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杉杉 郭慧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088-02
記得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一天,老師告訴學生,讇滓蛭〔荒懿渭涌際裕嵌偈被逗簟耙≈沼諉揮腥撕臀藝諞幻耍嫦M澇渡 !閉廡┭紫認氳降牟皇槍匭耐У牟∏椋親約旱睦媯峭耍諞幻娜〉茫康牟皇薔赫呱。親隕淼吶Α5瞧絞保淌υ詼匝械掠保訓掠芯康鬧匭姆旁誆渙佳臀侍庋納砩稀J導噬希杉ㄓ帕嫉難諂返律弦泊嬖謐乓恍┪侍猓廡┭б滌帕佳晌掠氨灰磐慕鍬?。??
由于學業(yè)優(yōu)良學生在認知上往往有獨特的長處,他們有的對感知事物有較強的敏銳性和條理性;有的在觀察事物上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有的在記憶上有較好的特質,在對材料的實際識記方式上多樣化、標準化。因而在教學活動中,常得到教師的關注,同時在班級管理上委以重任,所以學業(yè)優(yōu)良學生是老師的寵兒。現在提倡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時,過去“一俊遮百丑”的學業(yè)優(yōu)良學生的一些不良的心態(tài)就暴露出來了。
一、學業(yè)優(yōu)良學生存在的不良心態(tài)
1.自傲。這是應試教育的惡果。老師、家長表揚稱贊過多,助長了他自負心理的結果的產生。他們對自我評價過高,把成績的取得歸功于自己的主觀努力和能力。自傲的表現便是夜郎自大、孤芳自賞,看不起別人,有時甚至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和部分教師,有的學生自傲同時產生自滿情緒,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他們的交際范圍明顯縮小,處于十分孤立的境地。
2.嫉妒。競爭能創(chuàng)造巨大的經濟財富和精神財富,能贏得國家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利用考試、活動等手段來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隨之就帶來了競爭意識的副產品——嫉妒。嫉妒是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看別人超過了自己,便會產生一種不服不滿、甚至仇視的心理。有的因為意志薄弱、心胸狹窄,不是下定決心刻苦努力,去趕上或超過別人,而是把怨恨集中于對方,千方百計的貶低別人和詆毀別人。于是在學習過程中,壟斷資料、知識保密、弄虛作假、甚至故意制造障礙等方法來進行競爭,以便超越對手。對于超越自己的同學或怒目視之,或當面嘲諷,或背后議論,甚至說老師偏心等。這種心態(tài)直接影響其全面發(fā)展,有礙于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
3.焦慮。在現代高度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劇烈競爭的工作環(huán)境中,人們已不知不覺的把狹隘的生活觀念傳給了現在的青少年一代。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在學業(yè)上的心理負荷,并不比學業(yè)不良的學生輕松。為了考上好學校,為了將來的好職業(yè),他們在今天必須百倍的努力學習。學習中他們對于學習成績和考試缺乏正確的認識,視學習成績、考試為決定自己命運、影響自己形象和別人對自己評價的關鍵,因此情緒驚慌不安,心煩氣躁。還有一些學生家長對學生本身期望值過高,超出了實際能力,從而產生沉重的心理壓力。
4.冷漠。他們不懂得關愛別人,尤其是自己身邊的人,他們甚至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懂得回報,覺得父母做的都是應該的。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由于一味追求學習成績,還存在自私、偏激等不良心態(tài)。如果不對其進行矯治,那么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將扭曲?,F在社會上一些高才生走向社會后墮落,根源于此。
二、矯正不良心態(tài),加強德育滲透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的,主導成分是教育”。學校歷來是教書育人的陣地,合格人才的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提高是我們教師的歷史使命,加強德育工作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針對上述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所存在的不良心態(tài),對其進行了多層次的能力培養(yǎng)。
1.做學業(yè)優(yōu)良學生家長的工作。孩子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是先天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因此,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除學校培養(yǎng)外,還取決于家庭的教育和影響。因此,要讓家長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責,要對孩子負責,對社會負責,端正自身存在的不良心態(tài)。如,一味地追求金錢,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損害他人的、集體的、國家的利益,甚至做違法犯罪的事情等等,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2.與學生談話。談話不僅能讓人開闊眼界,同時可以排除心中的郁悶,得到別人的諒解。親切的談話能不知不覺的向學生灌注正確的思想。記得有次上課,我問學生:“如果你在路上發(fā)現有人落水了,你怎么做?”學生們紛紛說想辦法救人。但有個學生說,反正自己和他不認識,不管他。就算救人,至少也得給點好處費吧。這類學生就是典型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拜金主義者。課后,同他談話:有了錢就有了一切嗎?如果有一天你也落難了,人人都和你現在一樣的想法,不管你了,你會怎么想?你會怎么辦?你的結果又是什么?再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人人自危,這個世界會變成怎樣的世界?作為老師,你得讓他明白,救人是他的道德義務,也是法律鼓勵我們去做的。事后,我發(fā)現,這名同學在平時除了學習外,也開始主動地幫助同學了。
針對一些學生“搞衛(wèi)生是差生的事,我只管搞好學習就可以了?!薄安钌褪遣钌X袋就是豬腦袋,低智商,怎么可能跟我們比?!薄吧匣剡€二十幾名,這回變成了十幾名,肯定是抄的?!边@種現象,可見他們的心高氣傲使他們看不見別人的優(yōu)點,看不見別人的進步,這樣不利于今后的人際交往。所以我在課堂上通過自己評價自己,他人評價自己,集體評價自己等形式讓學生看清楚自己的優(yōu)缺點,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再找學生談話聊天,更正自己的錯誤。
通過實踐,在談話中還可以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自知、自愛、自強、自律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還能交給學生正確自我心理疏導法。
3.從愛國主義教育入手,激發(fā)學生的理想之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得樹立學生的理想。說簡單一點,就是讓學生真正的明白為什么坐在教室里讀書,你在將來能夠干什么。記得有個學生在自我介紹中說道,將來他要出國留學,然后掙很多很多的錢。他都沒有想,國富則家富,國窮則家窮,國弱則被欺。我們可以通過回顧歷史(尤其是百年的屈辱史),看看當今世界,展望未來,使學業(yè)優(yōu)良的學生改變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考入大學和將來找一個好職業(yè)的錯誤思想,而是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長大后報效祖國,使自己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成才先成人。品德的好壞與個人的成長發(fā)展有著重要關系。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師不能只關注部分學生和學生的部分,而應關注全部學生和學生的全部。學業(yè)優(yōu)良學生也面臨種種心理健康問題和個性發(fā)展的各種障礙,所以教育中莫忽視學業(yè)優(yōu)良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