起聾兒的情感共鳴,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學習愿望。所以上課時教師一定要精神飽滿地進入課堂,目光要親切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讓他們在充滿愛意的環(huán)境中接受教育。但聾校教師,不但要做他們學習的指路人,更要做他們生活的導航者。由于他們生理的缺陷極具個性──自卑、猜忌、孤獨、焦慮和抑郁,父母對他們百依百順,生活自理能力極差,尤其是家在農村的孩子,寄宿在學校,生活習性完全改變,自己的物品隨手亂扔,找不到自己的就拿他人的。小災小病鬧情緒,都需要教師親自去解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信任你,親近你,感情溝通了,教育就有了契機。這也就驗證了信之而親之、敬之而服之。
這就是聾校教師的特殊性,既是嚴師又是慈母。
二、制定課堂常規(guī),保證教學活動有序有效進行
教師埋怨學生難教,就像醫(yī)生埋怨患者的病難治一樣,醫(yī)生是在治療疑難雜癥的過程中,提高業(yè)務水平的。孩子們結束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家庭生活,來到這個有各種紀律、制度約束的學校生活,一時間很不適應,也很好奇。所以,從聾生上課伊始,我就制定了很多課堂常規(guī),以保證教學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例如,上課前兩分鐘我就站到教室門口,聽到上課鈴聲,就引導學生看樓道或教室的指示燈(亮了),督促他們立刻進入教室坐好。又如上課起立,師生問好,坐下,點名,有事要舉手。對健全兒童來說,練習兩次會做得很好,可對聾兒卻不易,需要寫卡片,需要口語、手語、肢體語言的配合,而且要反反復復練習,甚至要一個星期才能做到。這就是聾校最基本的常規(guī)訓練,一個好的開端,需要我們教師耐心、細心,不厭其煩。
要求學生能坐得住四十分鐘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怎樣才能讓學生坐得住呢,課堂教學就應是動靜交替,課堂活動多樣化。例如,在學習漢語拼音“b、p、d、q”時,很容易混淆,就自制教具,找一根小木條,涂成紅色,再用紙片剪一半圓,涂成黃色,老師打手指語,讓兩個學生來完成,孩子們非常興奮,很快記住了各自的位置,同時也掌握了書寫格式?!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具有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漫長和困難的,于是,玩手指游戲,如一個詞(音節(jié))看誰打得又快又準,這樣不但學得快還記得牢。課堂需要活躍的東西出現(xiàn),但也需要靜的東西在里面填充,寫作業(yè),看誰寫得既快又正確又漂亮,動靜結合的課堂,不僅讓學生有思考的空間,也讓短暫的注意力有一個分散的時間。對表現(xiàn)好的及時給予表揚。
三、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任何工作都不能像教師的工作那樣,需要有隨機應變的靈活性。課堂上溫和的語調、親切的微笑、鼓勵的眼神、信任的一個點頭以及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贊美的話,都能給學生歡愉和力量。同時能夠加強師生間的心靈交流,其作用是難以估量的。在課堂秩序管理方面,學生出現(xiàn)小動作,意想不到的無知事,我會走到學生身邊給予暗示,讓學生分享教師對紀律管理的情感,使學生產生紀律需求,逐步誘導幫助學生解圍,以慈愛寬容之心對待學生,讓他們體驗到教師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教師加強互動,不但讓學生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學習效率,還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因勢利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方面,不同的組織教學方法,會在學生的思想情感和習慣等方面產生不同的效果。我在課堂教學中提倡:答錯了允許重新回答,不完整的允許補充,不清楚的可以發(fā)問,不同意見可以討論,教師錯了可以指出。這種民主的課堂氣氛,學習過程是完全自由的,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充分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教師只是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endprint
四、關心愛護學生
關心,是情感激勵的首要因素。關心學生就是胸中裝著學生,心中想著學生,服務于學生。關心學生體現(xiàn)在許多方面:當學生在心理上產生苦惱時,教師及時幫助解開疙瘩;當學生在身體上出現(xiàn)不適時,教師及時幫助尋醫(yī)問藥;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幫助“清理路障”;當學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時,教師及時幫助排憂解難。教師應爭取做到:學生哪里需要教師,哪里就有教師的身影。這就是說,對于學生的得與失、冷與暖、好與惡、喜與悲,教師不僅要記在心上,說在嘴上,而且要落實在行動上。例如,我曾經教過的班上有個學生,性格內向,也很膽小,上課時教師提問他從不舉手回答,生怕回答錯誤引起同學們嘲笑。于是,我選不是很難的問題讓他回答,開始他很緊張,我就微笑著對他說慢慢來,老師相信你一定可以,他順利地回答了所有的問題,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幾次之后他對自己有了信心,而且對學習的主動性也增強了。
為了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開展各種活動。例如,評優(yōu)秀同桌和好朋友(一幫一),評優(yōu)的目的是在課上課下同學之間起到互相監(jiān)督互相帶動的作用,帶動全班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班風,營造班級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關愛學生不只是要關心學習成績,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而健全的心理更重要。如班上有個學生,他很聰明,懂的事情相對也多些,就是有些高傲,和同學談不來,回家又無法與父母交流,很痛苦,性格也很暴躁,在校不如意時就踹桌子、摔凳子,一時間尋死覓活。我及時去了解情況,化解他的煩惱。我有空兒就去找他聊天,最近在做什么,知道些什么新奇的事,認真聽,與他討論,并鼓勵他資源要與同學共享。經過我耐心的說教,他改變了,遇事不再任性,懂得克制情緒,做起了老師的小助手,我感到師生之間有了一種我未曾體驗過的融洽與和諧,這是一種美好的感受,猶如新動力,改變了全班的精神面貌,當學生相信我真正了解了他們每個人時,我們之間的關系就不再是師生相對,而變成師生合一了。
課堂組織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教師多動腦筋去思考,尋找出一套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就會喚起學生學習的強烈欲望,這才是學習的最好動力,才能真正建立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郁江.怎樣上好聾啞學校入學教育課.南京特師學報,1993(2)
[2]李昕.重視口語交際,提高寫作能力.教師,2009(5)
[3]張麗.淺談班級管理中如何做到“嚴格有法,嚴格有度”.教師,20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