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課文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的主要對象,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內閱讀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法進行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文閱讀;主題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5-0228-02
學生是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fā)展的個體,因此,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我嘗試建立的“自主參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指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知識、發(fā)展智能、完善人格。
課文是語文教學的主體,也是學生進行課內閱讀的主要對象,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內閱讀中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法進行指導。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閱讀一段或者閱讀一篇文章,之后要求學生寫出自己讀完之后的感想。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與此同時,也可以檢測出學生的語言積累以及興趣愛好等。當把一篇文章閱讀完畢之后,學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對于文章中的重點和自己所喜好的段落進行注解,必要時可以自己尋找資料以便于補充、拓展。以上都是目前比較常見的閱讀檢測方式,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比較傳統(tǒng)的檢測形式,例如,出一些閱讀試題要求學生作答,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同時也檢測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一些介紹風土人情、人文景觀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小朋友以爭當“小導游”的方式來讀懂課文。對于寫景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利用課文內容開展“當當小導游”活動。如,教學《望洞庭》、《泉城》、《九寨溝》這些課文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讓學生抓住文中景物的特點,運用課外查找的有關資料,結合自己的理解,自編解說詞,借助課件向其他同學介紹,將學生分成小組,每一組同學選擇一個介紹的對象,引導學生編寫導游詞,按照課文內容和課外收集的資料進行介紹,然后進行“導游評比大賽”,并評選出最佳導游員;還可以開展收集資料補充課文、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風景畫等活動。這樣,讓學生在某種動力支持下更主動地、有意識地去研讀課文,發(fā)揮想象,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培養(yǎng)其想象能力。
課本劇就是把學生學習的課文改編成戲劇,用真人來營造和表現(xiàn)課文中的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將課文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傳達給學生的一種集教學和娛樂于一體的實踐活動。排練課本劇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編排和語言創(chuàng)作、情感的協(xié)調表達能力。學習《普羅米修斯盜火》、《牛郎織女》等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時,就可以讓學生編排課本劇。一篇課文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通過角色扮演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以多元的方式建立語言的形象、展現(xiàn)豐富的想象,還可以幫助學生在表演中獲得全面的信息、經歷充分的體驗。
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但這種活動應該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進行了一定量的朗讀訓練以后才能進行的,而且教師心中應該有個“譜”:為什么表演?絕不能為表演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中各種形象的特質的理解和感悟。另外,應該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只要意思差得不遠就行了,要給學生留有再創(chuàng)造的余地。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去閱讀一段或者閱讀一篇文章,之后要求學生寫出自己讀完之后的感想。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以增強,與此同時,也可以檢測學生的語言積累等。當把一篇文章閱讀完畢之后,學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對于文章中的重點和自己所喜好的段落進行注解,必要時可以自己尋找資料以便于補充、拓展。以上都是目前比較常見的閱讀檢測方式,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比較傳統(tǒng)的檢測形式,例如,出一些閱讀試題要求學生作答,進一步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同時也檢測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自主參與”閱讀教學模式的理論基點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模式的構建不單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更從學生的認知心理出發(fā),同時還要體現(xiàn)模式比較鮮明的個性特征。
在參與中獲得知識。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應該是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放手讓學生參與動手、動口、動腦,完善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結構。通過讀、背誦課文,積累語言材料;通過思,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內涵;通過記,消化吸收課文中的字、詞、句、段、篇等知識要素。
在參與中發(fā)展智能。語文教學過程,應成為學生獲得充分發(fā)展的過程。也就是說,我的教學模式不僅要講授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在參與中完善人格。參與是一個人生存的一種基本能力。“課堂教學對參與者具有個體生命價值?!保ㄒ匀~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的確,對小學生進行長期的、正確的參與行為訓練,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對他們將來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態(tài)度、道德情感、社會責任感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參與作為一種行為方式,存在于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參與作為一種人格品質,完善于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參與過程本身就包含著一系列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要求。我的教學模式意圖使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同時,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生存,最終能主動發(fā)展。
“自主參與”閱讀教學模式的理論基點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模式的構建不單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更從學生的認知心理出發(fā),同時還要體現(xiàn)模式比較鮮明的個性特征。
總之,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內閱讀教學的質量,就需要教師精心策劃教學活動及內容,在活動中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想自由地翱翔于知識的殿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