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哀歌》的神學考察

2014-02-05 23:06王艷
棗莊學院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哀歌神人神學

王艷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哀歌》是古猶太民族特定歷史時期的真實寫照,描寫了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軍攻陷耶路撒冷后京城被毀、眾人遭擄的悲慘景象,表達出希伯來人國破家亡時的哀傷之情和亡國之恨。詩人不僅抒發(fā)耶路撒冷被毀所帶來的痛苦,更提出了深刻的神學問題。本文主要從契約神學、審判神學和希望神學這三個方面來考察該詩蘊含的神學意念,以便更加全面地把握其內涵和主旨。

一、契約神學

“約”(covenant)通常指甲乙兩方立約的行動或儀式,并指雙方之間訂立的契約,它是《圣經》中有關上帝和猶太人關系的核心概念,是整部《圣經》價值結構得以形成的重要范疇。[1](P109)在猶太文化中,“約”還有另一層含義,即其確立要求雙方履行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立約的雙方盡管可能處于不平等位置,但是其“相互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是這種關系的實質”。[2](P7)即猶太人被要求堅持一神信仰,遵守神的律法和誡命,無條件抵制偶像崇拜,而上帝則承諾按照約定護佑其子民。先知阿摩司所傳的神諭警告北方王國的民眾說:“在地上萬族中,我只認識你們;因此,我必追討你們的一切罪孽。”(摩3:2)[3](P898)語中的“認識”即揀選之意,表明了神人之間的契約關系,指出一旦選民違背契約,就不可避免地遭受懲罰。換一種《何西阿書》式的表達,正如某男人在眾多女子中單單愛著其中一個,并選擇其為結婚的對象那樣,耶和華從地上眾多民族中特意選擇了以色列人,并在西奈山與其締結契約。顯然,這里用丈夫與妻子的結合來比喻神人之間的契約關系,在強調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同時,也傳達了約的另一層意思,即對后果的預設,如果人們不忠誠于上帝、違背契約,勢必遭受懲罰和拋棄。這一思想既被先知耶利米所宣揚(耶5:7~9,19),也被《申命記》的作者反復申述(申31:16~18;32:15~26)。詩人把耶路撒冷城的毀滅視為希伯來人藐視神圣律法的必然結果,顯然承襲了先知精神。

“猶太文化中這一獨特的思想表明,‘神’與‘人’之間不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關系,而是互利互助的雙向選擇關系。由于神人之間的關系以‘約’的形式維系,不僅人對神有踐約的義務,神對人也承擔了相應的義務。以‘立約’方式確定人與神的關系表明,猶太人不再把人神關系看成一種傳統(tǒng)的宿命安排,而是一種互動關系?!盵4](P71)這種神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在《哀歌》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如稱“他從高天使火進入我的骨頭,克制了我,他鋪下網羅,絆我的腳,使我轉回,他使我終日凄涼發(fā)昏”(哀1:13),“你使我們在萬民中成為污穢和渣滓”(哀3:45)等,表明在神人互動中上帝施予違背契約的子民以嚴厲的懲罰。然而除此之外,猶太人破壞與上帝的契約后還有懺悔、祈求赦免和拯救的權利,即所謂“耶和華是公義的!他這樣待我,是因我違背他的命令”(哀1:18),“我們犯罪背逆,你并不赦免”(哀3:42)等,均為選民針對自己犯下的罪行向上帝發(fā)出的懺悔;而“我們不至消滅,是出于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至斷絕”(哀3:22),“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哀3:31~33)等,則表明了上帝對其子民的仁慈和拯救。

《哀歌》明確體現出契約神學的思想,主要表現為神人之間的互動,比如人向上帝祈求某種保護,人背逆上帝的意志后受到種種懲罰,及其在上帝面前懺悔,試圖恢復與上帝的正當關系等。

二、審判神學

正因為有了上述契約思想,耶和華才更加嚴格地對待他所揀選的民眾,由此便導致審判神學。先知阿摩司對違背耶和華的北方民眾預言“耶和華的日子”將要到來,那不是民眾所期待的勝利和繁榮之日,而是失敗和滅亡之日(摩5:18~20)。在北國,“耶和華的日子”終于到來,即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國入侵,以色列人國破家亡。南方猶大國的民眾對此災難一度反省,于公元前621年由約西亞王推行宗教改革。但是先知耶利米看出,“猶大不一心歸向我,不過是假意歸我”(耶3:6~10)。他預言亡國悲劇是對猶大人罪惡的報應(耶5:19;16:16~17:4)。如其所料,公元前597年猶大國民一萬余人被擄往巴比倫。之后的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被巴比倫人徹底摧毀,《哀歌》的作者將此陷落事件稱為“耶和華發(fā)烈怒的日子”(哀1:12),該卷書2:1、21、22中也反復述及“耶和華發(fā)怒的日子”。將“耶和華的日子”作為審判之日來使用的例子,還可見于《以賽亞書》2:12、《約珥書》1:15和《瑪拉基書》4:1等,其間的“日”都被用于某種場合,表示“終了”的意義?!栋Ц琛访枋鲆啡隼涞南萋洳粌H出于巴比倫人之手,更出于耶和華的審判之手,這一神學思想已得到學界的公認。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先知阿摩司向眾人宣布審判時反復使用了耶和華“降火”、“燒滅”一類術語(摩1:4,7,12,14;2:2,5;5:6),《哀歌》的作者也用“降火”形容神的忿怒,比如“倒出他的忿怒,像火一樣”(哀2:4)、“在錫安使火著起,燒毀錫安的根基”(哀4:11)、“他像火焰四周吞滅,將雅各燒毀”(哀2:3)等,此類表達不僅是對圣殿和圣城被戰(zhàn)火焚毀這一歷史性事實的描述,也是耶和華審判之火的象征。神的忿怒之火中包含著“磨練”之意,這一點亦不容忽視。在《舊約圣經》中,“火”在表示審判的同時也常用來比喻磨練,比如“我熬煉你,卻不像熬煉銀子;你在苦難的爐中,我揀選了你”(賽48:10)。《哀歌》中也有同樣的思想,如“他從高天使火進入我的骨頭,克制了我”(哀1:13),表達的正是“懲罰-磨練”之意。然而神的忿怒之火并非滅絕人類之火,而是寓有教育和警示之意,這成為貫穿《哀歌》的重要觀念,一如先知的吟誦:“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著在你身上”(賽43:2)?!栋Ц琛返淖髡咭鄬徟兄鹂醋鳠挼V的冶煉之火,其中包含著煉出純金的希望,潛藏著信仰復興的萌芽。

《哀歌》中多次出現“耶和華的日子”,表明耶和華是公義的,世人一旦違背了他,即使選民也必定遭受審判。然而,這種“審判之火”乃是為了激勵人更好地存活。

三、希望神學

正因為有了對違背契約之罪的審判,才使人感受到亡國災難的深切悲哀,進而發(fā)出痛心的懺悔,使神赦免的恩寵成為可能,其間又關系到希望神學。民眾從絕望的深淵中發(fā)出求救的呼喊,地上萬物都失去賴以生存的希望。過路的人沒有因此而悲哀,反倒嘲笑,徒增了傷痛之感。即使向眾國民呼求,也無人同情錫安的苦難,只是一味地辱罵、嗤笑,于是他們只得哀求上帝。眾人不得不每時每刻都反省自己,承認其罪行:“我罪過的軛是他手所綁的……他使我的力量衰敗。主將我交在我所不能抵擋的人手中?!?哀1:14)“耶和華是公義的!他這樣待我,是因我違背他的命令?!?哀1:18)“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為何發(fā)怨言呢?”(哀3:39)“我們犯罪背逆……”(哀3:42)不承認自己罪過的,必不得赦免,但如今以色列已因苦難的緣故而回歸耶和華:“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再歸向耶和華?!?哀3:40)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即便是回歸耶和華的考慮,也必須有神的推動才能實現?!耙腿A啊,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哀5:21),只有借助神的引導,子民的回轉才有可能,因為在人自身之中,沒有足夠的力量回歸耶和華;離開神的先導,回歸之心不可能實現?!拔仪蟾婺愕娜兆?,你臨近我,說‘不要懼怕’”(哀3:57),正如浪子的父親從與兒子相隔甚遠之處跑過去那樣,耶和華主動“臨近”,使人與神的邂逅成為可能。在《哀歌》中,讀者可以看到被苦難擊碎、轉而歸向神的人之靈魂,和主動趨近破碎靈魂的耶和華的身影。其中3:19~42是該卷書中最能閃耀出希望光輝的詩句,詩人確信耶和華不會拋棄那些沉默、受挫的人,“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因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憂愁”(哀3:31~33)。這句話使人聯想到“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耶和華所作的”(詩118:22),即耶和華會拯救那些被棄的人,使其得以重生。而且,《哀歌》也暗示了一位苦惱之神的形象,詩章將以色列人稱為“我所養(yǎng)育的嬰孩”(哀2:22)。神把以色列民當作孩子來養(yǎng)育,這種思想在《何西阿書》及《第二以賽亞書》中亦有類似的表述:“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保護”(賽46:3)。據《哀歌》記載,從孩提時代開始,“養(yǎng)育的嬰孩”就被“仇敵殺凈了”,其中包含著苦惱之神的意識。而《第三以賽亞書》稱“他們在一切苦難中,他也同受苦難”(賽63:9),則充分印證了這一意識。如此的苦惱之神正如浪子的父親那樣,是一位眼觀孩子歸來的身影而主動“臨近”他的神。

而且,從《哀歌》中還可以看到以色列上帝觀的飛躍。在國破家亡事件之前,耶和華被視為民族神,即猶太人自己的神,這種認識在某種程度上默認了其他民族各有自己的保護神,承認了多神的共存;而經歷了淪亡事件之后,以色列神學思想家開始放寬眼界,逐漸擺脫以往狹隘的民族神觀,轉而意識到耶和華乃是世界神,即世間獨一的真神,因為只有一神才能支配世間萬物,甚至調動敵人來制服自己的子民。值得關注的是,本卷書多次提到對敵人復仇,這與《新約》的普世思想無疑相去甚遠,但是這種對世界性審判的呼喚卻不僅僅是以色列,也是全人類皆須遵從神意的體現?!栋Ц琛分械纳裼^由于耶路撒冷被毀事件而實現了向普世獨一神觀的飛躍,正是一位這樣的神,更加堅定了喪失國土的民眾對未來的希望。就此而言,《哀歌》的作者用“至高者”來稱呼神,實在是用意深刻。

《哀歌》借助于挽歌形式唱出了希伯來人國破家亡時代的民族最強音,[5](P135)表達出強烈的民族意識。其中蘊含的神學思想不容忽視,諸如契約神學、審判神學和希望神學。契約神學規(guī)定了人與神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進而衍生出對背逆神意者進行懲罰的審判神學,以及悔改的民眾必蒙拯救的希望神學。

[1]舒也.圣經的文化闡釋[M].蘇州: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2]Delbert R. Hiller. Covenant: The History of a Biblical Idea[M]. The Joans Hopkins Press, 1969.

[3]圣經(和合本)[Z].南京: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1998. 文中所引《圣經》皆出自此本,后文只標篇名.

[4]徐新.猶太文化史[M].南京:南京大學猶太文化研究所,2004.

[5]梁工.詩歌書智慧文學解讀[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哀歌神人神學
Songs from the Past
SONGS FROM THE PAST
The Psyche of Lamentations《耶利米哀歌》之魂
本雅明神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生成邏輯
人間相與神人涵化——尹向東創(chuàng)作論
哀歌·屈原那縱身一躍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考與實踐
“戰(zhàn)場神人”拼好運
斐洛論猶太神學的合理性意義
天主教新神學運動中的現象學視野
彭阳县| 珠海市| 宜阳县| 高唐县| 崇文区| 凤庆县| 株洲市| 五原县| 米易县| 闸北区| 高要市| 清流县| 常宁市| 堆龙德庆县| 定陶县| 昌乐县| 江安县| 临潭县| 盘锦市| 葫芦岛市| 韶山市| 福清市| 呼和浩特市| 南溪县| 泸溪县| 修武县| 芜湖县| 华亭县| 昌宁县| 句容市| 三都| 娱乐| 青田县| 开化县| 砚山县| 屯留县| 漯河市| 大英县| 京山县| 古丈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