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法治思想回顧與思考

2014-02-11 19:01汪火良
探索 2014年5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法律

汪火良

(武漢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一種治國理念和治國方略,是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治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tài)。中共十八大以來對法治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論斷、新主張,把法治主題和法治理論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和發(fā)展水平,法治是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加快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方式[1]。學界在中國共產(chǎn)黨法治思想發(fā)展領域有諸多研究成果,基本共識認為:中國共產(chǎn)黨法治思想經(jīng)歷了從革命法制觀、秩序法制觀向治國方略法治觀的轉變,并在觀念層面上顯現(xiàn)出一個從法是階級專政的工具轉向法是社會利益調整的手段,從依政策治國轉向依法治國,從法律虛無主義轉向法律權威主義,從義務本位的法轉向權利本位的法,從權力至上轉向法律至上等的變化,反映了其法治思想不斷走向完善與成熟[2]。中國共產(chǎn)黨法治思想既一脈相承,又在繼承中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長期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人根據(jù)不同的歷史條件,不斷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仡櫤涂偨Y中國共產(chǎn)黨法治思想的變遷歷程和經(jīng)驗得失,對于繼續(xù)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一、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法律思想

毛澤東早年就積極參加了湖南省憲政運動,1926年在廣州主辦湖南農民運動講習所時開設了法律知識課程,這時其法律思想還處在萌芽階段。后來,在領導革命根據(jù)地政權建設過程中,建立了司法機關,確立了司法制度,其人民民主法律思想的輪廓大致形成。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公開宣布廢除國民黨“六法全書”,確定了馬克思主義法學在我國的指導地位。1949年1月,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人謝覺哉的《在司法訓練班的講話》明確提出:“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的同時,要廢除舊法律及其司法制度,建立嶄新的有利于加強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法律和司法制度。”[3](P642)1950年,董必武在《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報告》中指出:“使法庭成為宣傳我們政策法律,宣傳我們國家法治精神的講臺?!盵4](P184)從這里可以看出,我黨的早期領導人很重視法律在國家政權的維持和鞏固中的作用。

從1953年到1954年,毛澤東親自主持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起草工作。他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的討論憲法草案會議上指出:“一個團體要有一個章程,一個國家也要有一個章程,憲法就是一個總章程,是根本大法。用憲法這樣一個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固定下來,使全國人民有一條清楚的明確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國人民的積極性。”[5](P33)1957年以后,由于“左”的錯誤思想的影響,開始輕視法律作用,中國民主法制建設幾乎停滯,基本的立法工作嚴重受阻。后來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摧殘。

縱觀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歷史軌跡,其法律思想有以下鮮明的特點:

一是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原則。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總結我們的經(jīng)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jīng)過共產(chǎn)黨)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主權專政。1954年,他在談到憲法的立法原則時說過“原則基本上有兩個: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我們的民主不是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而是人民民主”[6](P326)。毛澤東強調勞動人民在立法中的作用,最廣泛地組織全國各界參與,是我國社會主義立法的偉大創(chuàng)造。在人民和國家的關系上,國家政權組織形式采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障人民“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yè)、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7](P129)。在共產(chǎn)黨和各民主黨派的關系上,中國共產(chǎn)黨和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式是民主協(xié)商,從而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民主協(xié)商制度。在民族關系上,毛澤東提倡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

二是注重立法。新中國成立之后,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法規(guī)的建設。例如,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法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后來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實施綱要》等等。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制定和通過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新中國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迅速制定頒布了近1 000件法律、法令和法規(guī),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法制體系。

三是推崇法律工具主義和人治。建國初期,領導人將法律作為控制社會的“階級斗爭工具”和“專政的工具”,特別強調維護革命秩序、強化法律的專政職能。在立法方面,更加注重具有強烈國家性質的憲法和刑法體系的建設,而相對忽略了關于社會、經(jīng)濟等方面的民商法、經(jīng)濟法的建設。正是由于法制觀念的局限,導致領導人自覺或不自覺地陷入到“人治”的沼澤[8]。從1957年開始,在“左”的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在治國方式上出現(xiàn)了“以黨代政”、“以黨代法”現(xiàn)象,“法律虛無主義”和“法制無用論”盛行。典型的佐證是,1958年8月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對法制作了這樣的理解:“法律這個東西沒有也不行,但我們有我們的一套”;“不能靠法律治多數(shù)人,多數(shù)人要養(yǎng)成習慣。軍隊靠軍法治人治不了,實際上是一千四百人的大會治了人”;“我們每個決議都是法,開會也是法”;“主要靠決議、開會,一年搞四次,不靠民法、刑法維持秩序”[9]。劉少奇也說:“到底是人治還是法治?實際靠人,法律只能作辦事的參考?!盵9]這些言論反映出當時領導人在“法治”和“人治”的概念、作用、地位上的認識的模糊,普遍認為靠群眾運動,靠開會,靠決議,靠人治比靠法治更有效、更可靠。

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法制思想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給社會各方面帶來沖擊,法制建設更是遭受重創(chuàng)。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深刻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并致力于法制的恢復、發(fā)展,中國法治建設步入新時期。

1978年12月31日,鄧小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中第一次明確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建設。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盵10](P146)鄧小平意識到法律權威應高于領導人的意志和權威。對此他還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在人治的條件下,往往把領導人說的話當作“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做“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就跟著改變,而這些是很不好的。1988年,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說:“我有一個觀點,如果一個黨,一個國家把希望寄托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之上,并不很健康。那樣,只要這個人一有變動,就會出現(xiàn)不穩(wěn)定……我認為過分夸大個人作用是不對的?!盵11](P272)他清醒地認識到不能依靠“人治”,而根本上要靠法制。鄧小平一改只把法制建設停留在口號上的積習,而是將之制度化,并確定為“治國方略”,形成了社會主義法制的科學理論,使中國朝現(xiàn)代意義的社會主義法治邁進了關鍵一步。

鄧小平首次提出了法制建設的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边@四方面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執(zhí)法必嚴是關鍵,違法必究是保障。在這一方針指導下,我國現(xiàn)行《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試行)》、《行政訴訟法》等基本法律相繼修改或出臺,同時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制定頒布了三資企業(yè)法等涉外經(jīng)濟法律法規(guī),立法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撥偏和復位工作,他的民主法制思想符合當時中國最大的實際,呈現(xiàn)出以下鮮明特色:

其一,民主與法制相結合?!笆旰平佟焙?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總結毛澤東的經(jīng)驗與教訓,認識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鄧小平指出:“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傳統(tǒng)專制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tǒng)很少。解放以后,我們也沒有自覺地、系統(tǒng)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法制很不完備,也很不受重視?!盵10](P332)他認為法制是加強和鞏固制度建設的可靠保證,要把民主與法制結合到一起,注重用民主法制的價值觀來規(guī)范行為,保護改革開放的碩果。在黨的十三大報告中,更是把“高度民主、法制完備”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項重要內容。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成為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

其二,適應形勢,及時建立法律體系。鄧小平認為:“我們過去發(fā)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盵10](P333)從1979年到1999年20年間,制定了一部新的憲法(1982年)和351個重要法典和法律,800多個行政法規(guī),6000多個地方性法規(guī),數(shù)以萬計的地方性行政法規(guī)[9]。到1982年底,各級各類法律機構基本得以恢復和建立,司法制度初步改革,律師發(fā)展到10萬人,全國法律工作人員超過了100萬。在立法的內容上有質的突破,不再是“重刑輕民”,相繼頒布實施了民法通則、公司法、合同法、著作權法、證券法、外商投資法等一系列民事、經(jīng)濟法律?!包h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寫進了黨章,寫進了憲法,法律的地位和權威通過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和保障。這些改變?yōu)槲覀儚摹胺ㄖ啤毕颉胺ㄖ巍鞭D變打下了良好基礎,我國的法治建設趨于成熟。

其三,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鄧小平反復強調,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jīng)驗,但更要吸取經(jīng)驗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鄧小平結合革命根據(jù)地的政權建設實踐,強調遵守法紀的重要性;為了適應全面整頓和撥亂反正的需要,從宏觀上論證了實行法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為了滿足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需要,提出必須運用法律手段打擊經(jīng)濟犯罪和刑事犯罪等問題;為了彌補我國建國以來長期忽視發(fā)展民主和發(fā)展經(jīng)濟的兩大失誤,將法制建設與經(jīng)濟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三、跨世紀期間黨中央的法治思想

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強調:我們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之中,必須學會運用法律來保障市場經(jīng)濟的運行,把市場經(jīng)濟納入法制軌道。1996年,江澤民同志在題為《依法治國,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講話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12],并對其作了具體闡述。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要求“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期間黨的法治思想具有以下內涵。

第一,確立依法治國?!耙婪ㄖ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盵13]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依法治國的客體是國家事務、經(jīng)濟文化事務和社會事務,依法治國的依據(jù)是憲法和法律,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法治有其局限性,面對社會生活的多重利益和多樣性訴求,法律是強有力的保證,但是在多重利益的分配上的合理差別,則要靠公民的道德覺悟和理性認同來協(xié)調、解決。更重要的是,法律需要人們去自覺遵守、執(zhí)行,需要全民族的整體法律素養(yǎng)來保證。江澤民在2001年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和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都強調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統(tǒng)一性,特別指出:“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和道德覺悟?!盵14]兩者相結合的提法,在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胺ㄖ巍迸c“德治”結合,完善了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胺ㄖ巍焙汀暗轮巍眱墒侄家サ乃枷雱?chuàng)新,使我們的治國方略更科學、更完善,使我們黨向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的基本目標邁進。

第三,以“三個代表”為重要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各項工作的指南,也是堅持和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指導思想。法治應該是“良法之治”,制定良法需要以“三個代表”作為重要指導思想;行政權力容易被濫用,司法是保護公民權利的最后一道防線,實現(xiàn)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也需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引領;守法是法治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標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證守法的普遍性。

十六大以后,黨的法治思想繼續(xù)發(fā)展??茖W發(fā)展觀成為法治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在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同時,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合法利益的思想得到了強調;十屆全國人大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這是人本法治思想確立的標志;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執(zhí)政基本方式是依法執(zhí)政;胡錦濤同志將“民主法治”放在“和諧社會”六大基本特征之首;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食品安全法》和《刑法修正案(七)》;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tǒng)一的原則,更加明確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方向。這期間黨的法治思想具有以下內涵。

第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zhí)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依法治國為核心內容,執(zhí)法為民是本質要求,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服務大局為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體現(xiàn)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在中國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第二,“三個至上”與“三個統(tǒng)一”。2007年12月26日,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政法會議代表和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會上第一次提出了“黨的事業(y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觀點?!包h的事業(yè)至上”是法治建設的政治靈魂,“人民利益至上”是法治建設的價值追求,“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建設的崇高信仰。“三個至上”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標志,共同反映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必然要求,共同致力于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

第三,和諧法治觀。胡錦濤同志在接見參加第二十二屆世界法律大會的部分國家、國際組織和港澳臺代表時指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人與人的和睦相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國家與國家的和平共處,都需要法治加以規(guī)范和維護?!盵15]法治是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和諧社會必須是一個民主法治社會,只有法治健全,才能夠協(xié)調好一個國家社會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不同矛盾,尤其是人民群眾內部矛盾。用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利器來指導法治建設,就能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法治觀,能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健康發(fā)展。

四、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法治思想的新發(fā)展

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發(fā)展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作出了關于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茲擇其要端,概括如下。

1.以建設“法治中國”為法治建設的最高目標

第一,民主與法治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xiàn),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薄叭嗣竦膲簟币獙崿F(xiàn)就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擴大人民民主,而人民民主制度的實現(xiàn)離不開依法治國的推進。中國夢包含了法治夢,而法治建設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民主、法治、中國夢構成了一個層層遞進的邏輯鏈條。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推動中國夢的實現(xiàn)。

第二,法治中國是依法治國的升級版、發(fā)展版。法治中國實際上是法治建設的總體設計、頂層設計。相比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16字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字方針是一個更加立體化的建設目標,涵蓋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等領域,覆蓋面更廣,體現(xiàn)了“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動態(tài)要求,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了新階段,而“法治中國”的總體規(guī)劃也成為依法治國方略的升級版、發(fā)展版。

第三,小康社會與法治中國。根據(jù)“兩個一百年”的核心目標,中國法治建設的目標可以分兩步走?!翱茖W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與全面小康相對應的法治目標;而全面建成法治中國則是與復興中國夢、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相對應的法治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是與“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這一總體目標相聯(lián)系。

第四,突出人的主體性。法治建設,要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適時把握和及時調整私權與公權、私益與公益、效率與公平等法治秩序中各二元要素間的沖突與協(xié)調[16]。

2.以“三個共同推進”與“三個一體建設”為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就國家來說,廣大人民運用并依照法律治國理政,也就是實行依法治國;就執(zhí)政黨來說,運用法治的方式來執(zhí)掌國家政權、治國理政,這樣的執(zhí)政方式即是依法執(zhí)政;就政府來說,依照法律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嚴格依照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規(guī)定作出行政行為,通過法律切實細化行政權力與責任,這樣的行政行為就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是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框架,支撐著整個中國社會主義法治事業(yè)。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要求三者并舉,形成有機統(tǒng)一。法治國家表明了國家作為政治統(tǒng)一體需要遵循法治、全面實現(xiàn)法治化,通過法治的方式確認國家的正當性基礎;法治政府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支柱,是法治社會的決定性因素,法治政府是聯(lián)系法治國家與法治社會的紐帶和橋梁;法治社會則是社會層面上的法治化,社會范圍內守法意識的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良好發(fā)展的動力。

3.以法治服務改革大局

改革是社會共識,遵循法治路徑當是共識中的共識。確保改革在法治軌道上推行,既不能僵化執(zhí)行法律條文,也不能將法律降格為單純“保駕護航”的工具。法治是改革的保障,也是改革的內容;以法治服務于改革大局,在改革中推進法治。

第一,改革于法有據(jù)。首先是尊重和遵守法律。遵守憲法和法律應是一切改革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其次是完善立法,用立法引領改革。改革對法律的突破,一定要有章可循;先立法、后行動。最后,嚴格執(zhí)法,不變相回避法律?!爸卮蟾母锒家诜ㄓ袚?jù)”,總原則就是要利國利民,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第二,從司法改革重點突破,保證司法公正。具體來講,中國當下的司法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一是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二是深化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三是加強司法干部體制和經(jīng)費保障體制建設。

4.以法律實施保障法律權威

習近平同志強調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作為法律實施的機關要想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必須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

第一,嚴格執(zhí)法。為了實現(xiàn)嚴格執(zhí)法的基本要求,我們需要強化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強化行政機關是重要的執(zhí)法主體的地位;第二,執(zhí)法者必須忠于法律;第三,加強對執(zhí)法活動的監(jiān)督。習近平同志明確要求:“我們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促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p>

第二,公正司法。習近平同志在在紀念現(xiàn)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睘榇?我們要改進司法機關的工作作風,方便老百姓打官司,還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在案件裁判中切實遵循法律程序;排除對司法權的非法干預。

五、中國共產(chǎn)黨法治思想發(fā)展的現(xiàn)實意義

縱觀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們黨法治思想發(fā)展歷程,歷代歷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法治思想既一脈相承,又在繼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從建國初期法制建設的序幕,到之后經(jīng)歷的曲折;從改革開放法治建設走上正軌,到跨世紀時踐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到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的法治實踐創(chuàng)新,新中國60多年的法治建設,我們黨經(jīng)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初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思想,以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為根本原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為實現(xiàn)途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護法制度為運行機制。這個重要的法治思想體系,是經(jīng)過了幾代人的探索和實踐,用寶貴的經(jīng)驗和教訓換來的。中國的法治建設要關注現(xiàn)實,也必須尊重歷史。以史為鑒,方知得失。中國共產(chǎn)黨法治思想發(fā)展的歷史,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1.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

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實踐證明,中國共產(chǎn)黨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絕對的領導核心。沒有黨的正確領導,就沒有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和實踐。當然,堅持黨對法治的領導,更要完善和改進黨的領導,做到民主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和依法執(zhí)政,使黨的領導法律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程序化,從而使黨的領導建立在合法性的基礎之上。

第一,要經(jīng)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要把改革和發(fā)展的重大決策同立法相結合;把黨關于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大主張和意志,通過法的程序上升為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真正實現(xiàn)黨的主張與人民意志的統(tǒng)一,保證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作為領導者的中國共產(chǎn)黨,無論是制定政策,還是進行活動,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制約,不得享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chǎn)黨更必須依法執(zhí)政,黨的一切執(zhí)政行為必須依法,不得違法執(zhí)政;黨的組織和黨員個人,尤其是黨員干部要遵循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成為守法的模范;領導人講話,要同法律一致;領導干部的任免,要按法律程序進行;領導機關的決策,要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

2.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當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和法治國家的建立,其性質是社會主義的,與資本主義法治國家有本質不同。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民主法制建設的目標后,鄧小平一直強調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并指出:“中國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才有出路,搞資本主義沒有出路?!盵11](P211)為什么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呢?鄧小平作了回答,他說:“人們說,你們搞什么社會主義。我們說,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tài)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后的狀態(tài)就不能改變?!盵11](P63)“中國搞現(xiàn)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來說,改變了中國的面貌。”[11](P229)

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這是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基本經(jīng)驗的過程中得出的一條規(guī)律性認識。因此,建設中國特色的法治社會,首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法治社會。

3.必須完善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

法治的核心是國家權力的行使和運行必須依照法律和制度進行約束,我國在法治建設中越來越注重用法律的手段來規(guī)范和制約權力的行使。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權力制約”進行了集中闡述:努力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堅持用制度來管權管事管人,充分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確保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xié)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積極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guī)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jīng)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jiān)督、民主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讓人民來監(jiān)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還要“嚴格立法規(guī)范法官、檢察官、律師的職業(yè)行為,加大違法懲處力度”[17]。通過各個層面的多方位監(jiān)督機制,約束權力,控制權力濫用,實現(xiàn)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社會穩(wěn)定、人民幸福的法治局面。

4.必須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形成法治信仰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有的學者就指出:“法治精神是實現(xiàn)法治的另一因素。法治精神就是尊崇法律,擁護法律的勇氣和毅力。假設人人都有這種勇氣和毅力,經(jīng)過相當時間,便可形成一種風氣。風氣即久,便會變成習慣。這種習慣一日不形成,法治之實現(xiàn)便一日靠不住。真正的法治是把這種習慣作條件的。”[18]實行法治,有賴于全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和確立對法律的信仰及憲法、法律至上的思想觀念,這是實現(xiàn)法治的思想前提。

實現(xiàn)法治,深層次要求在全社會樹立對法治的信仰。法治信仰應當是在一個國家和社會中人們對國家頒行的法律從心底里信奉而自覺地遵守,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自覺不自覺地從法律出發(fā),以符合法律要求的方式作為或不作為。公民法治信仰的形成,首先依賴于公民個人主體意識的覺醒,要通過法制宣傳,逐漸培養(yǎng)公民的法治觀念和權利意識,喚起人們內心對法律的渴望,促進公民主體意識的覺醒;其次,立法反映民意是公民法治信仰形成的基礎條件。要想促進公民法治信仰的形成,就必須規(guī)范立法活動,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法律在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民眾的意見,容易在公民心目中建立起對于法律的親切感,有利于法治信仰的建立;再次,完善司法制度,實現(xiàn)司法公正,是公民法治信仰形成的關鍵。司法裁決直接涉及當事人的利益,最終決定人們對法律的感受、體驗和認識。一次不法的處理會影響一大批人對法律的理解和看法。如果人們發(fā)現(xiàn)幕后活動比公開程序更重要,發(fā)現(xiàn)最后的判決取決于法律之外的因素,發(fā)現(xiàn)即使是公正的判決也無法執(zhí)行,發(fā)現(xiàn)法官的學士、品格、能力和舉止均不可信任,他們就不會產(chǎn)生對法的尊崇與信仰[19]。

參考文獻:

[1]楊宗科.中共十八大以來法治理論的十個創(chuàng)新[J].民主,2014(1).

[2]李瑜青,馮夢成.從革命法制觀到治國方略法治觀——中國共產(chǎn)黨90年法治思想發(fā)展的探索[J].學術研究,2011(9).

[3]謝覺哉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周柏森,方克勤.法治與人治問題討論集[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5]逄先知,金沖及.毛澤東傳: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6]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唐彩虹.法治: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的必然選擇[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

[9]郭道暉.從人治走向法治[J].書摘,1999(10).

[10]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1.

[13]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

[14]人民日報評論員.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N].人民日報,2001-02-01(01).

[15]胡錦濤.在會見出席第22屆世界法律大會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5-09-06(01).

[16]趙忠江.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豐富與發(fā)展——黨的十八大對新時期法治思想的貢獻[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17]劉紅柳.論平等、和諧的法律職業(yè)共同體之構建[J].求索,2014(6).

[18]程燎原.從法制到法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9]梁治平.轉型時期的法律與社會公正[J].東方,1995(3).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法治法律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讓人死亡的法律
依法治國: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讓法律做主
徐闻县| 绵竹市| 合肥市| 枣阳市| 阳城县| 墨竹工卡县| 沾益县| 云浮市| 佛学| 奉化市| 汉中市| 丰原市| 集安市| 临清市| 买车| 柏乡县| 上高县| 江油市| 渝中区| 贵南县| 江源县| 双辽市| 宁化县| 永城市| 济宁市| 新建县| 嵊州市| 大兴区| 沾化县| 陵川县| 山阳县| 广东省| 怀仁县| 德阳市| 长汀县| 民乐县| 钟祥市| 嵩明县| 榆中县| 平凉市|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