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葵花
早春二月,清風踩著蓮花步,黃昏下著瀟瀟雨,生命在浮動綠色氣泡的天空下吶喊,一個豐富的季節(jié)便以此去叩每一扇門,正值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門口都貼上了門紅,爆竹聲聲中,回到故鄉(xiāng)過春節(jié)的我,覺得紅塵更似紅塵了。
大年初二那天,獨自駕著白色的小車穿過黃昏的雨霧,走進我國近代愛國先驅、抗日志士、愛國詩人和教育家丘逢甲故居所在的廣東省蕉嶺縣文福鎮(zhèn)。我的心,此刻無限地自豪著,錦繡河山,我竟出生在誕生偉人的土地上,這方熱土,山巒水色,浩氣長存,草長鶯飛的春季,何處惹人愁?何處合成愁?
細雨飄飛,天地沉浸于一片蒼茫中,靜聆著沉默,沉默于一瞥間的空茫,沉默在朦朧的黃昏,憶起那首《春愁》的詩歌。“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896年的春天,目睹山河破碎,愛國志士丘逢甲悲愴地寫下這首詩……事隔100多年后的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就臺灣問題妙答中外記者,抑揚頓挫地吟出了這首詩,他深情地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于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胞血脈相連,一條海峽不能把我們的骨肉隔斷……”
丘逢甲千古的詩篇,百年的憂嘆,震撼的力量似神州大地滾動的春雷,讓無數(shù)炎黃子孫,一直在覺醒著。雨,在車窗外無聲地滑落,我的腦海,我的情緒,仿佛在寶島臺灣的澎湖灣上不停地起伏……
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年少時就“毅然以天下為己任”的丘逢甲深為戰(zhàn)局的前途擔憂。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丘逢甲悲憤地說:“清廷與吾臺民恩義絕矣”,表示“桑梓之地,義與存亡”,“誓不從倭”,怒斥“清廷失人心,何以治天下?”他挺身而出,號召臺灣同胞聯(lián)合起來反抗日本的侵占,并創(chuàng)辦了義軍。但終因寡不敵眾,義軍傷亡慘重,丘逢甲也在戰(zhàn)斗中負傷。此時他仍主張聯(lián)合臺灣山胞,據(jù)山死守,與臺灣共存亡。最后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他接受部將謝道隆等人“臺雖亡,能強祖國則可復土雪恥”的建議,揮淚離臺,內(nèi)渡大陸,以再圖恢復。
1895年秋,丘逢甲回到祖籍蕉嶺縣淡定村,一心報仇雪恥,念念不忘收復臺灣,立下“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來”的誓言。他的住地“心泰平草廬”,名為“培遠堂”,面向臺灣。堂側兩廂命名為“念臺精舍”和“嶺云海日樓”。他還將兒子丘琮改名為“念臺”。
丘逢甲回鄉(xiāng)后抱定“能強國則可復土雪恥”,認為“欲強中國,必以興起人才為先;欲興起人才,必以廣開學堂為本”。于是他決定走教育救國的道路,“從頭整頓舊河山”。
丘逢甲的名字,就在那時光耀在歷史的天空,在青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蒼茫大地,一顆赤膽忠心,化作綿綿春雨,給干涸的山河,帶去一片春的生機。他的詩歌,也同樣熔鑄著強烈的愛國情懷。著名詩人柳亞子評曰:“時流競說黃公度,英氣終輸倉海君;血戰(zhàn)臺澎心未死,寒笳殘角海東云?!绷簡⒊瑒t稱他為“詩界革命之巨子”。
我默默地站在一個具有客家特色建筑的圍龍屋“培遠堂”前,凝視著一百多年前丘逢甲自擬在家門前的兩側對聯(lián):“培栽后進;遠繼先芬”。春愁,只要春還在,有人才有志氣就有希望,有了希望有了目標就會有實現(xiàn)理想的一天!百年的春愁,一切將會是無愁,不是么?我解讀著意味深長的詩歌,靜靜地聽著屋后山林幾百年來同樣的風雨,奔騰在檐外同樣的石階上。一層薄薄的雨霧自山坡垂下來,飄逸地飛在松林間,伴著四起的暮色,漸漸浸沒了我所凝視的丘逢甲故居,最后也浸沒了一個我。
我默默地站著,默默地站成一座雕塑。
當晚,與素有蕉嶺奇才之稱的廣東漢劇院副院長、著名作家徐青先生一起,應邀來到丘逢甲同脈宗親、時任梅州市地方志主任丘洪松先生位于文福鎮(zhèn)中心的家中做客,在這座漂亮的白色房子“景松軒”門前,我看到了一幅蒼勁渾厚的對聯(lián):景涵德秀,松軒長春。民族的風骨,自始至終都鐫刻在丘氏后人的心中,像松柏一樣,萬古長青。熱情的丘洪松先生告訴我:他的叔公丘逢甲特意為兒子起名“念臺”,可見他對臺灣的深情和未了的心愿。他的兒子丘念臺為了繼承父親的遺愿,弘揚父親的愛國精神,他連同友人一起于1961年在臺灣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逢甲大學。念臺,是一個人的名字,也是億萬炎黃子孫共同的心聲。他的兒子丘應楠院士,成為國際著名物理化學家、獲有化學界諾貝爾之稱的“希爾布蘭”獎。
丘洪松先生還告訴我,文福鎮(zhèn)人才輩出,除誕生了丘逢甲一門英杰外,當今世界著名數(shù)學家、獲有數(shù)學諾貝爾之稱的“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院士;以及當今著名軍旅書法家丘仕坤等一批名人鄉(xiāng)賢。
如此名聲大振的小鎮(zhèn),我當然沒看夠,于是央求丘洪松先生明天再帶我游覽。這個樣子敦厚,為人熱情爽朗的中年漢子,一個口碑極好的前任文福鎮(zhèn)鎮(zhèn)委書記,對這里的熱愛一切盡在不言中,他欣然應允了。
第二天,下了幾天的雨竟然停了,陽光明媚,天空格外晴朗,湛藍的天空飄浮著朵朵白云,在丘洪松先生的陪同下我又一次來到美麗寧靜的文福鎮(zhèn)。走近它,我感到溫暖,這種溫暖的感覺,不僅來自于它的青山綠水,更來自于它溫和的居民,淳樸的民風,忠厚的民族感情,一種濃郁的家園氛圍,一種平和的生活氣息,彌漫在河水兩岸的寥廓空間。
在鎮(zhèn)中心,我看到一顆古老的榕樹,已有幾百年歷史了,它扎根大地,支撐天空,是大自然與人的生命永恒的象征。抬頭仰望,自然會聯(lián)想到人的生命短暫,這不是一種虛幻的哀傷,而是一種偉大的精神不滅,同大地母親的親密交融,一種哲思從大樹款款地流到了我的心中。
站在文福鎮(zhèn),望著越山而過的一只鳥或一朵云,我想得很遠、很遠……雖然一百多年過去了,丘逢甲的“臺灣回歸,山河重完”的愿望還沒有實現(xiàn),但我相信,像人類的許多夢想在漫長的歷史上逐漸實現(xiàn)那樣,只要大家都有丘逢甲所倡導的“生作愚公死精衛(wèi)”那種矢志不渝的精神,臺灣一定能夠回歸祖國,一個統(tǒng)一和富強的中國必將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那時,春愁——不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