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和中學老師談魯迅作品教學(一)

2014-02-14 18:13錢理群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4年2期
關鍵詞:魯迅學生

我雖然一直關心中小學語文教育,但卻盡量避免給中小學老師作報告,因此拒絕了許多約請。因為我深知自己缺乏在第一線進行教學的經驗,害怕講一些不著邊際的大道理,讓老師們失望,更怕發(fā)生誤導。我唯一敢講的,是魯迅作品教學,這不僅因為我的專業(yè)就是研究魯迅,更因為我在2004年、2005年在我的母校南師附中和北大附中、北師大實驗中學開設了“魯迅作品選讀”的選修課,去年還在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開設了類似的課程。我在這幾所學校上課的講稿,包括和學生課堂上的討論,以及學生的作業(yè),課程結束后調查中學生的反應,都已輯為《錢理群中學講魯迅》一書,由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有了這樣的實踐經驗和總結,我就有了點底氣,敢在這里講了。但我也有自知之明。這不過是個人的一些經驗和認識,并不具有普遍性,更談不上示范性,一切都要靠在座的諸位老師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姑妄講之,大家就姑妄聽之,參考而已。

我想講兩個問題:認識問題和教法問題。

一、如何認識魯迅作品教學在中學語文教育中的意義和地位

有人問:為什么要在中學講那么多魯迅作品,少讀點,騰出時間,多讀點梁實秋、林語堂的作品,不更好嗎?我不反對中學生讀梁實秋、林語堂的作品,我還主張要讀胡適、周作人的文章,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中把他們兩位排除在外,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給中學生提供一個比較開闊的閱讀空間、思想文化空間,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我要強調的,是魯迅與梁實秋、林語堂他們不同之處,也就是我在很多場合都談到的,魯迅不是一般的文學家,而是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民族思想源泉性的思想家、文學家。這樣的原創(chuàng)性、源泉性作家,每一個民族都不多,比如英國有莎士比亞,俄國有托爾斯泰,德國有歌德,等等,這樣的作家在他那個國家、民族里,是家喻戶曉的,人們從小就讀他們的作品,而且要讀一輩子,不斷地從閱讀他們的作品中,獲得啟示,獲得靈感,獲得精神的支撐。因此,他們的作品,總是成為國民教育的基本教材,他們的作品的教學,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礎性工作。在中國,這樣的原創(chuàng)性、源泉性的作家也不多,我曾經和很多專家、語文老師都討論過,應該成為國民教育基本教材,不但在必修教材里,要占相當比例,而且還要開選修課的作家作品有哪些?大家意見比較一致的,認為應該至少開設四門課,那就是“《論語》《莊子》選讀”——這是我們民族思想文化的源頭;“唐詩選讀”——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青春期;“《紅樓夢》選讀”——這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魯迅作品選讀”——這是現(xiàn)代思想文化的開創(chuàng)。接受了這樣的基本教育,每一個中學生精神上就有了一個底,以后他們無論選擇什么職業(yè),做什么工作,都有了底氣。我經常說,中學教育是給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墊底的,魯迅作品教學應該在這一“精神墊底”的基本工作中發(fā)揮特殊的別的作品教學不能替代的作用。

我這樣講,聽起來有些空洞,也許還有些老師會認為我過分夸大了魯迅的意義。但這卻是聽過我的課的學生的共同體會。這里就無妨念幾段學生的總結:“我們曾經在梁實秋的雅舍中喝茶談酒,在林語堂的幽默里鑒賞人間的恩怨。但我們單單忘記了那位孤獨的巨人、吶喊的勇士、深刻的思想者、慈愛的老人,和他那許多的書。我篤信,讀魯迅的文章,能讓我們少些膚淺,少些小家子氣,少些庸俗,少些丑陋,先生的文章就像一面明亮的鏡子,照出你我的真實的內心。讀先生的文章,我們才逐漸成熟,正視人生,直面社會,以最坦蕩、熱烈的心,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薄棒斞缸髌纷x多了,我突然有一種歷史交接般的不斷前進的責任感。”“經過這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fā)現(xiàn)生命中多多少少掛些魯迅的影子,是可以幫助我衡量自己存在的意義的。至少有這樣一個標桿式的人物出現(xiàn)在我的世界里,我的眼界會開闊許多,我自己也再不會只局限在原本的那一點點不透風的空間里了。”“一個學期讀魯迅的文章,讓我思考了太多的東西。認識是不斷深化發(fā)展的。相信有了這樣的基礎,我還能夠認識并解決更多的問題?!薄安恢挥X間與魯迅的思想為伴,已經有了一段時日??次恼?,記筆記,做了一大堆,也作了大量深層次的思考。才發(fā)現(xiàn)這個精神的漫步只開了一個頭,怕是要一直走下去,走一輩子了。”“這是我和魯迅近距離的接觸的開始。我會繼續(xù)我的旅程。也許,只有我們真正讀懂魯迅時,我們才真的了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蓖耆梢钥闯?,正是魯迅的作品觸動了孩子的心靈深處的一些東西,讓他們思考一些最根本的問題,這就夠了。和我一起開發(fā)這門課的南師附中的王棟生老師在總結時,把魯迅作品教學的意義,歸結為給中學生和中學教育提供“基礎人文精神的支撐”,這是說到了點子上的。

但我們能不能僅僅把魯迅作品作為一個精神讀本呢?這里也有一個誤區(qū):把魯迅的思想、精神和他的文學、文字割裂開來。有些人反對多選魯迅作品,這也是一條理由:在他們看來,魯迅教學無助于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訓練。有些教師喜歡講魯迅,也是著眼在魯迅思想的發(fā)揮上,往往脫離文本而空談魯迅精神。另一些人則是出于對魯迅精神的反感,而竭力要將魯迅逐出中學語文課堂。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魯迅是中國現(xiàn)代白話文寫作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他是一位現(xiàn)代白話文學語言的大師,他的作品是現(xiàn)代白話文學的典范,因此,也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現(xiàn)代白話文的基本教材。

這幾乎是文學史常識,因此,道理無須多說。我要講的是魯迅語言的特點。我想概括為兩點。

首先要說的是,魯迅的語言是以口語為基礎,有機融人了古語、外來語、方言的成分,把現(xiàn)代漢語抒情、表意的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這里實際是在強調,魯迅的語言把作為我們民族母語的漢語的特點和優(yōu)勢發(fā)揮到了極致。我曾經說過,語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突出母語教育的特點,也是在這一點上,魯迅作品就顯出了特殊的重要性:我們正是要通過魯迅作品的文學語言,來引導學生感悟漢語的魅力,欣賞漢語的語言美。周作人曾經說過,漢語有三大特點,即為裝飾性、音樂性和游戲性。其實這也是魯迅語言的特點,我們講魯迅作品,講魯迅的語言,就應該緊緊地抓住這三大特點。

魯迅語言的裝飾性,主要體現(xiàn)在它的繪畫性和色彩感上。這一點,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會注意到。隨便舉一個例子,魯迅的《故鄉(xiāng)》,其實就是圍繞著兩幅畫來寫的。一幅是童年的故鄉(xiāng)圖: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而且圖下有人:小英雄閏土。另一幅是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圖:蒼黃的天底、蕭索的荒村,圖中的人,由小英雄變成了“木偶”。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完全蘊含在這兩幅畫中。我們講《故鄉(xiāng)》就應該從引導學生注意兩幅故鄉(xiāng)圖色彩的變化入手,由此而引導學生感悟色彩變化背后魯迅情感的變化,并和魯迅一起思考這樣的變化的社會原因。最后,還要引導學生注意童年的故鄉(xiāng)圖在小說最后再度出現(xiàn),思考其寓意。講完了,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將魯迅筆下的景色和人物全部畫出來,嘗試如何將文學作品里的文字色彩轉化為美術作品里的繪畫色彩。應該說,這樣的具有強烈的色彩感的文字,在選入中學語文教材里的《藥》《社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等等,篇篇都有,而且都蘊含了魯迅濃烈的情感和深遠的寓意,是魯迅基本的表現(xiàn)手段,是應該抓住不放的。

我們還要進一步指出,這里存在著一個美術家的魯迅。魯迅有很高的美術造詣,他收集漢代畫像,編選中外畫冊,推動新興木刻運動,自己也有繪畫作品,還親自設計封面,注重裝幀藝術,等等。再加上我們在下面還要說到的他的作品與音樂、電影的關系,因此,我們說,魯迅同時是一個藝術家??梢哉f,魯迅是集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為一體的,三者相互滲透、補充,構成了完整的魯迅本體。所以魯迅文字里的色彩感,不僅是一個語言藝術、技巧的問題,還內含著魯迅的藝術思維,魯迅觀察、感受世界的方式這樣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長期以來,我們忽視了藝術家的魯迅、美術家的魯迅,實際形成了許多遮蔽。正是有鑒于此,我在給學生講魯迅時特地設置了《作為藝術家的魯迅》這樣的專題,我和學生一起欣賞魯迅親繪的貓頭鷹、無常畫像,魯迅設計的封面,特別是魯迅為德國畫家珂勒惠支的版畫所作的文字解說,引導學生領會魯迅如何將繪畫語言轉化為文學語言,這堂課引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對繪畫的愛好、對色彩的敏感,其實是青少年的天性,這也是引導學生走近魯迅的一個通道。

魯迅語言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的音樂性。沒有材料說明魯迅愛好音樂,他的語言音樂性是直接來自對漢字的特殊感悟和駕馭能力。這其中就有駢文的影響。周作人曾經提倡“混合散文的樸實與駢文的華美的文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就是其兄魯迅。老師們不妨去讀讀魯迅的《〈淑姿的信〉序》(收《魯迅全集》第7卷),那就是一篇帶有游戲性的駢文。許廣平回憶說,魯迅寫完以后,自己也十分欣賞,并且和她一起朗讀,全篇鏗鏘入調,魯迅顯然被文字里的音韻、節(jié)奏陶醉了。這對我們的魯迅作品教學也是一個重要啟示:魯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讀不可。我曾經說過,魯迅作品里的韻味,那種濃烈而又千旋萬轉的情感,那些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都需要通過朗讀,才能體會并觸動心靈。這也是我多年從事魯迅作品教學的一個經驗:靠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捕捉感覺、產生感悟,這是接近魯迅的藝術和他的內心世界的入門通道。這背后是有一個語文教育理念的:閱讀魯迅作品和文學作品,首先不是分析,而是進入情境,獲得感覺和感悟。我在中學講魯迅時,就做過這樣的試驗:把魯迅《野草》里的幾個片段輯成一篇《天·地·人》的短文,讓全班同學站起來,放聲吟誦。我關照學生:不要去分析,不要去想這些文字表達了什么段落大意,什么主題思想,只管高聲朗讀,你就會進入一個生命的大境界。今天,我在這里也不妨朗讀一遍——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許也將不能。

——《題辭》

“她在深夜中盡走,一直走到無邊的荒野;四面都是荒野,頭上只有高天,并無一個蟲鳥飛過。她赤身露體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于一剎那間照見過往的一切:饑餓,苦痛,驚異,羞辱,歡欣,于是發(fā)抖;害苦,委屈,帶累,于是痙攣;殺,于是平靜。……又于一剎間將一切并合:眷戀與決絕,愛撫與復仇,養(yǎng)育與殲除,祝福與咒詛……她于是舉兩手盡量向天,口唇間漏出人與獸的,非人間所有,所以無詞的言語。

當她說出無詞的言語時,她那偉大如石像,然而已經荒廢的,頹敗的身軀的全面都顫動了。這顫動點點如魚鱗,每一鱗都起伏如沸水在烈火上;空中也即刻一同振顫,仿佛暴風雨中的荒海中的波濤。

她于是抬起眼睛向著天空,并無詞的言語也沉默盡絕,唯有顫動,輻射如太陽光,使空中的波濤立刻回旋,如遭颶風,洶涌奔騰于無邊的荒野。

——《頹敗線的顫動》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

——《雪》

這樣的全班集體朗讀,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情感的沖擊和心靈的震撼。我清楚地記得,讀著讀著,學生的眼睛都亮起來了。后來,一位學生還特地寫了一篇誦后感——

我高聲朗讀,身軀和心靈一起顫動

開篇即給我強烈的震撼,沒有人能像魯迅那樣坦然。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歌唱”,我讀出了寂寞和悲愴。孤獨的戰(zhàn)士,受傷的狼。

在深夜中盡走……無邊的荒野……無詞的言語……沉默無聲里蓄滿了野性的力量。

顫動……顫動……顫動……身軀的顫動……荒野的顫動……天空的顫動……奇峻的想象,后現(xiàn)代的畫面,受傷的力量的感性表達,母愛因此變得可怕,因此變得偉大。

我高聲朗讀,自己的身軀,心靈,也隨著“暴風雨中的荒野”,隨著“空中的波濤”,一起顫動起來。

“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在混沌的天地間,站立著人間至愛至勇之人,忽而化作受傷的狼,崩天裂地地嚎叫,忽而化作雪的精靈,漫天遍地地飛舞……

我給這位學生的誦后感,寫了這樣的評語:“通過朗讀,感悟到了魯迅語言魅力的許多重要方面,奇峻的想象、后現(xiàn)代的畫面、受傷的力量的感性表達?!边@比我們課堂上的許多分析和借題發(fā)揮的解說,更直抵魯迅的心靈和文學的根本,更直抵學生的心靈:這是一種情感和生命的“高峰體驗”。在閱讀教育學和心理學里,這樣的“高峰體驗”是不可多得的;特別是在生命成長的起始階段,有時只要有一次,兩次,三次,……就可能成為終生難忘的記憶,影響一生。這樣的能夠激發(fā)高峰體驗的文本,是并不多的;這也是魯迅作品教學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魯迅語言的第三個特點,就是它的鏡頭感。魯迅很喜歡電影,對電影藝術有深刻的理解,他的許多作品,都是由一個一個的鏡頭組成的,是很適合于拍成電影短片的。比如《野草》里的《求乞者》和《彷徨》里的《示眾》都是很好的范例。用分鏡頭的方法分析魯迅作品是一個有意思的思路。《記念劉和珍君》是教材里的傳統(tǒng)篇目,有一次一位中學老師來信問我,講這篇課文,有沒有可能另辟新徑。其實在此之前,我已經做過一個嘗試,就是將魯迅的這一篇和寫同一題材的周作人的文章、朱自清的文章對照起來讀,比較其異同,從而領會魯迅文章思想和表現(xiàn)上的特點。這一回,這位老師又給我出了個難題。于是,我再一次反復閱讀文本,突然有了發(fā)現(xiàn):《記念劉和珍君》其實是可以轉化為一個個由畫面、色彩和聲音組成的場景的。比如開頭就是這樣的場景——

(追悼會場外)

魯迅獨在徘徊。

后景中可以看見劉和珍的靈堂。

女學生程君:“先生可曾為劉和珍寫了一點什么沒有?”

魯迅:“沒有?!?/p>

程君:“先生還是寫一點罷;劉和珍生前就很愛看先生的文章?!?/p>

接著,鏡頭就轉向第二個場景:深夜,“老虎尾巴”里,魯迅獨坐,手里拿著一支煙。然后,隨著魯迅內心的思緒,不斷響起“畫外音”,不斷出現(xiàn)各種“幻景”,隨著魯迅的回憶,又“閃回”許多的畫面鏡頭?!伊韺懹小队晌淖值诫娪皥鼍暗霓D換》一文,收《解讀語文》一書里,老師們有興趣可以去讀,這里就不作詳細說明了。

最后,又閃回到“劉和珍的靈堂,遺像逐漸拉近,她微笑著,向著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知道,現(xiàn)在的學生,對電影、電視,以及游戲機上的鏡頭,都極其熟悉,這樣的分鏡頭分析,必然引起他們的強烈興趣,并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將課文的文字文本轉換為電影、電視鏡頭,學生的閱讀也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的參與,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勢必要反復閱讀魯迅的文本,在多少帶有游戲性的閱讀活動中,也會受到魯迅特有的文筆、文風和思想感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樣,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魯迅語言里的色彩感、音樂感和鏡頭感,不僅充分展示了中國漢語的繪畫美、音樂美、游戲性,而且也是最接近中學生的思維、欣賞趣味,最容易為他們所接受的。這使我想起了王富仁先生的一個觀點:“魯迅作品恰恰是最好懂的,因為魯迅的作品里,充滿了人性的語言,是與人的最內在的感受結合在一起的。這樣的內在感受與兒童的感受事物的方式,與一般人感受事物的方式最接近”,“在現(xiàn)代文學中,像魯迅這樣以人性、童心去感受世界的作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這正是對人的基本要求,要從直感出發(fā),而不是從觀念出發(fā)”。魯迅的這一特點,在我們課文里選得比較多的他的回憶童年生活、故鄉(xiāng)風物的作品,如《故鄉(xiān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風箏》《孔乙己》《社戲》等篇里,是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的。他用兒童的眼睛和心理去發(fā)現(xiàn)世界,描述世界,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覺的兒童世界的復原,這不僅是他的童心的自然流露,而且是自覺的寫作追求。我曾經說過,只要我們不故作深沉、深刻,而是以自己的本心、本性,“赤裸裸”地去讀魯迅的這些作品,這樣的兒童眼光、兒童敘述是俯拾即是的,這里也不多舉例了。這就是說,不僅是魯迅的童心、魯迅的精神,而且魯迅的文字,和中小學生之間,都是存在著彼此接近的通道的。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我從韓寒的文字,特別是他中學時期的作品里,就注意到,現(xiàn)在的中學生對幽默、調侃的文字有著特殊的興趣和感悟力。魯迅作品里,這樣的幽默文章、調侃文字是非常多的。去年南師附中幾位語文老師要編選供課外閱讀的魯迅作品,我就推薦了魯迅的《智識即罪惡》(收《熱風》)、《論辯的魂靈》《犧牲謨》 (收《華蓋集》),還有《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收《南腔北調集》),這些魯迅作品里的游戲筆墨充分顯示了魯迅式的幽默與機智,和當代中學生是自有會心之處的。因此,在我看來,中學語文教材和課外讀物里的魯迅作品不是選多了,沒有可選的了,而是還有許多適合中學生閱讀的作品沒有進入我們的視野,或者說被我們的某些偏見屏蔽了。

猜你喜歡
魯迅學生
快把我哥帶走
魯迅,好可愛一爹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魯迅《自嘲》句
學生寫話
學生寫的話
魯迅的真誠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早期受控之魯迅的翻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