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樂其,錢宇弘
(南京大學法學院,江蘇南京,210093;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江蘇蘇州,215000)
老年消費者安全保障義務之“合理限度”認定淺窺
杜樂其,錢宇弘
(南京大學法學院,江蘇南京,210093;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江蘇蘇州,215000)
在不同消費領域所產生的老年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中,法院在認定經營者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時,一般均以“軟硬件”為標準。但在嚴格遵循這一標準前提下,法院通常對此類案件中的受害人——老年消費者的身份因素給予特殊考量,并以此課以經營者較高的安全保障義務?;诶夏晗M者身體特征與經濟法實質正義價值,法院此種做法無可厚非。但司法實務案例表明,在法院認定經營者是否已盡“合理限度”義務過程中,存在泛化“老年人”身份因素的司法傾向。此種傾向不僅限制經營者行動自由,甚至威脅到為老年人提供福祉的相關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法律必須對此種傾向予以克制,以實現(xiàn)主體間的利益平衡與社會有序發(fā)展。
安全保障義務;合理限度;老年消費者;經營者
案例1:2008年1月30日下午,年逾八旬的曹老伯和朋友丁先生一起到上海市長陽路上某浴場洗澡,后摔倒并至左股骨頸骨折、左肘尺骨鷹嘴骨折。2008年8月,曹老伯以浴場沒有盡到保障義務將該浴場起訴至上海市楊浦區(qū)人民法院,要求被告賠償14 294.3元;浴場則辯稱其已盡到防范、提醒的義務。楊浦區(qū)法院審理后認為:對于進入浴場的浴客年齡,國家并無禁止性規(guī)定。曹老伯與同伴相攜進入浴場,浴場向他提供了一般浴客服務待遇。洗澡過程中,曹老伯并沒有向浴場提出幫助需要,不能苛求浴場向曹老伯主動提供特別服務,且浴場已盡提示、告知義務,故可以認定浴場已盡到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因此,楊浦區(qū)法院一審判決駁回曹老伯的訴訟請求。[1]
案例2:2011年1月18日,原告郭法孝至被告郭國明開辦的小紅樓浴室洗澡時,因地面濕滑導致摔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賠償22 354.29元。被告辯稱,當日其工作人員曾向老人提示:孩子們不陪同不讓洗澡,但原告未聽勸阻,損害是由原告自身原因造成的,其無過錯,因此不愿賠償。法院認為:被告作為專門經營浴池服務場所的負責人,在其管理范圍內,應當預見到有可能危及到消費者權益的問題,應當設置安全的防范措施并盡到警示、告知、預防以及相關的保護義務。尤其是原告年近八旬,作為同村居民,被告應當意識到老年人身體條件的特殊性,在明知其沒有家人陪同仍同意其進入浴池的情況下,應當在設施、服務等方面提供更優(yōu)質更有效的安全服務及措施,盡到更高的注意義務。同時原告自身也未盡到安全注意義務,最終判定被告承擔本次事故60%的責任,原告自身承擔40%的責任。①
在案例1中,法官以一般浴客為標準認定浴場已經盡到對老年浴客曹某“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故判定浴場對曹某不承擔賠償責任。而在案例2中,法官則以老年人生理特殊性為由認定浴場未盡到對老年浴客更高的安全保障義務,故判定浴場承擔60%賠償責任。由此產生的問題是:經營者在為老年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時,其安全保障義務的“合理限度”該如何界定?基于老年消費者生理特征,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合理限度”的邊界何在?毫無疑問,模糊性的法律條文②、差異性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多樣性的司法個案,乃是致使法官對于相似案件的法律解釋與價值判斷出現(xiàn)不一致的基本原因。本文欲通過對司法實踐中的相關案例進行梳理與分析,以提煉出對于司法實踐具有普適意義的安全保障義務“合理限度”界定之考量因素。
筆者以“老年人+消費者+安全保障”為關鍵詞對北大法寶、法意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共獲取裁判文書30份,限于篇幅與研究需要,選取其中20個典型案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閱讀并梳理20份裁判文書,筆者發(fā)現(xiàn)當前老年消費者案件呈現(xiàn)出以下的趨勢與特點。
第一,老年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多發(fā)生于“高風險”消費領域?;诶夏晗M者機體功能的逐漸衰退,其在信息獲取與判斷、危險認知與控制等方面要遜于一般消費者群體,故此處的“高風險”只是相對老年消費者而言。如在“夏老漢訴江蘇射陽某浴室經營者案”中,法院認為:“原告已近七十歲高齡,在沒有專人陪護的情況下進入浴室洗浴,自我防護能力減弱,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對此事故的發(fā)生原告亦有一定過錯,應減輕被告的賠償責任。”[2]此外,基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及其日益旺盛的消費意愿和消費需求,除傳統(tǒng)的食品、醫(yī)療、營養(yǎng)保健領域外,養(yǎng)老、旅游消費越來越受到老年消費者青睞。養(yǎng)老、旅游等消費領域案件數(shù)量增多也正說明了老年消費者權益在這些消費領域內所面臨的“高風險”。本文所選取的20個案例主要分布于浴室、旅游、公共經營場所及養(yǎng)老服務等消費領域(見表1)。
表1 老年消費者案例消費領域分布狀況
第二,老年消費者案件主要爭議焦點均為被告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在本文所收集的20個案例中,無論老年消費者人身權益在何種消費領域受到侵害,當其本人或者近親屬提起訴訟時,均直接或間接訴稱被告未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進而提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而被告答辯也主要圍繞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而展開。法院在判決說理過程中亦圍繞被告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進行深入分析。如在“吳某等訴上海某浴室案”中,原告認為:“王勝標系浴室的有償消費者,但被告作為浴室經營者,設施不符合標準,未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對浴室管理的要求,故應對王勝標的死亡承擔責任。”被告則辯稱:“被告是合法經營,行為上不違法,主觀上無過錯,浴室是防滑瓷磚,有排氣通風設施,在發(fā)現(xiàn)王勝標暈倒之后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將王勝標抬出并撥打110、120,被告已盡到了應盡的責任。”法院認為:“雖然浴室的服務水平與其價格、檔次相關聯(lián),但不能因此免除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責任,尤其被告自稱是助老浴室,更應具備及重視老年人在相對封閉的空間長時間洗浴所產生的風險防患,然被告未能提供任何證據(jù)證明其對老年人來此洗浴有過安全告知或提示,亦未在浴區(qū)設置專門的看護工作人員,導致王勝標出現(xiàn)危險情況時,浴室未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采取措施?!雹?/p>
第三,被告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對其責任承擔具有較大影響。依據(jù)《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6條、《侵權責任法》第37條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第18條內容可知,經營者所盡安全保障義務程度與其承擔責任大小呈正相關。
在本文選取的20個案例中,被告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且不承擔責任的僅有1例,即“曹老伯訴上海某浴室案”。而余下19例案件中,被告承擔50%以下責任的為8例,承擔50%以上責任的為11例,其中責任比例最小為15%,最大為100%。數(shù)據(jù)表明,在老年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中,大多數(shù)經營者未能完全履行對老年消費者安全保障義務。當然,由于經營者是否盡到“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由法官根據(jù)個案并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認定,因此,上述案例中難免出現(xiàn)被告承擔責任與其所盡安全保障義務的“限度”不相匹配的情形。在下文中,筆者將通過具體個案探究法官認定“合理限度”的考量因素與一般標準,并對其合理性進行考證。
(一)界定“合理限度”一般標準的理論考察
《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確立了從事經營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合理限度范圍內安全保障義務制度,但卻未對“合理限度”做出進一步的解釋。在如何理解安全保障義務人危險控制義務的履行問題上,衡量是否已經盡危險控制義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3](117)。此為司法實踐中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留下空間的同時,也給司法裁判帶來難度。為了指導司法實踐,學界對“合理限度”范圍即安全保障義務的內容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張新寶認為,安全保障義務的內容應包括兩個方面:硬件方面的義務與軟件方面的義務。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義務包括兩方面:第一,物的方面之安全保障,即服務場所使用的建筑物、配套服務設施、設備應當符合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或經營之標準;第二,人的方面之安全保障,即經營者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配備數(shù)量足夠的、合格的安全保障人員。軟件方面的安全保障義務包括:第一,消除內部的不安全因素,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消費環(huán)境;第二,對外部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制止來自第三方對消費者的侵害;第三,不安全因素的提示、說明、勸告、協(xié)助義務[4]。
張民安認為應從三個方面判斷行為人是否違反人的安全保障義務:第一,被告的職業(yè)在決定被告行為過失中的作用;第二,慣例在決定被告行為過失中的作用;第三,合理預見性在決定被告行為過失中的地位[5]。
筆者以為,就“合理限度”的界定標準而言,張新寶教授主張的“軟硬件標準”無疑對司法實踐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法官在處理安全保障義務案件時多從經營場所的建筑、設施設備是否符合法定標準,特定場所是否配備具資質的工作人員以及經營者是否提供安全消費環(huán)境等方面認定經營者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
(二)一般標準的案例考察
1. “軟硬件”標準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
在本文選取的20個案例中,法官在認定被告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時,均是從硬件與軟件兩個層面展開說理論證,且不同消費領域對硬件與軟件的要求程度存在差異:浴室消費領域兼顧軟硬件標準,旅游消費領域側重軟件標準,公共經營場所側重軟件標準;養(yǎng)老服務領域側重軟件標準(見表2)。
2. 法院認定“合理限度”標準中的“老年人”因素考量⑥
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合理限度”的認定依賴于法官對具體個案中的各種因素加以綜合考量,而受害人身份則是其中之一。一般來說,年齡較大的成年人,由于對危險的敏感度相對較差,有的甚至無法認識到危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因此,法院在認定“合理限度”時往往對經營者賦予更高的安全保障義務。其具體表現(xiàn)為法官在裁判理由中強調“老年人”的特殊身份。通過梳理20份裁判文書,筆者發(fā)現(xiàn),除“曹老伯訴上海某浴室案”外,余下19個案例中法院在裁判理由中均直接或間接提及原告“老年人”的身份,并以此認定被告(經營者)應盡更高安全保障義務。如在管伯英等與杭州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等旅游合同糾紛上訴案中,一審法院與二審法院均對受害人闕邦聞的年齡作了特別強調,并將此作為認定被告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的重要考量因素。如二審法院在其判決書中闡述:
特別是本案中闕邦聞已是81歲高齡的老年人,旅游集散中心和吳山廣場旅行社作為提供有償旅游服務活動的經營者,同意闕邦聞參團旅游,自愿與其協(xié)商設立旅游服務合同法律關系,也就意味著其自愿接受了因此可能帶來的風險責任,其本應結合闕邦聞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和采取更為周到細致的服務和防范應急措施。④
而二審法院對一審法院關于原被告承擔責任比例判決的變更則更彰顯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對“老年人”這一特殊身份的考量。一審法院根據(jù)雙方過錯,判定原告承擔80%責任,被告承擔20%責任;而二審法院則將其變更為原告承擔30%責任,被告承擔70%責任。
表 2 法院對被告“合理限度”的認定情況
由此可知,“軟硬件”標準是認定經營者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的基礎標準。雖然司法實踐中不乏像曹老伯訴某浴場案中的主審法官那樣,對“軟硬件”標準做嚴格解釋,但多數(shù)法官在司法實踐個案中仍然會綜合其他因素對“合理限度”進行差異化的解釋。尤其是在老年消費者案例中,“老年人”這一特殊身份往往會使多數(shù)法官的“憐憫之心”油然而生。
總體而言,安全保障義務的“合理限度”應當根據(jù)與安全保障義務人所從事的行業(yè)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義務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結合案件具體情況予以認定。因此,筆者對于司法實務中法官對經營者“合理限度”的認定表示尊重,筆者也試圖從法理角度對法官在面對“老年人”油然而生的“憐憫之心”的正當性進行解釋。但從利益平衡的角度觀之,對于經營者而言,法官們對老年消費者超過“合理限度”的“憐憫之心”必然成為經營者經營自由的潛在威脅。
(一)“合理限度”認定中強調“老年人”身份因素之正當性
在老年消費者案例中,法院在認定經營者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過程中對“老年人”身份予以特別考慮并非毫無依據(jù),但此種依據(jù)究竟直接源于相關制度文本抑或是制度文本背后的法理,則需要進一步探索與論證。
1. 制度文本依據(jù)之考察
作為法律關系主體之自然人類型中的弱勢群體,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理應受到不同類型與層次的法律制度的保護。以法律淵源為標準,旨在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規(guī)則散見于憲法、法律中。如《憲法》第45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独夏耆藱嘁姹U戏ā肥菍夏耆撕戏嘁孢M行保護的基本法,但該法主要對老年人在贍養(yǎng)與扶養(yǎng)、社會保障與參與社會發(fā)展三個方面享有的權利作了規(guī)定⑤。此外,《婚姻法》《刑法》中均有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條款⑥。從規(guī)范內容來看,前述規(guī)范旨在保護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權、人身權,并未強調應給予老年消費者“安全保障權”特殊考慮。從規(guī)范性質來看,私法規(guī)范在規(guī)制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如涉及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的《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侵權責任法》和《消法》均屬于私法范疇。在私法視域之下,經營者與“老年消費者”乃作為平等性、互換性的民事主體而存在,經營者與“老年消費者”皆享有相同的私法上的權利與義務,是“作為被抽象掉了各種能力與財力等的抽象的個人而存在”,二者皆是“理性的、意思表示強而智”的人[6](50)。即便“老年消費者”需要法律對其提供特殊保護,但諸如主體地位平等、契約自由、意思自治等根深蒂固的私法理念卻無法抹去。
綜上所述,司法實踐中法院在認定經營者是否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過程中對“老年人”身份給予特殊考量,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文本中并無直接規(guī)范依據(jù)。
2. 法理學依據(jù)之探索
實質正義乃經濟法的價值追求,而《消法》作為經濟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實質正義的追求自不待言。而《消法》實質正義價值的實現(xiàn)則依賴于法律對弱勢消費者賦予權利、對強勢經營者課以義務的路徑,而這也促成了弱勢群體傾斜性保護一般理念的確立。但老年人作為消費者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是否須毫無差異地接受《消法》的一般保護呢?
誠如應飛虎教授所言:“在消費者法律實踐中,我們更多地重視消費者群體的弱勢,忽視弱勢群體內部的群體差異,從而影響作為經濟法主體的消費者的細分,這需要反思?!盵7]由此可知,在消費者群體內部,由于信息獲取能力、經濟能力以及消費環(huán)境等差異的存在,使得消費者群體內部出現(xiàn)結構性差異。如以農村消費者與城市消費者相比,“農村消費者是弱者中的弱者,是大弱者群體中更弱的小弱者群體。”[7]因此,為了更有針對性地保護農村消費者,彰顯經濟法實質正義價值,“應該在區(qū)域與行業(yè)方面,再進一步細分消費者,如農村消費者、食品消費者等,并進而針對特定地域或特定行業(yè)進行保護強度更大的立法。”“當然這種特別保護并不必然表現(xiàn)在立法上。這也緣于通過權利義務配置方式的保護在某些情形下也會存在困境,如如何有效界定農村消費者?所以法律實施力度的加強較多情形下應該成為主要路徑?!盵7]
基于應飛虎教授的觀點,筆者認為,在我國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的背景下,老年消費者群體規(guī)模日益膨脹,而老年消費者由于身體機能的衰退,在信息獲取、判斷與認知能力方面與其他消費者存在較大差異,老年消費者也是弱者中的弱者,因此法律實踐對于老年消費者也應區(qū)別對待。當然囿于立法的滯后性及成本,筆者認為“法律實施力度的加強”對于保護老年消費者權益是明智之舉,而我國法院在認定經營者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過程中對于“老年人”身份的特殊考量與此不謀而合。
(二)“合理限度”認定中泛化“老年人”身份因素傾向之克制
司法實踐中法院基于“老年人”的身份因素,從而適度提高經營者應承擔的安全保障義務,不僅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且在法理上亦有其正當性。但若在“合理限度”認定中泛化“老年人”這一身份因素,過分提高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則對經營者而言有違實質正義之價值。老年消費者弱勢地位確需立法與司法實踐秉承傾斜保護理念,但毫無限度的傾斜保護“可能使交易一方的經營成本增加或收益減少,從而減少其交易利益,若這種利益減少到一定程度,且不能經由經營者正常努力而消化,則會增大經營者的經營風險;若這種影響涉及行業(yè)內所有或絕大部分經營者,則必然增大行業(yè)風險。一般而言,對行業(yè)的負面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有二:① 行業(yè)規(guī)??s小,甚至行業(yè)趨于消亡;② 行業(yè)質量降低?!盵8](93)
對安全保障義務的違反畢竟是一種消極的不作為,該行為所遭受的否定性評價應當保持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不能使其因責任承擔而遭受嚴重的損失。否則,推而廣之的后果是社會公眾的行動自由將受到限制。我們在某一個案的裁判當中不能不考慮該人日后可能要長時間地面對不知何時就會發(fā)生的損害賠償(包括補充賠償)的實際情況[3](116)。此種觀點,也得到個別法官的認同。如在曹老伯訴上海某浴室案中,審理此案的法官認為:“如果一味要求浴場對所有的事故都承擔責任,則可能導致公共浴室拒絕年老體弱者入內洗澡!而在冬季,這些人群恰恰需要一個相對溫暖的場所沐浴!因此有必要合理界定經營者的義務從而保障整個社會的有序運轉!”[1]但這并未成為審理老年消費者權益糾紛案件法官們所遵循的普適理念,如在錢甲等訴上海靜安區(qū)江寧頤美敬老院案中,一審法院認定被告頤美敬老院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判定其承擔65%的責任;后被告頤美敬老院不服提起上訴,并“希望改判,使本已承受高風險重壓的養(yǎng)老機構得到合理公正的對待⑦。但最終二審法院仍維持原判。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養(yǎng)老服務消費需求必然大增,隨之而來的糾紛也必然增多。而在認定養(yǎng)老機構安全保障義務的“合理限度”時一味泛化“老年人”身份因素,讓養(yǎng)老機構承擔較重責任,則對該行業(yè)發(fā)展極為不利,此種不利后果最終仍將轉嫁于“老年人”。
因此,筆者認為,法院在認定經營者是否已盡“合理限度”安全保障義務之時,除遵循一般標準并考慮“老年人”身份因素外,對老年消費者這一大弱者群體中更弱的小弱者群體給予特殊關照,同時也應當遵循社會價值的基本判斷以達到平衡利益的目的。
基于前文對老年消費者案例的梳理與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在面對老年消費者糾紛案件時,法院通?;凇袄夏耆恕边@一身份因素而將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的限度設定為更高等級,以對老年消費者這一“弱者中的弱者”給予更大“傾斜度”的保護,進而促使經濟法之實質正義價值得以在人類共同生活中演進與醇化。但法院此舉在客觀上使經營者承擔了與其經濟能力不相適應的風險與責任,此時便會在老年消費者權益保障與經營者利益之間產生矛盾。故筆者認為,法院在界定經營者之于老年消費者安全保障義務“合理限度”時,除遵循“軟硬件”標準外,還應對個案中的具體因素給予特殊考量,以便做出合理的利益衡量與價值判斷。
第一,空間因素?;诶夏晗M者生理與心理特征,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具有較小抑或無風險的經營場所,在老年消費者進入該場所時,其風險發(fā)生概率可能呈幾何倍數(shù)增加。在本文搜集的20份案例中,其空間分布為浴場5份,旅游途中5份,公共經營場所(飯店、商場)6份,養(yǎng)老機構4份。當老年消費者進入這些場所時,其人身權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可對經營者課以高于針對一般消費者的安全保障義務。
第二,經營者職業(yè)因素?;陲L險信息視角考量,經營者對其產品與服務所蘊含的風險信息的占有、識別與防控顯然優(yōu)于消費者。在與老年消費者交易過程中,經營者此種優(yōu)勢地位更加凸顯。因此,當面對老年消費者時,經營者負擔更高程度的安全保障義務自不待言。司法實務案例顯示,提供養(yǎng)老服務的經營者所承擔安全保障義務大多高于其他行業(yè)。本文所列案例中,經營者承擔50%以上責任的為11例,其中涉及養(yǎng)老機構的4例悉數(shù)在列。
第三,經營者抗辯因素。將經營者抗辯列為法院斟酌因素之一,其目的在于實現(xiàn)老年消費者權益與經營者利益之平衡?!胺傻娜蝿赵谟冢簬椭祟悓⒄x實現(xiàn)到其共同生活中?!倍祟惞餐铌P系“由無數(shù)之利益(關系)組成,這些利益由歸屬主體不同,自然形成沖突的情勢,危及共同生活的和平”。故“為建立并維持共同生活的和平秩序,必須取向于正義,透過利益權衡化解這些利益沖突”[9](442)。法院在審理老年消費者案件時,基于對“老年人”身份因素的考量,從而課以經營者較高程度安全保障義務固然符合法律正義之規(guī)范目的,但對于經營者的利益同樣需要兼顧。因此,在審理老年消費者涉訴案件中,法官必須“兼聽”經營者的抗辯理由并依據(jù)生活常識與慣例判斷其真?zhèn)巍?/p>
注釋:
① 參見《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法院 (2011)濟民一初字第689號民事判決書》。
② 《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侵權責任法》第37條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8條均規(guī)定了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但其均未對安全保障義務“合理限度”界定給出具體的標準或考量因素。
③ 參見《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2011)普氏一(氏)初字第1497號民事判決書》。
④ 參見《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08)浙民一終字第200號民事判決書》。
⑤ 雖然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已經于2013年7月1日生效,但新法并未增加與“老年消費者權益”相關的條款或原則性規(guī)定。
⑥ 如《婚姻法》第15條第1款均體現(xiàn)了對老人傾斜保護的理念。
⑦ 參見《(2011)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1992號民事判決書》。
[1] 胡海容. 老人沐浴摔傷要求賠償, 浴場已盡義務無需擔責[N].人民法院報, 2008-10-8(3).
[2] 孫海雷, 劉必勝. 浴室洗澡老人被燙傷, 未盡義務經營者賠償[N]. 人民法院報, 2008-10-15 (3).
[3] 黃松有. 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M].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4] 張新寶, 唐青林. 經營者對服務場所的安全保障義務[J]. 法學研究, 2003(3): 79-92.
[5] 張民安. 人的安全保障義務理論研究——兼評《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J]. 中外法學, 2006(6): 669-693.
[6] 星野英一. 私法中的人[M]. 王闖譯. 北京: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4.
[7] 應飛虎. 論經濟法視野中的弱勢群體——以消費者等為對象的考察[J].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7(3): 67-74.
[8] 應飛虎. 信息、權利與交易安全——消費者保護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9] 黃茂榮. 法學方法與現(xiàn)代民法[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7.
Definition on “Reasonable Limitation” of safeguard obligation: considering elderly consumers as object
DU Leqi, QIAN Yuhong
(School of law,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Jiangsu Manxiu Law Firm, Suzhou 215000, China)
Among the elderly consumers cases in different fields, courts usually depend on “software and hardware” to affirm whether business operators have taken “reasonable limit” safeguard obligation. But on the premise of observing this criterion, courts also give a special consideration on elderly consumers in these cases, and endow more obligation on business operators. Perhaps, it is reasonable for courts based on elderly consumers characters and value of substantive justice from economic law. But many cases indicate that courts have a judicial inclination of excessive consideration on elderly consumers. This inclination not only limits the freedom of business operators, but also threatens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offering welfare for eldrely people. Legislation must restrain this inclination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balance between parties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safeguard obligation; reasonable limitation; elderly consumer; operator
D912.29
A
1672-3104(2014)06-0133-06
[編輯: 蘇慧]
2014-03-18;
2014-10-16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農村法律文化與農民權利發(fā)展問題研究”(12BFX01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底層視角下農民維權與權利發(fā)展問題研究”(12YJC820076);江蘇省社科基金“江蘇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農民權利發(fā)展問題研究”(13FXD016)
杜樂其(1982-),男,安徽來安人,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江蘇大學文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學;錢宇弘(1971-),女,江蘇宜興人,江蘇漫修律師事務所律師,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