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摘要:陳湖嗨子班距今近兩百年的歷史,仍積極活躍在廣大的農村舞臺。本文對陳湖嗨子戲班的演出人員構成、演出劇目以及演出音樂進行調查研究,以期探究其特有的規(guī)律和價值。
關鍵詞:陳湖嗨子戲班 人員構成 劇目 唱腔 伴奏
陳湖嗨子戲班位于河南省信陽市息縣包信鎮(zhèn)陳湖村,在眾多戲班的百花園里,其只能算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可它歷史悠久,且充滿著鄉(xiāng)土氣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據《息縣戲曲志》記載:“清嘉慶末年,陳湖嗨子戲班由陳湖村翁廣泰成立的跑大燈班,后逐步發(fā)展而成?!雹訇惡俗討虬嘤申惡甯?、翁、陳三個姓氏的戶族組成,代代相傳,現(xiàn)已有傳至八代。其班主傳承譜系如下:翁廣泰→陳星三→陳洪蘆→陳洪遷→翁文玉→陳洪宇→翁金芳→高金保。雖然陳湖嗨子戲班在傳承過程中有中斷過演出,但其憑借著家族傳承的獨特優(yōu)勢,從而能夠迅速的起死回生,并積極的活躍在廣大的農村舞臺。
一、演出人員構成
陳湖嗨子戲班目前的班主為高金保,演出人員全部由本村的人員構成,其人員精簡,仍保持著“七忙八不忙,九人打滿堂”的演出特點。目前其經常演出的人員情況表如下②(部分):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陳湖嗨子戲班人員構成年齡都趨向老齡化,而青年一代演員比較缺乏,同時演員們的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下。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陳湖村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在外務工,而不愿入梨園行當,所以陳湖嗨子戲班的傳承出現(xiàn)了斷層,其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局面。
二、演出劇目
陳湖嗨子戲早期演出的看家劇目有傳統(tǒng)戲:《盤窯》(又名《別窯》)、《王員外休妻》、《李逵下山》、《賀太后罵殿》、《二進宮》、《繡鞋記》、《三告李彥明》、《張榮貴趕考》、《西唐》(又名《樊梨花征西》)等。1968年前后,演出過《迎接知青到農村》、《找書記》(又名《焦裕祿》)、《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而目前常演出的有《打桃花》、《站花墻》、《王三姐》、《秦雪梅吊孝》、《探窯》等。
三、演出音樂
(一)唱腔特色
陳湖嗨子戲音樂是以大燈調為主,吸收了地燈調、花鼓調、民間小調的音樂特點,形成了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以“嗨”字起音的嗨子戲音樂,所以陳湖嗨子戲唱腔與別的地區(qū)嗨子戲具有“劇同腔不同”的特點。
陳湖嗨子戲的唱腔音樂分為主調和花調兩大類。主調包括【苦娃子】、【喜娃子】、【老生調】,【苦娃子】速度較慢,多表現(xiàn)悲傷哀怨的情緒,旋律多以小三度的下行進行為主,如:
【喜娃子】速度較快,多表現(xiàn)活潑、歡快的情緒;【老生調】旋律平樸,多表現(xiàn)穩(wěn)重、激昂的情緒?;ㄕ{包括【放鸚哥】、【三清板】、【祭塔】、【打貨】等。
陳湖嗨子戲以羽調式居多,其次是宮調式和徵調式,唱詞采用當地的方言土語,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唱念多用本腔(真聲),有時在部分高音區(qū)和甩腔中也用二本腔(假聲)。
(二)伴奏特點
陳湖嗨子戲的伴奏沒有管弦樂,只有打擊樂,目前演出時常用的打擊樂器有:大鑼、小鑼、堂鼓、邊鼓、镲、梆子、手板。其伴奏不分文武場,通常分為“長唱短打”和“短唱長打”。短打為四至五錘,為長唱加強節(jié)奏感,長打為九至十一錘,為演員身段表演烘托氣氛。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陳湖嗨子戲班雖歷經百年,但其憑借著獨特的人員構成,從而存活至今,并保持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并在戲曲的百花園中綻放光彩。隨著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不變化,戲曲藝術不斷的式微,而戲班也逐漸的發(fā)生著變化,陳湖嗨子戲班應跟隨時代的脈搏而不斷做出調適,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息縣文化局編.息縣戲曲志[M].息縣:文化局出版,1988.
[2]編輯委員會編著.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河南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社,1993.
注釋:
①雷桂華主編:《葉息縣戲曲志曳》,息縣:息縣文化局出版(內部資料),1988.
②班主高金保和村長陳明華口述,筆者整理。——筆者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