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觀漁”之禮的興衰及其深層原因探究

2014-03-06 08:15:29段銳超
關鍵詞:中華書局皇帝

段銳超

(陜西理工學院 圖書館,陜西 漢中 723000)

史籍中的“觀漁”(有時作“觀魚”),特指統(tǒng)治者(一般指皇帝,偶指天子、其他實際統(tǒng)治者或諸侯)率領大臣、指揮隨從人員聲勢浩大地去拉網捕魚。既然是皇帝親行,就非小事一樁,微不足道,就與“禮”密切關聯,從而蘊含了豐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信息。從較長時段上對“觀漁”作一專題研究,特別是以其為視點,將漢人建立的王朝與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或者北方民族王朝的前后期加以比較,可以厘清“觀漁”在合禮與非禮之間的波動情形。通過對其動因的深入探究,庶幾對相關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形態(tài)和發(fā)展進程有更準確的把握,對禮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性質、本質有更清楚的認識。然而,迄今尚缺乏對“觀漁”之禮的表現形式及引發(fā)其波動的深層原因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探究的專論。筆者不揣谫陋,嘗試論之,或可備一說,祈請方家指正。文中的“觀漁”,分別指一種行為形態(tài)或一種禮制形態(tài)。

一、“觀漁”之禮溯源

“觀漁”作為統(tǒng)治者的一種行為或禮儀,首見于“《春秋》三傳”之“臧僖伯諫觀魚”事?!洞呵铩方浳脑唬骸?隱公)五年春,公矢魚于棠?!盵1]39記述魯隱公于五年春去棠地觀看捕魚。矢,指讓捕魚者陳設捕魚的工具,以觀看捕魚。魚,即“漁”?!叭齻鳌睂@段經文的理解闡發(fā)略有不同。

《左傳》釋曰:

五年春,公將如棠觀魚者。臧僖伯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

則君不舉焉?!舴蛏搅执芍畬?,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p>

公曰:“吾將略地焉。”遂往,陳魚而觀之。僖伯稱疾,不從。書曰“公矢魚于棠”,非禮也,且言遠地也。[1]41

認為魯隱公作為國君,一則不宜屈尊去做本該臣下做的事,二則不宜為小事而遠離國都,因而其“觀漁”之舉不合于禮。

《谷梁傳》釋曰:

常事曰視,非常曰觀。禮:尊不親小事,卑不尸大功。魚,卑者之事也。公觀之,非正也。[2]

認為捕魚是卑者之事,所以魯隱公“觀漁”,不合于禮。

《公羊傳》釋曰:

何以書?譏。何譏爾?遠也。公曷為遠而觀魚?登來之也。百金之魚,公張之。登來之者何?美大之之辭也。[3]46

認為《春秋》書此事,意在譏刺魯隱公拋開職責遠觀,且與百姓爭利。

綜上,魯隱公作為周的一方諸侯,其如棠觀漁之舉,不合于禮。三傳給出的理由合計有三:屈尊做本該臣下做的事、遠離國都和與民爭利。明代朱朝瑛《讀春秋略記》卷一據《禮記·月令》給出《春秋》譏魯隱公的另一原因乃“不以其時薦廟”:“《月令》季春天子始乘舟薦鮪于寢廟,則諸侯亦必有觀漁之禮。公之矢魚《春秋》以為譏者,不以其時薦廟而漁為游觀而已?!盵4](按:《月令》所記,應為季冬之月)則朱朝瑛認為諸侯雖有“觀漁”之禮,但魯隱公“觀漁”不以祭祀為目的,所以不合于禮?!抖Y記·月令》:

是月也,命漁師始漁。天子親往。乃嘗魚,先薦寢、廟。[5]560

[疏]:天子必親往視漁。明漁非常事,重之也。此時魚絜美。

據此,周天子(或諸侯)雖不親漁,但不僅要親往觀漁,還要親嘗,然后才薦于寢廟,程序嚴格,儀式隆重,觀漁顯然是整個祭禮的重要一環(huán)。觀漁的時間和目的有嚴格限制,時間是季冬之月,因為此月魚的味道最鮮美;目的是祭祀寢廟。

“臧僖伯諫觀魚”與周天子“必親往視漁”并無抵牾,魯隱公的“觀漁”從時間和目的上而言是非禮的。對于臧僖伯的諫言,魯隱公還是認可的。但魯隱公為何明知“非禮”,還要一意孤行呢?不過是貪利或欲享游逸之樂而已?!稘h書·五行志下之上》:“董仲舒、劉向以為時公觀漁于棠,貪利之應也?!盵6]魯隱公不顧大臣的勸阻和“罷工”堅持去“觀漁”,終不免《春秋》之譏,后世大臣據之為阻止皇帝去觀漁行獵的典故?!度龂尽の簳份d,曹丕田獵,崔琰、鮑勛曾分別以“魯隱觀魚,《春秋》譏之”[7]368、“昔魯隱觀漁于棠,《春秋》譏之”[7]385為據先后諫阻。唐魏知古以《從獵渭川獻詩》諷諫玄宗,也引之為據:“此欲誠難縱,茲游不可常。子云陳《羽獵》,僖伯諫漁棠?!盵8]3063“漁獵”本是兩種生產活動,但在漢唐士大夫眼里,以游樂、逐利等為目的的觀漁,與游獵一樣,都是易于過度的違禮行為。顯然漢人士大夫對皇帝“觀漁”一般持反對態(tài)度。

二、歷代統(tǒng)治者的“觀漁”之舉與“觀漁”之禮的興衰

遍檢諸史,未見兩漢魏晉皇帝“觀漁”的記載。從上述崔琰等對曹丕的諫阻可推知,兩漢魏晉的皇帝并沒有依照周禮,為祭祀而“觀漁”,“觀漁”其時或被視為違禮之舉。

十六國時期漢(匈奴)劉聰喜“觀漁”且毫無節(jié)制,大臣切諫不已?!段簳ば倥珓⒙攤鳌罚骸奥斢潍C無度,晨出暮歸,觀魚于汾,以燭繼晝。其弟乂及子粲輿櫬切諫,聰怒曰:‘吾豈桀紂幽厲乎,而汝等生來哭人也!’”[9]2045《晉書·劉聰載紀》且記述中軍王彰力諫,劉聰大怒,命斬之。[10]劉聰“觀漁”,大臣視之為無度游樂,違禮行事,置自身及社稷安危于不顧。

但是,“觀漁”在其后的北魏及某些朝代卻是合于禮的,即便不以祭祀為目的。彼時皇帝“觀漁”并未受阻攔,并被載入史冊,或正因其合乎當時之禮的要求?!段簳酚涊d的北魏前期諸帝包括道武帝、明元帝、文成帝等“觀漁”或親漁,次數共六次?!段簳さ牢涞奂o》:“(天興四年)三月,帝親漁,薦于寢廟?!盵9]38“(天賜)五年春正月,行幸犲山宮,遂如參合陂,觀漁于延水,至寧川?!盵9]43《魏書·明元帝紀》:“(永興四年秋七月)己卯,大狝于石會山。戊子,臨去畿陂觀漁?!盵9]52“(神瑞二年)六月戊午,幸去畿陂,觀漁?!盵9]55“(泰常四年)五月庚寅朔,觀漁于灅水?!盵9]59有時觀漁與狩獵相繼?!段簳の某傻奂o》:“(和平三年)二月癸酉,畋于崞山,遂觀漁于旋鴻池?!盵9]120

北魏諸帝“觀漁”,恐非僅因愛好漁獵,當為遵從鮮卑舊禮行事。道武帝曾親漁,并將親漁成果薦于祖廟,此舉正合周禮祭禮之義,但從月份上看,當與周禮無涉。除了道武帝親漁之外,北魏皇帝的其他五次“觀漁”,或都與祭禮有關,或應歸入嘉禮,史料有限,存疑。文成帝以后,“觀漁”戛然而止,從獻文帝時代直至魏分東西,再不見有皇帝“觀漁”或親漁。北魏末期,隨著六鎮(zhèn)鮮卑掌控政權,鮮卑舊禮一度悄然回歸。至北周時,又見統(tǒng)治者欲行“觀漁”之舉?!吨軙ぬK綽傳》載,西魏實際統(tǒng)治者宇文泰與公卿往昆明池“觀漁”,途中因發(fā)現蘇綽這一博物多通、富于口辯的人才而大悅,竟不設綱罟而還。[11]381-382宇文泰帶領眾公卿去“觀漁”,頗含政治意味,可視為一種復辟舊禮及僭越的行為?;蛟S是蘇綽引經據典的妙論使宇文泰止住了腳步。到北周孝閔帝又要去“觀漁”時,就有臣下出來明確諫阻了:“帝欲觀漁于昆明池,博士姜須諫,乃止?!盵11]49姜須的理由或許與前面的臧僖伯、鮑勛等不無兩樣。以后的北周諸帝再無“觀漁”者。東魏北齊、南朝皆無。

隋唐五代,皇帝“觀漁”的禁忌數次被突破,不過僅有隋煬帝、唐敬宗、梁太祖各一次。《隋書·煬帝楊廣紀上》:“(大業(yè)三年六月)甲辰,上御北樓,觀漁于河,以宴百僚?!盵12]隋煬帝“觀漁”伴有饗宴之禮,實為后世“觀漁”進入嘉禮之先聲?!缎绿茣ぞ醋诨实奂o》:“(寶歷二年)六月辛酉,觀漁于臨碧池?!盵13]《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乾化元年十月)戊辰,(梁太祖)幸邑西之白龍?zhí)兑杂^魚焉。既而漁人獲巨魚以獻,帝命放之中流,從臣以帝有仁惻之心,皆相顧欣然?!盵14]這幾位皇帝的“觀漁”顯與祭祀無涉。

到了宋初,“觀漁”因其具有的文化內涵,終于實至名歸,被正式納入朝廷禮制范疇,堂而皇之地成為朝廷嘉禮之一?!端问贰ざY志》將游觀與諸慶節(jié)、視學等并列,說明宋時嘉禮范圍有所擴展?!端问贰酚涢_寶九年五月己巳,宋太祖“幸東水硙,遂幸飛龍院,觀漁金水河”[15]47,另記宋太祖“觀魚”一次。[15]45太平興國二年五月二日,宋太宗“回幸玉津園觀漁,張樂、習射,既宴而歸”[15]2696,另記宋太宗“觀魚”二次。[15]61、64宋代皇帝不僅觀漁,還觀燈[15]309、觀水嬉(神宗時還有)[15]297等?!吨芏Y·春官·大宗伯》曰:“以嘉禮親萬民”[16]。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游觀之禮是一種體現皇帝與官民同樂的娛樂活動。“觀漁”之為嘉禮,可能與宋初市民社會的發(fā)展有關,相對于以往的漢制,是一種突破和創(chuàng)造。另外,“觀漁”與觀麥(觀稼、觀刈麥)、觀燈、觀水戰(zhàn)等一樣,均有其現實指向。但這些活動很容易被人與逸樂享受聯系在一起。宋太祖、宋太宗之后,“觀漁”突然在宋史中銷聲匿跡,令人費解。二帝行嘉禮之“觀漁”,成了漢人皇帝的空前絕后之舉;但觀燈等卻不然,終宋一代,史不絕書。

一個北方民族建立的朝代“觀漁”特別頻密,這就是遼代。除了皇帝,還有皇太后“觀漁”。遼代皇帝“捕魚”、“叉魚”、“鉤魚”等各種方式的親漁活動也頻見于史。金代“觀漁”僅見金世宗一例。[17]187金之后,正史中不再有“觀漁”的記載。整個元代,連皇帝觀燈也沒有了。到了明代,忽有明武宗親漁,乃至因之覆舟喪身,但這只能視為舉動出格、喜歡冒險的明武宗個人的違禮行為。[18]211、212清初皇帝“觀漁”未見于正史,應屬缺載,其實清初諸帝不僅“觀漁”,而且次數還較多。如《皇清開國方略》卷十四載:“是月丁未,太宗與大貝勒代善觀漁于遼河之上?!盵4]第211冊杭州西湖有“花港觀漁”石碑,四字相傳是康熙帝御筆。乾隆帝《欽定熱河志》卷九十六載:“御制捕魚、網魚諸詩俱駐蹕山莊時所作。”其中御制詩《觀漁》云:“伊松河水秋日澄,伊松河岸秋風清?!瓭O人弄網中流迎,鴐鵝雁鴨驚飛鳴。……不如乗興觀漁樂,興盡輒逝無留停。”[4]第227冊一派清爽閑適景象。清朝后期,“觀漁”不見于史,與金頗為相似。

周天子“觀漁”屬于祭禮的范疇,后世皇帝“觀漁”,北魏、遼、金可能除了屬于祭禮,還兼有嘉禮或軍禮之義。只是元代史官可能出于某種原因,僅將遼代皇帝“觀漁”的意義歸于“游幸”,而民國史官則對清朝皇帝國初“觀漁”之盛景略而不書。在宋代則屬嘉禮。隋唐及五代是過渡時期。北魏等朝代后期以及其他一些朝代,“觀漁”則都被歸為非禮。

三、“觀漁”之禮的興衰根源于漁業(yè)地位的升降

皇帝“觀漁”不再是一種單純的休閑游樂活動和普通的物質生產活動,而是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被上升到了在制度上屬于禮還是非禮,在行為上合于禮還是違禮的高度。背后自有其深刻的政治、經濟及文化、民族性等方面的原因。

我們知道,禮作為一種上層建筑,也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反映,是與當時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不可能脫離具體社會發(fā)展階段的實際需要而孤立存在,因而是一種動態(tài)的存在,在總體穩(wěn)定的前提下,代有損益,甚至同一朝代也表現出明顯的變化?!坝^漁”之禮即為典型一例。我們看到,因歷史、經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統(tǒng)治者對“觀漁”的認識和看法有時會大相徑庭,有時又殊途同歸?!坝^漁”在違禮與合禮之間的擺動,其動因應即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及與之相適應的思想文化的變遷,下面試推究之。

先看漢人建立的朝代。漢魏兩晉在“觀漁”一項上其實未率周典,且由上可知,從未有漢人皇帝為了祭祀而“觀漁”,除梁太祖、隋煬帝、唐敬宗和宋初二帝外,正史中再無漢人皇帝有過“觀漁”之舉。漢人一般重農而輕漁,漢人皇帝貶低了“觀漁”的意義,甚至將其視為非禮。這一情形或主要肇源于農業(yè)在漢地的主體地位。因為隨著生產結構和文化背景的改變,周禮關于皇帝“觀漁”的內容,在漢地早已不再具有現實意義。與農耕相比,漁獵可能較為省力,但因為資源有限,不足以供養(yǎng)大量人口,專事打獵或打魚的人過多,對政府作為立國之本的農業(yè)生產可能會有消極影響,還會因過度獲取而造成自然資源的快速枯竭,因而政府需要強調農業(yè)而對漁業(yè)有所限制。侯旭東先生即認為,“作為古老的謀生方式,漁采狩獵投入少,產出快,山林湖澤附近的民眾均可一定程度上仰此或兼此為生。漁采狩獵與從商一道成為田作之外民眾的其他謀生手段。戰(zhàn)國以降,官方開始確立以農立國的策略,針對民眾不樂農耕、輕易遷徙,立法律與政策措施驅之務農,并將其束縛在土地上”。[19]東漢地方政府曾禁止農民營商,限制其打漁,為此,劉般曾上言:“郡國以官禁二業(yè),至有田者不得漁捕。今濱江湖郡率少蠶桑,民資漁采以助口實,且以冬春閑月,不妨農事。夫漁獵之利,為田除害,有助谷食,無關二業(yè)也。”[20]據《三國志·魏書·鄭渾傳》,歷任下蔡、邵陵令長的鄭渾,“所在奪其漁獵之具,課使耕桑,又兼開稻田,重去子之法”[7]509。禁漁政策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武則天曾于長壽元年五月丙寅,“禁天下屠殺及捕魚蝦。江淮旱,饑,民不得采魚蝦,餓死者甚眾”[21]。

我們注意到,可能正是由于漁業(yè)生產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重偏小,地位偏低,“觀漁”的其他社會功能,如勸勵生產和與民同樂,在很長時間內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漢代以降,漢人對于“觀漁”的理解沒有太大變化,大多將其視為不合于禮的游樂?!坝^漁”成了皇帝的禁區(qū),多數皇帝會避開這個是非漩渦,也只有隋煬帝、唐敬宗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顧身后名的皇帝才會有所突破。客觀地說,他們的行為未必不是為后世的變化做鋪墊的創(chuàng)舉。

到了宋代,不僅很有作為的宋太祖、宋太宗有“觀漁”之舉,而且“觀漁”還明確成為朝廷嘉禮的內容。但既已形成制度,為何不久即銷聲匿跡,未被其以嚴守“祖宗家法”著稱的后代繼承和效仿呢?我推測,隨著宋代市民社會的發(fā)展和士大夫階層地位的提升,“觀漁”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但是,隨著封建專制制度的發(fā)展,特別是宋代理學占據上風和社會風氣趨于保守,經歷了宋初短暫的開放與張揚之后,大宋又重返封閉與內斂的故態(tài),“觀漁”這種新式嘉禮又被廢棄了。究其根源,可能還在于這種新創(chuàng)禮儀,缺乏經濟基礎和理論根柢的支撐。當“觀漁”早早地消失于史后,宋哲宗時仍有觀稼之舉[15]341,兩相對比,對“觀漁”之禮的命運改變就不難理解了。

《魏書·樂志》云:“凡樂者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盵9]2828皇帝“觀漁”自有其現實依憑和歷史文化淵源?;实邸坝^漁”屢見于北方民族建立的北魏、北周、遼、金等朝代的前期,乃因游牧漁獵是拓跋鮮卑、契丹、女真等民族的主要生產方式和特色;但在其后期卻都減少甚至消失了,史籍缺載或為一因,但其根本原因還要在經濟變遷及建立在其上的文化變遷上探尋。

北魏初拓跋鮮卑皇帝“觀漁”比較頻繁,乃因拓跋鮮卑當時的經濟生產方式和文化還比較原始,以畜牧漁獵為主。《魏書·序紀》記拓跋鮮卑先祖“統(tǒng)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yè)”[9]1。到了檀石槐時期,據《三國志·魏書·鮮卑傳》裴松之注云:“鮮卑眾日多,田畜射獵,不足給食。后檀石槐乃案行烏侯秦水,廣袤數百里,渟不流,中有魚而不能得。聞汗人善捕魚,於是檀石槐東擊汗國,得千馀家,徙置烏侯秦水上,使捕魚以助糧?!盵7]838開始漁業(yè)生產。北魏皇帝“觀漁”,除了祭祀宗廟,恐怕還有宣示對“漁”這一重要生產活動高度重視和不忘漁獵之本的深意在焉,與中原皇帝耕藉田的意義相仿。其時沿用這種鮮卑古禮是自然而然的。至于北魏初的“觀漁”與周禮有暗合之處,正是禮來源于生產和生活實踐的反映。

禮的轉變以經濟的轉型為依歸。北魏“觀漁”戛然而止的時間節(jié)點正在馮太后執(zhí)掌北魏實際權力前后,與馮太后改制及孝文帝承繼改制的時間一致,這并非巧合,而應是隨著經濟轉型和民族認同的深入,鮮卑舊俗被棄,漢魏禮制復歸,“觀漁”這一鮮卑舊禮被廢止的結果。拓跋鮮卑進入中原后,農業(yè)在整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漸次舉足輕重,而漁業(yè)已不再重要。均田制的普遍推行,進一步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轉變和農業(yè)生產關系的改善,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孝文帝改制,其根本立足點正在于經濟轉型趨于完成,即由早期的漁獵畜牧經濟與漁獵游牧文化正在躍遷為農業(yè)經濟與農耕文化,北魏走向了封建化和農業(yè)化的時代。隨著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不斷深化,“觀漁”不見于史就不足為奇了。北朝耕籍田活動進入正軌,持續(xù)不斷?;实垡杂H臨千畝、躬耕籍田的方式為天下做出表率。北魏孝文帝[9]136、171、2750、宣武帝[9]195、孝明帝[9]233,北齊文宣帝[22],北周孝閔帝[11]47、明帝[11]54、武帝[11]64、72、73、83等都曾親耕籍田。耕籍田之禮的創(chuàng)設和延續(xù)與“觀漁”之禮的式微和退出形成鮮明對照。北周雖有所反復,但從周文帝、周孝閔帝欲“觀漁”及被勸止,可見北周文化認同的漸進。

至于遼代皇帝“觀漁”乃至親漁頻繁,且與祭祀無關,從漢人的傳統(tǒng)觀念出發(fā),可能難以理解,但《遼史》的相關記載可解此惑:《遼史·營衛(wèi)志中》云:“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又云:“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盵23]373《遼史·百官志二》云:“遼始祖涅里究心農工之事,太祖尤拳拳焉,畜牧畋漁固俗尚也?!盵23]730遼國宮廷非常重視頭魚宴與頭鵝宴。[23]1541至于金初“觀漁”,起因或與遼有相似之處,即漁業(yè)生產的重要性使然?!督鹗贰け尽け茥l》:“金之初年,諸部之民無它徭役,壯者皆兵,平居則聽以佃漁射獵習為勞事,有警則下令部內,及遣使詣諸孛堇征兵,凡步騎之仗糗皆取備焉?!盵17]992但金初漁業(yè)生產的地位顯然遠遜于遼。高凱軍先生認為,“女真人在建國前就已經過著以農業(yè)為主的定居生活,畜牧次之,漁獵再次”[24]。其后再不見金帝“觀漁”,應與金漢化日深有關。

蒙元未見“觀漁”,則當與其具有游牧傳統(tǒng)、地域遼闊、農業(yè)發(fā)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有關。元統(tǒng)治者認識到,與農業(yè)相比,漁業(yè)生產效率較低,不如畜牧業(yè)更不如農業(yè)有保障?!对贰な雷婕o》載:捏怯烈女直二百人以漁自給,元世祖下旨:“與其漁于水,曷若力田,其給牛價、農具使之耕?!盵25]隨著人口的增多和農業(yè)化的深入,漁業(yè)僅作為一種輔助生產手段存在。明代作為典型的農業(yè)社會和封建專制的高峰,不見“觀漁”是很自然的事情。而清朝初期、中期與后期“觀漁”情形的反差,恐怕也是生產結構的變化在禮制文化上的投射。

“禮時為大”[5]719?!坝^漁”之禮的因時而變,主要肇因于經濟結構的變遷,包含著民族文化變遷和民族認同的歷史信息,反映出禮的時代性、變通性、實踐性及其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本質。

參考文獻:

[1]楊伯峻.春秋左氏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李學勤.春秋谷梁傳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19.

[3]李學勤.春秋公羊傳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文淵閣四庫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李學勤.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4:1445.

[7]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8]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9]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0]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661.

[11]周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1.

[12]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70.

[13]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29.

[14]舊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98.

[15]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6]楊天宇.周禮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79.

[17]金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8]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9]侯旭東.漁采狩獵與秦漢北方民眾生計——兼論以農立國傳統(tǒng)的形成與農民的普遍化[J].歷史研究,2010(5).

[20]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1305.

[21]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6482.

[22]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54.

[23]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24]高凱軍.論中華民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07.

[25]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369.

猜你喜歡
中華書局皇帝
皇帝需要幫忙嗎
女皇帝
新少年(2021年3期)2021-03-28 02:30:27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青年生活(2020年23期)2020-08-04 10:42:28
皇帝怎么吃
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 09:01:38
皇帝需要幫忙嗎(下)
潛心磨礪 精益求精
出版參考(2019年2期)2019-03-25 06:54:44
古代皇帝的稱呼
建筑史話
中華書局第二屆“雙十佳”圖書評選揭曉
出版廣角(2015年18期)2015-05-30 12:11:08
On Observing Etiquette and Custom —— A Cas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the Funeral and Burial in the Six Dynasties〔* 〕
學術界(2015年6期)2015-02-25 10:41:10
海安县| 德保县| 昂仁县| 洛扎县| 亳州市| 勐海县| 高平市| 铜鼓县| 祥云县| 南涧| 武义县| 栾川县| 大渡口区| 鲁甸县| 岢岚县| 龙口市| 浠水县| 修武县| 湖州市| 尚义县| 宁强县| 龙海市| 库尔勒市| 六盘水市| 洞头县| 闻喜县| 延长县| 英山县| 新闻| 邹平县| 辽阳市| 怀化市| 广南县| 河北省| 丰都县| 扶风县| 灯塔市| 汾阳市| 民和| 蕉岭县| 汉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