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錄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071-02
小學生在即將畢業(yè)的一段時間里,學生思想波動性比較大,主要表現(xiàn)是:上課愛講話,學習不專心,作業(yè)不能夠按時完成,個別學生不愛參加集體活動,有的男生為了能夠引起異性同學的注意,故意違反課堂紀律,甚至與老師的言行和學校的要求對立,老師與個別學生關系緊張、僵化,如此等等,使班級風氣、學校風氣受到影響,導致班級成績整體下降;同學之間沖突增多,個別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淡化;對老師的批評一時不能接受,表現(xiàn)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更有部分學生去網吧上網,出現(xiàn)吸煙、打仗斗毆等現(xiàn)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現(xiàn)象的產生?應該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呢?
一、生理因素
青春期的到來使認知能力還很薄弱的小學生惶恐不安,他們無法坦然面對生理的變化,太多的激情不知如何釋放才好,心理更是變得浮躁起來。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注意,有了吸引異性注意的朦朧意識;有極強的自尊心,唯恐在大庭廣眾之下得到哪怕是極小的批評,同時又極其敏銳,唯恐別人瞧不起自己。
二、社會因素
1.現(xiàn)在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家長視若掌上明珠,又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導致這些學生任性、孤僻,不受約束。
2.受社會上一些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這些早早走上社會的失學學生,整天無所事事,盲目追隨社會潮流,著奇裝異服,留怪模怪樣的發(fā)型,一副典型的社會小混混的樣子,而小學生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好模仿,所以也有留怪發(fā)、著異服的現(xiàn)象。
3.受家長教育方法和拜金主義的影響。一部分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觀、生活觀、人生觀,覺得人生毫無意義,根本把學習不當回事。
三、教師教育方法和學校管理因素
個別教師對學生關愛不夠,由于教育方法的簡單,不能和學生達成有效溝通,師生產生對立情緒,老師不僅勞神而且教育效果收效甚微。學校在管理上不細致,缺乏有效指導和正面引導,很少組織有意義的各種活動,對學生的閃光點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鼓勵等等。
四、做好畢業(yè)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
(一)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施以愛心,謹慎管理
1.真心關愛學生。課上、課下教師對“問題”學生要多關注,多了解,使學生真正感覺到你的關心和愛護。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多和學生談心,爭取有效的心理溝通,讓學生信任老師,對犯了錯誤的學生盡量不當眾指責訓斥,師生之間盡量不撕破臉皮,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有什么問題和心理話都能向老師傾訴,學生能與老師真正交朋友。
2.在教育學生時要講究策略,注重正面、積極的引導。教師要從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居高臨下,威風八面,要了解班級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特點,千萬不要冷落他們,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期望。不能簡單粗暴,動輒批評,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3.對學生進行客觀、正確、全面地評價,切不可用成人的標準和尺度去衡量你的學生,使學生都能找到自我,樹立信心,鼓足勇氣,預備揚帆遠航。我校學生張凱同學,上五年級時他父母離異,在爺爺奶奶家里生活,這時的他情緒低落,學?;顒硬辉敢鈪⒓樱€經常欺負弱小同學,班主任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苗頭后經常找他談心,學校也積極配合班主任教師對其進行有效的正面引導,教師充分信任該同學,讓他幫助老師做一些班級管理工作,學校及班級的集體活動也讓他參與策劃和組織,該同學逐漸樹立了自信心,并且刻苦學習,整個班級在他的帶動下,學習風氣逐漸濃厚,并被同學選為中隊長,六年級下學期還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
(二)家校配合,分層管理
1.畢業(yè)班級的管理,要以班主任為核心,其它學科老師配合、班級干部為小助手的分層管理。班主任根據(jù)學生興趣愛好,(智能差異)發(fā)展方向、成績優(yōu)劣,分為若干層次,組成學習小組,著力抓“兩頭”,帶“中間”,形成良好班風。
2.家校積極配合管理。一要多進行家訪。教師最好能對每個學生普訪一次,重點匯報學生在校的思想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特別是對那些學困生,更是定計劃、定時間、定策略地進行重點家訪,如果不能到家里家訪就要用電話與家長溝通,積極爭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二是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家長會,收集家長對學校、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通報學生在校的突出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同時教給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增加家長和教師互通信息的機會,建立密切的關系,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進步。
(三)學校要經常開展有益的活動
例如,定期開展《守則》《規(guī)范》知識競賽,朗讀競賽,書法繪畫展覽,感恩教育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
總之,做好畢業(yè)班學生的工作,班主任教師要真正關心愛護學生,多方面協(xié)調努力,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