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芳
(明德中學,廣東 新興 527438)
“文科要讀,理科要練”,這是許多教師的共識。朱熹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之語;在語言學習中,前人也早已總結(jié)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1]??梢娮x之重要性。因此,教師應該重視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下面筆者就初中語文朗讀的作用談談幾點淺見。
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多音字和形似字,而有些比較粗心的學生往往弄不清楚這些多音字、形似字的讀音,經(jīng)常把形似字讀錯。只有通過朗讀,才能發(fā)現(xiàn)他們有哪些字音讀得不準確,并及時幫助他們糾正讀音。例如,在學習《馬說》一文時,“食”字出現(xiàn)了5次,2個讀“shí”,意思是“吃”,有3個讀“sì”,與“飼”相通,意思是“喂,養(yǎng)”;還有文中的“粟”字,因為與“栗”相似,學生常常把“粟”讀成“l(fā)ì”。后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多次糾正,學生才掌握了這個“食”字在文中的不同讀音及其相應意義,才能正確區(qū)分“粟”與“栗”。如果不通過朗讀,教師就無法發(fā)現(xiàn)學生掌握這些字的音與形的情況,也就無法幫他們糾正。在文言文中還出現(xiàn)不少通假字,學生不注意時,常常讀錯,同樣,只有通過多讀才能知道他們是否掌握了這些字的讀音。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應重視朗讀,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讀音,及時幫他們糾正,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的旺盛階段,往往喜歡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喜人贊美。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可以挑選一些有趣的文段,讓他們采用不同的方式來朗讀,還可以配上適當?shù)膭幼鳎约ぐl(fā)興趣。例如,筆者在講授安徒生《皇帝的新裝》一文時,就挑選了大臣、皇帝、騙子在裁衣、縫衣、穿衣的有關內(nèi)容,挑選了幾位學生,讓他們進行分角色朗讀,并要求他們在讀的過程中表演這些人物的動作。由于學生朗讀時表情豐富,動作表演滑稽,他們對這些內(nèi)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學習《范進中舉》一文時,筆者選取了范進發(fā)瘋的情節(jié)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要求配以適當?shù)膭幼?。在讀到“噫!好了!我中了!”以及范進的拍手(3次)、笑(3次)和跌倒的情景時,學生都特別感興趣,表演得很生動。通過朗讀這些精彩段落,學生很快就理清了范進發(fā)瘋的過程“昏厥—瘋跑—跌倒—瘋走上集”,對范進的瘋態(tài)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材里的課文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里面有著豐富的詞語,優(yōu)美的語句,精妙獨到的各種修辭手法。要掌握這些內(nèi)容,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品悟。例如,《與朱元思書》中的“風煙俱盡,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這些音韻美與意境美相結(jié)合的語句,如果學生不通過反復誦讀,是很難體會其中所蘊藏的美感的。讀,還有助于學生積累詞語。張中行先生說過:“念書是存儲的工具,工具多了,什么時候該用什么拿起來就用”;“書念多了,腦子存得多,下筆才能如有神?!盵1]學生朗讀多了,會不知不覺的在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將內(nèi)容與文法化為自己的東西,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前朗讀幾分鐘,可以幫助學生平穩(wěn)心情,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的邊講邊讀,也有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初中的語文課文,有些比較枯燥乏味,遠不如小學課文的故事那么生動有趣。如果教師分析講授的時間過長,學生就難免會走神,心不在焉,這就會大大降低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在分析講授的過程中,能穿插一些朗讀,就能令學生做到心、眼、口同時活動,注意力集中,避免學生因長時間聽講而造成的精神分散,使學習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朗讀,加強朗讀,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鄧志遠.畢業(yè)論文選萃[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