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在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音樂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想象力的演唱、演奏是沒有什么生命力可言的。把音樂學習只當成一種技巧的學生,無論他有多么嫻熟的基本功技巧,即使他讀了很多技術方面的書,有很多作曲技法、結構分析的知識,也無法產(chǎn)生本質上的突破。培養(yǎng)音樂想象力是越早越好,很多幼兒所表現(xiàn)出的豐富的想象常常令成年人感覺匪夷所思;而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是,孩子們隨著年齡漸長而想象力卻日益衰退,甚至最終淪落為知識的機器。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當中,在每一節(jié)音樂課上去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悟和鑒賞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音樂學習與終身發(fā)展的關系
音樂想象力對兒童音樂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的一切都來源于音樂的啟發(fā)?!鄙倌陜和南胂罅κ且话验_啟心靈的鑰匙,通過它可以使靈感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因此,音樂教學已成為促進學生全身心健康發(fā)展、塑造“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音樂教學在發(fā)展學生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獨特而明顯的。通過視唱、欣賞音樂,不但訓練、提高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能力,而且學生的大腦在隨著音樂緊張活動的同時,想象、記憶、情感等心理活動也非常活躍,這些都有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來自家庭的誤區(qū) 家長盲目追風,在學齡前就逼著孩子去學習各種樂器演奏,過早地泯滅了孩子對音樂美的天性,喪失了音樂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現(xiàn)在,十有八九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好像學琴的孩子長大都能成為音樂家。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或是沒有去研究如何提高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而是逼著孩子去“考級”,本來充滿情趣和無限美好的事情,成了孩子們的一種負擔,最終造就了一大批級數(shù)很高卻沒有音樂基礎和音樂修養(yǎng)的孩子,同時也泯滅掉了孩子對音樂和藝術的親切感和想象力,得不償失。
來自學校的誤區(qū) 某些學校特別是不發(fā)達地區(qū)的農(nóng)村學校,還存在著把音樂當成小學科而不加重視的情況,忽視了音樂學習、審美情趣對一個孩子學習生活和終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有的音樂師資薄弱,不能做到專科專任;有的器材缺乏,教師不能充分展開音樂教育;有的甚至迫于升學壓力,把音樂課都擠占掉了。殊不知,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感受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且對智育、德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來自教師的誤區(qū) 在實踐當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有些音樂老師過分重視基本知識和技巧的傳授,忽視了孩子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對音樂美的天性的激發(fā);或者忽視音樂元素的挖掘和感悟,只追求表面熱鬧的教學,沒有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沒有讓孩子真正走進音樂的殿堂。這種舍本求末的做法,造成了小學音樂課堂膚淺、形式化、假繁榮的不良狀態(tài)。
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想象力途徑
讓音樂教學回歸本真:追求輕松、快樂、質樸的課堂 小學音樂教學,必須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必須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態(tài)、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低年級的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xiàn)出來。因此,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應根據(jù)兒童好動、愛玩游戲的心理特點,把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兒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歡快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音樂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受到美的熏陶。
給兒童插上音樂想象的翅膀 其一,在音樂課堂上,筆者經(jīng)常有意地教給孩子們一些想象的技巧。一方面,讓孩子們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經(jīng)常性地觀察生活,慢慢豐富他們的感性形象儲備。比如,參觀旅游、社會實踐、欣賞影視圖片等都能幫助孩子們豐富形象儲備。另一方面,訓練“朦朧想象法”,微閉雙眼或者閉眼狀態(tài)下,有助于觸發(fā)想象和靈感。在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會引導學生在聽音樂時采用“朦朧想象法”,放飛自己的思緒,自由捕捉對音樂的個性感悟。其二,讓學生通過描述、繪畫、身體語言等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象。孩子們對音樂作品有了一定的想象和感悟之后,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們把這種感悟及時表達出來,這種表達的過程也是學生對音樂作品的一種再加工、一種個性化的解讀。其三,引進同伴學習的形式,讓孩子交流自己的想象,在交流中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想象。為了能讓孩子們充分交流各自的想象和感悟,在音樂課堂上,筆者打破了傳統(tǒng)的“秧田式”課桌擺放形式,組成馬蹄形六人小組,由六個同學為一個小組,成為學習同伴。上課時,同伴之間既可以分工、互助、合作,又可以充分交流對音樂作品的想象;通過互相影響和啟發(fā),既豐富了音樂感受,又培養(yǎng)了協(xié)作、互助精神。
藝術作品來源于想象力,需要用想象力去品鑒和感受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充分放開思想、大膽想象,是小學音樂教學一種本真的回歸。讓我們培育優(yōu)質的音樂“土壤”,讓想象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北厙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