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林
縱觀最近幾年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發(fā)現不少試題往往以教材基礎知識為切入點,突出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考查。因此,提高生物二輪復習的有效性的方向理應要回歸教材,重點研究回歸教材復習的有效策略,提高學生閱讀教材的有效性,而不是圍繞各類試題展開題海戰(zhàn)術。下面結合教學案例,談談高考生物二輪復習中回歸教材的具體方法與策略。
一、改變教材知識呈現方式,突破復習的基點和難點
高中生物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主要是以文字敘述為主。學生在長時間的閱讀中容易產生疲勞,并且在泛讀教材時抓不住知識的基點和難點,閱讀效率較低。因此,引導學生回歸教材的方法應該做一些改變,可以嘗試改變教材知識的呈現方式。如對教材中的某些基礎知識,可設計成層層遞進的問題組,對教材中的某些難點知識,可設計成類似試題形式的問題組,通過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可有效地突破教材的基點和難點。
[案例1] 胚胎工程
在復習胚胎工程時,首先簡介2010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授予“試管嬰兒”體外授精療法研究者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愛德華茲,然后要求學生閱讀胚胎工程等相關知識,并思考和回答以下問題:①什么是“試管嬰兒”?試管嬰兒培育中包括哪些胚胎工程技術?簡要寫出培育步驟。②正常情況下,人的精子和卵細胞在何處怎樣產生的?③精子和卵細胞如何采集?它們在何處受精?受精前要做好哪些準備?④受精作用過程包括哪些步驟?防止多精入卵有哪些屏障?⑤精卵體外受精后,能否直接移植?一般培養(yǎng)到什么階段才能進行移植?⑥胚胎移植的基本過程怎樣?⑦為確保適齡婦女優(yōu)生,最好進行產前診斷,常用的產前診斷方法有哪些?……
評注:高中生物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識記的內容較多,若二輪復習時還是按照教材中的知識順序再講一遍,則學生定會感到枯燥無味,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習的收效也甚微。本案例以“試管嬰兒”(教材為“試管山羊”)為教學切入點復習胚胎工程,設計以問題組為載體的學習方案,不僅可以提高教材知識呈現方式的新穎性,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閱讀時有效地把握教材的基點和難點,做到真正去閱讀教材,并在閱讀教材中找到成就感。
[案例2] 遺傳信息的表達
中心法則揭示了生物遺傳信息由DNA向蛋白質傳遞與表達的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②③④⑤所表示的過程分別是 ,需要的酶分別是 。
(2)RNA病毒(如勞氏肉瘤病毒)的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途徑有 。
(3)作為生物的遺傳物質是 。基因從本質上講,就是一段包含一個完整的遺傳信息單位的有功能的 片段。
(4)在真核細胞中,進行過程①②③的場所分別是 ;參與過程③的RNA有 種。
(5)能特異性識別mRNA上密碼子的分子是 ,共有 種,功能是 。
(6)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碼子是AUG、UAC,某tRNA一端的三個堿基是UAC,該tRNA所攜帶的氨基酸是 ,該DNA分子作為模板鏈上的堿基序列是 。
(7)一種氨基酸可以由多種遺傳密碼決定,這對生物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是 。
(8)科學研究表明,一個mRNA上連接著多個核糖體叫作多聚核糖體,多聚核糖體的形成的意義是 。在原核細胞中分離的多聚核糖體常與DNA結合在一起,這說明 。
(9)若該過程合成的蛋白質是抗利尿激素,則需經 加工后才能發(fā)揮作用,這種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 。
(10)(2011年浙江理綜卷)B基因可編碼瘦素蛋白。轉錄時,首先與B基因啟動部位結合的是 。B基因剛轉錄出來的RNA全長有4500個堿基,而翻譯成的瘦素蛋白僅由167個氨基酸組成,說明_______。翻譯時,一個核糖體從起始密碼子到達終止密碼子約需4秒鐘,實際上合成100個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時間約為1分鐘,其原因是______。若B基因中編碼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變成ACT,翻譯就此終止,由此推斷,mRNA上的_____為終止密碼子。
(11)(2012年安徽理綜卷)圖1是細胞內某些重要物質的合成過程。該過程發(fā)生在( )
A. 真核細胞內,一個mRNA分子上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
B. 原核細胞內,轉錄促使mRNA在核糖體上移動以便合成肽鏈
C. 原核細胞內,轉錄還未結束便啟動遺傳信息的翻譯
D. 真核細胞內,轉錄的同時核糖體進入細胞核啟動遺傳信息的翻譯
(12)(2013年浙江理綜卷)某生物基因表達過程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在 RNA 聚合酶作用下 DNA 雙螺旋解開
B. DNA-RNA 雜交區(qū)域中 A 應與 T 配對
C. mRNA 翻譯只能得到一條肽鏈
D. 該過程發(fā)生在真核細胞中
評注:“遺傳信息的表達”這一內容包括轉錄、翻譯、遺傳密碼、中心法則、基因概念等知識,在必修2“遺傳與進化”教材中敘述較為簡單,但在高考試卷中出現的這一類試題靈活性較大,有一定難度,尤其是涉及轉錄和翻譯等知識的考題,難度就更大。為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深刻領悟教材中的每一句話,并且就其基礎知識和難點知識,聯(lián)系最近幾年的生物高考命題規(guī)律和特點,結合相關高考試題,設計成考題形式的問題組,讓學生邊閱讀教材邊尋求答案,真正掌握教材的基點和難點。同時,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明了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樣準確作答,由此學生會提振信心,增強斗志,真正提高二輪復習的實效性。
二、整合教材分散知識,切實加強學科內綜合
高考題的新和難在于多點綜合,而在一輪復習時多關注的是單元過關,學科內綜合的要求不是很強。因此,在二輪復習中應針對高三學生的思維特點及高考強調學科內綜合的要求,整合分散知識,通過整合復習,打破原來的單元和模塊界限,幫助學生建構生物知識的整體性,進一步強化學科內綜合。為此,二輪復習時力求做到立足眼前、務實基礎,前后聯(lián)系、多元綜合,優(yōu)化思維、提升能力。同時,也可以避免復習內容的重復性,提高二輪復習的效率。endprint
[案例3] 常見酶及其作用
評注:“酶”在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選修3等教材中均有涉及,有些酶(如DNA聚合酶與DNA連接酶、解旋酶與RNA聚合酶等)的作用容易混淆,學生時常出錯,若將分散在教材中的常見酶作一歸納總結,定能幫助學生少犯錯誤,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生物育種”是生物變異在生產上應用的具體體現,主要在必修2和選修3教材中作了重點描述,但其與細胞分裂、遺傳定律、遺傳的分子基礎、生物的變異、生物的進化、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等知識聯(lián)系緊密,故成為歷年高考的必考內容,也是理綜試卷生物試題中的壓軸題。在二輪復習時,非常有必要整合必修和選修教材中的有關育種內容(包括無子番茄、無子葡萄培育等),幫助學生理清和掌握育種方法及相關知識,并精選習題強化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挖掘教材隱性知識,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浙江省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的編制雖然緊扣《考試說明》和生物教材,但浙科版教材中不少內容的表述學生難以理解,不能領悟教材圖示和文本中的一些“隱性知識”,以致經常聽學生說:“一讀教材似乎都明白,一做考題就易犯錯誤?!睂W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之一是對教材中的這些“隱性知識”沒有給予充分重視或挖掘。為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教材、掌握教材和利用教材。
[案例5] 教材圖示中的“隱性知識”
例1:必修1第30頁圖2-8中細胞外被含有糖蛋白和糖脂,有細胞外被一側的是細胞膜外側。除了細胞膜外側含有細胞外被,其他生物膜外側一般無細胞外被。植物細胞膜中膽固醇含量很少或沒有。
例2:必修1第87頁圖3-18中光反應產生的氧氣是發(fā)生在類囊體膜內。
例3:必修1第95~96頁圖3-24、3-25、3-26縱坐標中的光合速率是指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同時是指整株植物的光合速率。若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則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就要大于細胞的呼吸速率。
例4:必修2第15頁圖1-9中F1產生F2為什么要采用自交而不是雜交?原因除了探究控制綠色和皺粒這兩個隱性形狀的基因存在于F1還是F2中外,還能避免其他基因對該實驗的干擾。
例5:必修2第50頁圖3-2中加熱殺死S型菌的原因是高溫使酶等蛋白質變性失活,但DNA由于具有雙螺旋結構仍能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活力。
例6:必修2第66頁圖3-13中RNA聚合酶既兼有DNA解旋功能,又能使單個游離的核糖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上去;模板鏈是DNA用于轉錄和形成穩(wěn)定雙螺旋結構的基礎,而編碼鏈則起到編碼和儲存遺傳信息的作用;隨著RNA聚合酶向右移動,右側的DNA 雙螺旋解開,而左側的DNA雙螺旋結構重新形成。
例7:必修2第68頁圖3-14中,翻譯時核糖體從左向右移動;核糖體中mRNA的兩個遺傳密碼分別是“UUA”“AGA”,tRNA的反密碼子則是“UAA”“UCU”,通常識讀順序是“AAU”“UCU”。
例8:必修3 第22頁圖2-7中動作電位傳導方向是從左到右;右側上升的曲線是去極化與反極化過程,左側下降的曲線是復極化過程;右側去極化與反極化過程的曲線下方對應的軸突中主要發(fā)生鈉離子電壓門通道打開,使鈉離子大量內流,左側復極化過程的曲線下方對應的軸突中主要發(fā)生鉀離子電壓門通道打開,使鉀離子大量外流。
例9:必修3第23頁圖2-8中一個骨骼肌細胞有多個細胞核;突觸小泡內的遞質是乙酰膽堿,當突觸后膜去極化電位達到一定閾值時,才能引起肌肉的收縮。
例10:必修3第25頁圖2-9中包含著兩個反射弧結構,一個是含有2種神經元的膝反射弧,另一個是含有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屈反射弧?;屹|內畫出了6個突觸示意圖;傳入神經元突觸小泡內釋放的是使下一個神經元興奮的遞質,而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突觸小泡內釋放的是使下一個神經元抑制的遞質。這兩個反射弧的感受器均在肌梭內。
例11:必修3第52~54頁圖3-2、3-3中那些小黑點各表示什么物質?巨噬細胞分泌的是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12(IL-12)、白細胞介素6(IL-6)等。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輔助性T細胞(Th)被活化,然后選擇性地分化為Th1和Th2等,Th1主要參與細胞免疫,Th2主要參與體液免疫,活化的Th分泌的多種蛋白質主要是指IL-2。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分泌的是一些穿孔素、顆粒酶等。圖3-2應補畫上細胞毒性T細胞分化出記憶T細胞。
例12:必修3第54頁圖3-3中B細胞膜上的受體分子即膜結合型抗體,因而抗體分子可以分為B細胞膜上膜結合型抗體和效應B細胞產生的分泌型抗體兩種。成熟的B淋巴細胞遇到相應的抗原后被致敏了,致敏B淋巴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還需要活化的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白細胞介素-2的促進。
例13:必修3第110頁圖6-9中“取食”“捕食”指的是“同化量”,此能量流動過程中未考慮動物的糞便量。
例14:選修3第6頁圖1-4中目的基因是人胰島素原基因,由于含有內含子,所以表達產生的人胰島素原無活性,需要經過加工和修飾后才具有活性。
例15:選修3第42頁圖3-2中囊胚期外沒有滋養(yǎng)層,滋養(yǎng)層為哺乳動物早期囊胚外表的一層扁平細胞,是將來發(fā)育成胚胎的附屬結構或胚外結構。
……
評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從必修到選修,其圖示和文本中都存在“隱性知識”,而這些“隱性知識”常常被師生忽視,相反這些“隱性知識”常受到命題者的青睞,一旦將之作為命題素材時,其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備考復習時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弄懂、研透教材中的每一幅圖和每一句話,充分挖掘圖示和文本中的“隱性知識”,并將之編成試題供學生訓練,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總之,高考復習是高三學生對中學生物知識的再學習、再認識、再提高、再整合的過程,是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優(yōu)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根據最近幾年浙江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的命題特點,回歸教材、提高能力是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的有效方略之一。endprint
[案例3] 常見酶及其作用
評注:“酶”在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選修3等教材中均有涉及,有些酶(如DNA聚合酶與DNA連接酶、解旋酶與RNA聚合酶等)的作用容易混淆,學生時常出錯,若將分散在教材中的常見酶作一歸納總結,定能幫助學生少犯錯誤,提高答題的準確性?!吧镉N”是生物變異在生產上應用的具體體現,主要在必修2和選修3教材中作了重點描述,但其與細胞分裂、遺傳定律、遺傳的分子基礎、生物的變異、生物的進化、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等知識聯(lián)系緊密,故成為歷年高考的必考內容,也是理綜試卷生物試題中的壓軸題。在二輪復習時,非常有必要整合必修和選修教材中的有關育種內容(包括無子番茄、無子葡萄培育等),幫助學生理清和掌握育種方法及相關知識,并精選習題強化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挖掘教材隱性知識,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浙江省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的編制雖然緊扣《考試說明》和生物教材,但浙科版教材中不少內容的表述學生難以理解,不能領悟教材圖示和文本中的一些“隱性知識”,以致經常聽學生說:“一讀教材似乎都明白,一做考題就易犯錯誤。”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之一是對教材中的這些“隱性知識”沒有給予充分重視或挖掘。為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教材、掌握教材和利用教材。
[案例5] 教材圖示中的“隱性知識”
例1:必修1第30頁圖2-8中細胞外被含有糖蛋白和糖脂,有細胞外被一側的是細胞膜外側。除了細胞膜外側含有細胞外被,其他生物膜外側一般無細胞外被。植物細胞膜中膽固醇含量很少或沒有。
例2:必修1第87頁圖3-18中光反應產生的氧氣是發(fā)生在類囊體膜內。
例3:必修1第95~96頁圖3-24、3-25、3-26縱坐標中的光合速率是指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同時是指整株植物的光合速率。若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則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就要大于細胞的呼吸速率。
例4:必修2第15頁圖1-9中F1產生F2為什么要采用自交而不是雜交?原因除了探究控制綠色和皺粒這兩個隱性形狀的基因存在于F1還是F2中外,還能避免其他基因對該實驗的干擾。
例5:必修2第50頁圖3-2中加熱殺死S型菌的原因是高溫使酶等蛋白質變性失活,但DNA由于具有雙螺旋結構仍能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活力。
例6:必修2第66頁圖3-13中RNA聚合酶既兼有DNA解旋功能,又能使單個游離的核糖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上去;模板鏈是DNA用于轉錄和形成穩(wěn)定雙螺旋結構的基礎,而編碼鏈則起到編碼和儲存遺傳信息的作用;隨著RNA聚合酶向右移動,右側的DNA 雙螺旋解開,而左側的DNA雙螺旋結構重新形成。
例7:必修2第68頁圖3-14中,翻譯時核糖體從左向右移動;核糖體中mRNA的兩個遺傳密碼分別是“UUA”“AGA”,tRNA的反密碼子則是“UAA”“UCU”,通常識讀順序是“AAU”“UCU”。
例8:必修3 第22頁圖2-7中動作電位傳導方向是從左到右;右側上升的曲線是去極化與反極化過程,左側下降的曲線是復極化過程;右側去極化與反極化過程的曲線下方對應的軸突中主要發(fā)生鈉離子電壓門通道打開,使鈉離子大量內流,左側復極化過程的曲線下方對應的軸突中主要發(fā)生鉀離子電壓門通道打開,使鉀離子大量外流。
例9:必修3第23頁圖2-8中一個骨骼肌細胞有多個細胞核;突觸小泡內的遞質是乙酰膽堿,當突觸后膜去極化電位達到一定閾值時,才能引起肌肉的收縮。
例10:必修3第25頁圖2-9中包含著兩個反射弧結構,一個是含有2種神經元的膝反射弧,另一個是含有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屈反射弧?;屹|內畫出了6個突觸示意圖;傳入神經元突觸小泡內釋放的是使下一個神經元興奮的遞質,而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突觸小泡內釋放的是使下一個神經元抑制的遞質。這兩個反射弧的感受器均在肌梭內。
例11:必修3第52~54頁圖3-2、3-3中那些小黑點各表示什么物質?巨噬細胞分泌的是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12(IL-12)、白細胞介素6(IL-6)等。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輔助性T細胞(Th)被活化,然后選擇性地分化為Th1和Th2等,Th1主要參與細胞免疫,Th2主要參與體液免疫,活化的Th分泌的多種蛋白質主要是指IL-2。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分泌的是一些穿孔素、顆粒酶等。圖3-2應補畫上細胞毒性T細胞分化出記憶T細胞。
例12:必修3第54頁圖3-3中B細胞膜上的受體分子即膜結合型抗體,因而抗體分子可以分為B細胞膜上膜結合型抗體和效應B細胞產生的分泌型抗體兩種。成熟的B淋巴細胞遇到相應的抗原后被致敏了,致敏B淋巴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還需要活化的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白細胞介素-2的促進。
例13:必修3第110頁圖6-9中“取食”“捕食”指的是“同化量”,此能量流動過程中未考慮動物的糞便量。
例14:選修3第6頁圖1-4中目的基因是人胰島素原基因,由于含有內含子,所以表達產生的人胰島素原無活性,需要經過加工和修飾后才具有活性。
例15:選修3第42頁圖3-2中囊胚期外沒有滋養(yǎng)層,滋養(yǎng)層為哺乳動物早期囊胚外表的一層扁平細胞,是將來發(fā)育成胚胎的附屬結構或胚外結構。
……
評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從必修到選修,其圖示和文本中都存在“隱性知識”,而這些“隱性知識”常常被師生忽視,相反這些“隱性知識”常受到命題者的青睞,一旦將之作為命題素材時,其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備考復習時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弄懂、研透教材中的每一幅圖和每一句話,充分挖掘圖示和文本中的“隱性知識”,并將之編成試題供學生訓練,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總之,高考復習是高三學生對中學生物知識的再學習、再認識、再提高、再整合的過程,是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優(yōu)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根據最近幾年浙江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的命題特點,回歸教材、提高能力是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的有效方略之一。endprint
[案例3] 常見酶及其作用
評注:“酶”在高中生物必修1、必修2、選修3等教材中均有涉及,有些酶(如DNA聚合酶與DNA連接酶、解旋酶與RNA聚合酶等)的作用容易混淆,學生時常出錯,若將分散在教材中的常見酶作一歸納總結,定能幫助學生少犯錯誤,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生物育種”是生物變異在生產上應用的具體體現,主要在必修2和選修3教材中作了重點描述,但其與細胞分裂、遺傳定律、遺傳的分子基礎、生物的變異、生物的進化、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基因工程、克隆技術等知識聯(lián)系緊密,故成為歷年高考的必考內容,也是理綜試卷生物試題中的壓軸題。在二輪復習時,非常有必要整合必修和選修教材中的有關育種內容(包括無子番茄、無子葡萄培育等),幫助學生理清和掌握育種方法及相關知識,并精選習題強化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挖掘教材隱性知識,提高學生思辨能力
浙江省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的編制雖然緊扣《考試說明》和生物教材,但浙科版教材中不少內容的表述學生難以理解,不能領悟教材圖示和文本中的一些“隱性知識”,以致經常聽學生說:“一讀教材似乎都明白,一做考題就易犯錯誤?!睂W生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之一是對教材中的這些“隱性知識”沒有給予充分重視或挖掘。為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教材、掌握教材和利用教材。
[案例5] 教材圖示中的“隱性知識”
例1:必修1第30頁圖2-8中細胞外被含有糖蛋白和糖脂,有細胞外被一側的是細胞膜外側。除了細胞膜外側含有細胞外被,其他生物膜外側一般無細胞外被。植物細胞膜中膽固醇含量很少或沒有。
例2:必修1第87頁圖3-18中光反應產生的氧氣是發(fā)生在類囊體膜內。
例3:必修1第95~96頁圖3-24、3-25、3-26縱坐標中的光合速率是指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同時是指整株植物的光合速率。若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則葉肉細胞的光合速率就要大于細胞的呼吸速率。
例4:必修2第15頁圖1-9中F1產生F2為什么要采用自交而不是雜交?原因除了探究控制綠色和皺粒這兩個隱性形狀的基因存在于F1還是F2中外,還能避免其他基因對該實驗的干擾。
例5:必修2第50頁圖3-2中加熱殺死S型菌的原因是高溫使酶等蛋白質變性失活,但DNA由于具有雙螺旋結構仍能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活力。
例6:必修2第66頁圖3-13中RNA聚合酶既兼有DNA解旋功能,又能使單個游離的核糖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接上去;模板鏈是DNA用于轉錄和形成穩(wěn)定雙螺旋結構的基礎,而編碼鏈則起到編碼和儲存遺傳信息的作用;隨著RNA聚合酶向右移動,右側的DNA 雙螺旋解開,而左側的DNA雙螺旋結構重新形成。
例7:必修2第68頁圖3-14中,翻譯時核糖體從左向右移動;核糖體中mRNA的兩個遺傳密碼分別是“UUA”“AGA”,tRNA的反密碼子則是“UAA”“UCU”,通常識讀順序是“AAU”“UCU”。
例8:必修3 第22頁圖2-7中動作電位傳導方向是從左到右;右側上升的曲線是去極化與反極化過程,左側下降的曲線是復極化過程;右側去極化與反極化過程的曲線下方對應的軸突中主要發(fā)生鈉離子電壓門通道打開,使鈉離子大量內流,左側復極化過程的曲線下方對應的軸突中主要發(fā)生鉀離子電壓門通道打開,使鉀離子大量外流。
例9:必修3第23頁圖2-8中一個骨骼肌細胞有多個細胞核;突觸小泡內的遞質是乙酰膽堿,當突觸后膜去極化電位達到一定閾值時,才能引起肌肉的收縮。
例10:必修3第25頁圖2-9中包含著兩個反射弧結構,一個是含有2種神經元的膝反射弧,另一個是含有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的屈反射弧?;屹|內畫出了6個突觸示意圖;傳入神經元突觸小泡內釋放的是使下一個神經元興奮的遞質,而抑制性中間神經元突觸小泡內釋放的是使下一個神經元抑制的遞質。這兩個反射弧的感受器均在肌梭內。
例11:必修3第52~54頁圖3-2、3-3中那些小黑點各表示什么物質?巨噬細胞分泌的是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12(IL-12)、白細胞介素6(IL-6)等。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輔助性T細胞(Th)被活化,然后選擇性地分化為Th1和Th2等,Th1主要參與細胞免疫,Th2主要參與體液免疫,活化的Th分泌的多種蛋白質主要是指IL-2。效應細胞毒性T細胞分泌的是一些穿孔素、顆粒酶等。圖3-2應補畫上細胞毒性T細胞分化出記憶T細胞。
例12:必修3第54頁圖3-3中B細胞膜上的受體分子即膜結合型抗體,因而抗體分子可以分為B細胞膜上膜結合型抗體和效應B細胞產生的分泌型抗體兩種。成熟的B淋巴細胞遇到相應的抗原后被致敏了,致敏B淋巴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還需要活化的輔助性T細胞分泌的白細胞介素-2的促進。
例13:必修3第110頁圖6-9中“取食”“捕食”指的是“同化量”,此能量流動過程中未考慮動物的糞便量。
例14:選修3第6頁圖1-4中目的基因是人胰島素原基因,由于含有內含子,所以表達產生的人胰島素原無活性,需要經過加工和修飾后才具有活性。
例15:選修3第42頁圖3-2中囊胚期外沒有滋養(yǎng)層,滋養(yǎng)層為哺乳動物早期囊胚外表的一層扁平細胞,是將來發(fā)育成胚胎的附屬結構或胚外結構。
……
評注: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從必修到選修,其圖示和文本中都存在“隱性知識”,而這些“隱性知識”常常被師生忽視,相反這些“隱性知識”常受到命題者的青睞,一旦將之作為命題素材時,其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備考復習時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弄懂、研透教材中的每一幅圖和每一句話,充分挖掘圖示和文本中的“隱性知識”,并將之編成試題供學生訓練,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夯實基礎、提高能力,
總之,高考復習是高三學生對中學生物知識的再學習、再認識、再提高、再整合的過程,是學生進一步鞏固基礎、優(yōu)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根據最近幾年浙江高考理綜生物試題的命題特點,回歸教材、提高能力是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的有效方略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