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091-01
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彼?,有人說:“一堂好課往往起源于一個好問題,一個優(yōu)秀學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因此,巧妙的提問正是激活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方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利手段。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研究的必要性
“語文課是一曲動聽的交響樂,提問則是這樂曲中最動人的旋律”。沒有提問的課堂是沉悶的,不會提問題的老師是不稱職的老師。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改革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課堂提問藝術(shù)是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一些誤區(qū)
(1)陷入空洞浮泛的誤區(qū),使學生茫然失措。問題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導致提問后的“冷場”和“卡殼”,達不到提問的目的。(2)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qū),使學生厭倦抗拒。(3)陷入浮光掠影的誤區(qū),使學生淺嘗輒止。這樣的問題浮光掠影,學生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來。長此以往,就會出現(xiàn)思維萎縮。(4)提問思考時間過短,學生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教師就讓學生回答。
三、課堂提問的新視角
(一)把握時機
課堂提問選擇時機非常重要,我們在提問時,不僅要在微觀上考慮問點是否優(yōu)化,問法是否藝術(shù),而且要從宏觀上總覽全文,使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處于最恰當?shù)臅r機。一般來說,可以選擇下列時機:當學生思維受到局限無法突破時;當學生受舊的知識影響很深,而無法順利實現(xiàn)知識遷移時;當學生若有所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時……
(二)課堂提問重精
“精問”就指教師注重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shù)性的結(jié)合,精心設計和提煉一些富有啟發(fā)性、情感性、變通性、挑戰(zhàn)性,富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擴大思考范圍,提高思考層次。沒有思考價值的“淺問題”不提;同樣若是問題過難,超出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望“問”興嘆,也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三)課堂提問重度
課堂提問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層次中選擇最佳切入點。首先要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結(jié)合具體課文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置問題,其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思維量,而不能是簡簡單單的用“是”“對”,或“不是”“不對”來回答的問題,因為只問“是”“非”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衡量學生的知識質(zhì)量都是不利的,在“是”與“非”的判斷中必然有僥幸答對的,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存在有僥幸答對的心理,養(yǎng)成不愿積極思考的不良習慣。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提出條理清晰、合乎邏輯和學生認知心理特點的“階梯式”或“分層式”的問題,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難易應各個不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
(四)課堂提問要有層次
課堂提問一般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壓力,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都能積極思考,參與教學過程,從而各有所獲。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課堂提問這個度呢?有位教學家說得好:“要把知識的果實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到的位置?!边@個比喻生動而準確地告訴我們: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應該讓學生跳一跳——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后獲得正確的結(jié)論。
(五)課堂提問重情
提問既要重視知識點的落實,達到教學目的,又要注意提問的藝術(shù)性、情感性,從而實現(xiàn)情趣教學。在教學內(nèi)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課文的情感基調(diào)。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關(guān)鍵。把這種感情溶進到你的言語中,感染學生。造成一種情感的傳遞,在課堂制造一種情感的氛圍,以此來感化學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的鉆研,善于發(fā)現(xiàn)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從而達到對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了然于胸,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能出能進。
(六)課堂提問重評
好的教學評價,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智,拓展學生思維,調(diào)動學生情感;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應該做到:1.以表揚為主。2.鼓勵求異。3.幫助有困難的學生。4.鼓勵學生積極評價。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