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國
【摘 要】大多語文教育偏重教學內容的工具性,忽視人文性,不能全面發(fā)揮語文學科作為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學生人格素質的特殊功能。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語文文本的作用,這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起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育人;思想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實施細則中提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思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作為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因為長期以來,語文教育偏重教學內容的工具性,而忽視了人文性。通俗的說就是“只顧教書,不顧育人”,不能全面發(fā)揮語文學科作為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學生人格素質的特別功能。其實語文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扭轉這種“只教書、不育人”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發(fā)揮語文文本的作用。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即不僅要教書,更要注重育人。下面就此談點淺見: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1.在經典詩文的誦讀中使學生感知人文知識
“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早讀、午讀和課前三分鐘的時間來閱讀經典詩詞美文,而且應堅持不懈,這樣收效顯著。如唐詩、宋詞、元曲等,往往滲透著作者不可遏止的感情:或者熱愛大自然或者熱愛人類文化與文明……雖然它們的語言內容各不相同,但人文性卻是明曉的。如我在教蘇軾的《密州出獵》時,采用錄音示范,老師朗讀,學生研讀三者相接合的方式,學生被蘇軾“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的豪氣,“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的渴望,“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氣概所感染。這樣,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2.在古典散文的教學中提高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
傳統(tǒng)文化浩無邊際而又林林總總地存在著。先秦經典、諸子學術、漢賦及六朝駢文等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和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他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深刻的蘊涵,高遠的意境,恢弘的氣概,凝聚著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和氣質,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和追求,展現(xiàn)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論特質和人文價值。如“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jié);“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倫理規(guī)范,這些優(yōu)秀的道德倫理和文化傳統(tǒng),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教學中堅持用這種民族的傳統(tǒng)精神教育,引導當代中學生,增強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強精神是尤為重要的。而對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傳統(tǒng)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權理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家庭包辦婚姻思想;“各掃門前雪”的自私自利的小民意識等傳統(tǒng)文化的糟粕,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正確識別并堅決予以拋棄,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和鍛煉出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這也是我們語文工作者的責任之一。
3.在現(xiàn)代美文的賞析中使學生領悟課文的人文內涵
語文課堂上,在對美文佳作進行賞析時,教師應抓住精彩段落,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人文內涵,只有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特別是人文性有了感同身受的認識,才會油然而生認同心理,進而被其中的人文精神所感染。如朱自清的《背影》反映的是長輩對小輩的無限關切,抒發(fā)的是感人肺腑的人間親情,它積淀了極為深厚的人文精神。在講析時,我著重引導學生對“父親為我買橘”的片段進行領悟。分別從父親的外貌,動作,神情及“我”的感受等四方面進行分析。學生通過想象思索很自然地被其中包含的深沉的父子之愛所感染,并從中感悟出:長輩如此執(zhí)著地疼愛自己,我們應尊重他們的勞動,體諒他們的辛苦,理解他們的行為,領受他們的深情。
二、在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感悟能力
詩人王維說:“寫詩功夫在詩外”,即要想寫好文章,那就要在做人上下功夫,“作文如做人”,做一個成功的人就要有文化,有思想,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積極,樂觀,真實。這樣的人格才能寫出真實的令人奮進的成功的好文章來。有時在作文課上也會選取一些文質兼美、內涵豐富的文章作為范例來讓學生賞析,這種學習、模仿并進行訓練的形式受到了學生的喜愛,也使他們受到美感的熏陶。這樣,他們文化豐富了,思想提高了,自覺辨識的能力也就進一步提高了。
總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始終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注重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完善。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尤其應在教學中把握好這一點,讓學生既學文化,又學做人,從而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君,?;?談如何體現(xiàn)語文教學育人功能.學術理論與探索,2012.9
[2]韓靜.初探語文教學中的“育人”.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