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審美視角解讀林語堂的翻譯觀
——以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為例

2014-02-12 17:10張梅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11期
關鍵詞:浮生六記林語堂譯者

張梅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警務管理系,江蘇 南京 210023)

從審美視角解讀林語堂的翻譯觀
——以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為例

張梅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 警務管理系,江蘇 南京 210023)

林語堂是學貫東西并享譽海內外的文學家和翻譯家,其國學功底與英文造詣極高。由于根深蒂固的東方文化情結,他致力于用英文寫作介紹中國文化,同時把深奧難懂的中國儒道經(jīng)典文化翻譯成生動的語言為西方世界所樂于接受;他的《論翻譯》一文系統(tǒng)地闡述了其獨到的“忠實、通順、美”的翻譯觀,首次提出了翻譯的美學思想?;仡櫫终Z堂的翻譯觀,并以《浮生六記》英譯本為例,從美學視角解讀該譯作,認為該譯文與原文在內容與形式上高度吻合,譯入語讀者獲得了與原語讀者相同的美感體驗享受。

林語堂;審美;《浮生六記》;翻譯觀

一、林語堂與《浮生六記》

林語堂,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和翻譯家,自如地游走于中西兩種語言與文化之間,因善于從西方文化的角度解讀中國文化而享譽中外。他的作品以漢英兩種語言為載體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把中國文化介紹給西方讀者,讓西方更加關注中國文化,為推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皟赡_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1]27是他一生的著譯生涯的寫照。他著譯作品頗豐,用英文創(chuàng)作了四十多部著作,如《京華煙云》、《吾國吾民》和《生活的藝術》等,同時把包含東方文化內容的著作翻譯和編譯成英文,如《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浮生六記》《杜十娘》及《中國和印度的智慧》等,其中《浮生六記》被公認為他最具功力的譯著,給英文讀者帶來了閱讀的美感。

《浮生六記》是清朝沈復所著的一部水平極高、極具影響力的自傳體隨筆,在清末民初的年輕男女中很流行,受到當時文人雅士的推崇,后來更深得普通讀者的廣泛認可和喜愛。作者清新脫俗的文筆,生動地寫出了他人生的真體驗、真性情。該書記述了作者和妻子的閨房樂趣、家庭變故、閑適情趣、山水游記等,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出作者夫妻間的情深意篤以及歷經(jīng)人生磨難仍然熱愛自然、求真求美的精神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的本真心靈和自然天性,“無論記樂還是記愁,無論寫情還是狀景,都能采用一種極盡優(yōu)美的文字,著意營造出一種情景相融的意境”[2]8。林語堂的譯本盡力兼顧原著的文體風格和文字含義,把其中包含的“聲音之美、意義之美、傳神之美、文氣文體形式之美”[3]426等多重美感用生動地道的英文貼切地表達出來,給讀者帶來無限美的閱讀享受。

二、林語堂的美學翻譯觀

1933年,林語堂根據(jù)自己的翻譯經(jīng)驗,把對翻譯的思考和研究寫成近萬字的論文《論翻譯》發(fā)表出來,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獨到的翻譯觀,首次提出了翻譯的美學思想,從翻譯的角度闡述了“美”的含義,在中國翻譯研究領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為翻譯界起到了重大的指導作用。

在論文中,他提出了“忠實、通順、美”[3]418三個著名的翻譯審美評判標準。所謂“忠實”是指譯作要與原文在文體風格和含義上達到“信”,而不是每個字都必須要對應地翻譯出來?!巴槨笔侵缸g者首先要對原著負責,在此基礎上對目標語的讀者負責,譯文要用通暢的譯入語語言并且要兼顧到讀者的心理需求。“美”是林語堂翻譯觀的核心,其翻譯標準實質上就是“美”的標準[4]49-55。 “談翻譯的人首先要覺悟的事件,就是翻譯是一種藝術 ”[3]417;“理想的翻譯家應該將其工作當做一種藝術,以愛藝術之心愛它,以對藝術謹慎不茍之心對他,使翻譯成為美術之一種?!盵3]430為了更好地在譯文中體現(xiàn)“文章之美,不在質而在體”,他提倡句譯,反對字譯,認為“譯者無字字對譯之必要,且字字對譯常是不可能之事”,句譯“對于譯文方面,是取一種態(tài)度,先把原文整句的意義明白準確地體會,然后依此總意義,據(jù)本國語言之語法習慣重新表示出來。”[3]421-422他認為“凡文字有聲音之美,有意義之美,有傳神之美,有文氣文體形式之美”[3]426,如何把原文文字所包含的這些美感轉換到譯本中,林語堂在他的譯著《浮生六記》中做出了接近完美的示范。

三、林語堂的美學翻譯觀在《浮生六記》譯本里的體現(xiàn)

(一)忠實于原著文風,保持清新自然美

譯者選擇文本受譯者個人的教育背景、審美傾向、情感經(jīng)歷、興趣愛好以及時代因素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有著明顯的個體化傾向。林語堂選擇把《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的原因在譯者序中可以看出,他表達了對原作者 “愛美愛真的精神和那中國文化最特色的知足常樂恬淡自適的天性”的贊賞和肯定。原著的寫作自然清新,頗具 ‘性靈’及浪漫主義風格。所謂‘性靈’即自我,是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自然天性和本真心靈”[5]115-119,這和林語堂的一貫文體風格有著極為相似之處。林語堂注重閑情雅趣,有著閑適格調,“用娓娓道來的文筆與讀者產(chǎn)生情感的互動。文風上崇尚清新自然,選材上小到品茶燒飯,大到儒道美學,貼近生活,注意日常生活的藝術化”[6]42-47。這一點在 《浮生六記》的英譯本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譯文與原文在內容與形式上的高度吻合使得譯入語讀者獲得了與原語讀者相同的審美體驗,實現(xiàn)了情感共通,極具傳神美。

(二)選詞精準地道,達到美譯效果

《浮生六記》是清朝時代的作品,是半文言文,對于國人來說尚有部分文字和內容難以讀懂。對于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多或者沒有了解的西方讀者來說,要想閱讀和理解這本書所傳達的美的文化意境更需要好的譯本。所以,林語堂基于對原文的深刻理解、純熟駕馭中英文的能力以及自如地行走于東西方文化之間的非凡文化造詣,對《浮生六記》采用現(xiàn)代英語進行翻譯,所用語言清新自然、簡潔流暢、精確地道、通俗易懂,極具美感?,F(xiàn)就譯文中一些特殊詞匯的美譯處理進行解讀。

1.時間詞表達處理,準確到位

《浮生六記》時間的表達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年號干支紀年法,而西方社會實行的是公元紀年法。故這些時間詞采用拼音的方法直譯,讀者無法理解,林語堂對不同的時間詞采用不同的譯法。

例一:“乾隆甲寅七月, 余自粵東歸……”“When I came back from Eastern Kwangtung in the seventh moon,1794…”[7]71譯者把中國紀年直接換成世界通用的公歷紀年,一目了然。

例二:“將交五鼓,暖粥共啜之?!薄癐n the small hours of the morning,we warmed up some congee and ate it together.”[7]151五鼓叫五更,是我國古代流下來的一種夜晚計時制。把黃昏到拂曉的一夜的時間長度分為五個更次,每個更次相隔兩個小時。五更指夜四時左右,即拂曉時分。如果用拼音,讀者將不知所云,所以譯者將這個含有濃厚文言色彩的時間詞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直接給出確切時間,便于讀者理解。

例三:“雞剩三唱,蕓含淚扶嫗…… ”When the cock had crowed three times,Yun,buried in tears and supported by the old woman…”本句的時間詞譯者進行直譯,因為在鐘表使用之前,中國民間流行用雞叫計時,西方世界也有此說法,這樣的翻譯處理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情感共鳴。

2.典故的表達處理,既信且美

典故是指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或者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沈復在作品中用了很多典故,對于英語讀者來說,既陌生又新鮮。林語堂在處理這部分典故詞語時,有的使用歸化手法,有的采用異化手法,既便于英文讀者吸收和理解,又保留了東方異域文化的特點,將地道的本土文化客觀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例一:因思《關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婦于首卷。 Since the Book of Poems begins with a poem on wedded love,I thought I would begin this book by speaking of my marital relations and let other matters follow.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關雎》是其首篇,語言極其優(yōu)美,描寫了青年男子追求女子的美好情懷。“關雎”的意思是“關關鳴叫的水鳥”,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象征美好的愛情,如果用異化方法翻譯,會給英文讀者帶來理解障礙。林語堂很巧妙地移花接木,將“關雎”一詞譯為“a poem on wedded love”,點明了“列夫婦于卷首”和“關雎冠三百篇之首”之間的關系,讀者會很容易明白此章節(jié)的內容與愛情有關,再現(xiàn)了原著的意境美。對于 “三百篇”則異化翻譯為Book of Poems。

例二:蕓曰:“世傳月下老人專司人間婚姻事,今生夫婦已承牽合,來世姻緣亦需仰籍神力,盍繪一像祀之? ”

“It is said the Old Man under the Moon is in charge of matrimony,”said Yun. “He was good enough to make us husband and wife in this life,and we shall still depend on his favour in the affair of marriage in the next in carnation.Why don’t we make a painting of him and worship him in our home.”

月下老人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的神,又稱“月老”,凡是被月老用紅繩系住的男女兩人,不論相隔多遠,也不論是不是仇家,最終都會結為夫妻,不可改變。林先生在翻譯“月下老人”時采用了異化的翻譯方法,讓西方讀者接觸到具有東方文化民族特色的詞匯。

3.民族特色詞匯的翻譯,極具妙筆

每個民族在其發(fā)展的過程中,其語言也在演變,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特色詞匯,這部分詞匯在外語中很難找到對等詞來翻譯,所以,人稱、地名、朝代、官銜等民族特色詞匯,林語堂采用的是音譯的方法,這樣也容易被英文讀者接受。例如:馬褂makua、餛飩wonton、拜(磕頭)Kowtow。但是還有一些特有詞匯和慣用語,音譯達不到效果,并且還會引起歧義,林語堂根據(jù)上下文靈活進行翻譯處理,達到忠實、通順和美的效果。

例一:古人的名、字、號。如:“琢堂名韞玉,字執(zhí)如,琢堂其號也”被翻譯處理成Chot’ang was his“fancy name”(號),while his real name(名)was Yunyu and his literary name(字)Chihju.譯文與原文中的意義和內涵相等,符合英語習慣,又有美感。

例二:“小人”的譯法?!靶∪恕痹跂|方文化中含義很多,可用來指地位低下和人格卑微的人,也可用來指代鄙陋猥瑣、品行不端的人,或者用來指小孩或個子矮小的人等等。如:①余日 “卿何遠君子而近小人?”蕓日:“我笑君子愛小人。”“Why,then,”I said,“do you keep away from the gentleman and associate with the common fellow?”And Yun replied.“But I only laugh at that gentleman who loves a common fellow.”“小人”在此句中指“地位低下和人格卑微”,被處理成了“common fellow”,用筆很妙。②汝亦不思習上,濫伍小人 You yourself do not associate with good friends,but go about with low-down people.“小人”在此句中指品行不端的人,被翻譯成“l(fā)ow-down people”,再現(xiàn)了沈復父親的那種厭惡鄙陋之人的表情和語氣,用詞極為生動貼切。

(三)詩歌翻譯處理,極具音韻美

在詩歌翻譯處理中,林語堂恰當選擇頭韻詞和尾韻詞,利用音節(jié)的重復,使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整個詩句意義生動形象,充分表現(xiàn)了詩歌的音韻節(jié)奏美。同時,兼顧了譯文的形式美,即文字的對仗工整之美,與原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充分再現(xiàn)了原文的形式美和內容美。

例一:秋侵人影瘦 霜染菊花肥

Touched by autumn,one’s figure grows slender,

Soaked in frost,the chrysanthemum blooms full.

此詩句的英譯上下兩句都是七個詞,語法結構都是“V-ed+介詞短語做狀語,主語+動詞+形容詞做主句”,使得譯詩既有對仗工整之美,又有音韻節(jié)奏之美。

例二:獸云吞落日 弓月彈流星

Beast-clouds swallow the sinking sun,

And the bow-moon shoots the falling stars.

此詩句的英譯共十二個詞,譯者用“swallow,sinking,sun ,shoots,stars” 五個詞來押前韻,“Beast-clouds,bow-moon”兩個詞押前韻并在形式上對等統(tǒng)一,用“sinking,falling”兩個詞押尾韻,且在詩句中都作定語分別修飾sun和 stars,所有這些翻譯處理使得此詩句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原詩句達到完美統(tǒng)一,充分展現(xiàn)了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

例三: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It is difficult to be water for one who has seen the great seas,

And difficult to be clouds for one who has seen the Yangtze Gorges.

此詩句的英譯重復使用了“difficult to be”和“for one who has seen the”,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詩句的感染力,達到了悅耳動聽的藝術效果,有一種上下高度統(tǒng)一的美,美感甚至于超過了原文。

(四)強調“句譯”,展示畫卷意境美

林語堂在《論翻譯》中提及譯者對原文無字字對譯之必要,譯者應該先把原文中的意義明白準確地體會,然后根據(jù)譯入語的語法習慣重新表達出來,也就是“句譯”[3]422,這樣才能形成通順流暢的譯文語言美?!陡∩洝返恼Z言簡潔典雅 ,既富有詩的美感,又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林語堂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選擇英文詞匯時,字字推敲,句句斟酌,精心組織語言,著力再現(xiàn)原文所表達的畫卷意境美。

例一:于是相挽登舟,返棹至萬年橋下,陽烏猶末落山。舟窗盡落,清風徐來,絨扇羅衫,剖瓜解暑。

We then came back hand-in-hand to the boat, and when we stopped at the Bridge of Ten Thousand Years.The sun had not yet gone down.And we let down all the windows to allow the river breeze to come in,and there,dressed in light silk and holding a silk fan,we sliced a melon to cool ourselves.

原文使用 “舟”“橋”“陽烏”“清風”“扇”“衫”等中國文化元素的詞語勾畫出一幅完美的夕陽美景。譯者用清新活潑的簡潔英語語言再現(xiàn)了這種如詩如畫的意境美。

例二:于土墻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I would squat by a broken,earthen wall,or by a little bush on a raised flower-bed,with my eyes on the same level as the flower-bed itself,and there I would look,transforming in my mind the little plot of grass into a forest and the ants and insects into wild animals.The little elevations on the ground became my hills,and the depressed areas became my valleys, and my spirit wandered in that world at leisure.

原文語言簡潔明了,為讀者勾勒出一個專心于自己內心世界、有著無限童趣的稚童獨自玩耍的可人畫面。林語堂透徹理解原文,精心選詞,把原文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句譯方法來處理。他按照英文句法結構的特點,把原文翻譯處理成兩個句子,第一個句子包含兩個并列句,第二個句子包含三個并列句。這么多的句子被處理得很妙,讀起來并不覺得冗長繁瑣,倒是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神韻,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真真切切美的畫卷。其中,“transforming”和“became”兩詞用得非常傳神。原文中的 “以……為……”沒有被簡單翻譯為“regard…as…”,而是用了表示“變形”的“transforming”和表示“變成”的“became”,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童年時的超乎尋常的想象力和他眼中生動異常的世界。譯法獨特新穎,思路開闊,更增添了意境美。

四、結語

林語堂一生都在追求一種恬淡從容的美,《浮生六記》正好符合他的這種情感審美需求,所以他傾注了大量心血,發(fā)揮自己的才華把這部作品翻譯得盡善盡美,被公認為是他最具功力的作品。譯著再現(xiàn)了原文的優(yōu)美文體風格,再現(xiàn)了原文的修辭特色和音韻之美,用地道的英語將原著中的意境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藝術地再現(xiàn)了原文的美學特征,再現(xiàn)了原作的審美觀和美學價值,使讀者得到了閱讀的享受,極具美感。作為大師,林先生“提供給世界完全不同的認識自我、認識自然、剖析靈魂、塑造社會的文化參照”[8]41-45,所以他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內涵都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

[1]林語堂.林語堂自傳[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沈復.浮生六記[M].馬一夫,譯.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

[3]羅新璋.翻譯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出版社,1984.

[4]陸洋.論“美譯”——林語堂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5(5):49-55.

[5]翟紅梅,張德讓.譯者中心論與翻譯文本的選擇——析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115-119.

[6]楊柳.通俗翻譯的“震驚”效果與日常生活的審美精神——林語堂翻譯研究[J].中國翻譯,2004(4):42-47.

[7]沈復.林語堂譯《浮生六記》[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8]楊柳,張柏然.現(xiàn)代性視域下的林語堂翻譯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0):41-45.

(責任編輯:徐星華)

H315.9

A

1008—7974(2014)06—0022—04

2014-06-09

張梅(1966-)女,江蘇邳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翻譯。

猜你喜歡
浮生六記林語堂譯者
《浮生六記夜讀》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書蟲來襲:《浮生六記》:浮生若夢,不妨踏歌而行
林語堂:幽默藝術與快樂人生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浮生六記
探訪林語堂故里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1940年林語堂短暫的重慶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