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田
曾經工作在南樓,坐在辦公室,時不時地會去眺望北樓的那一扇窗。直到今天,不經意間,眼前常常浮現那扇窗的影子。
曾經反復地去讀已故作家史鐵生《我的地壇》,那是一篇名作,被譽為20世紀中國散文的經典之作。史鐵生他們家就住在北京地壇附近,十五年漫長的歲月,他幾乎每天從早到晚都去那里待著。他說,他與地壇,常常覺得有宿命的味道。
不在祭祀時間,地壇是寧靜的。史鐵生自從那個下午無意中進了這個園子,就再沒有長久地離開過它。他去它的老樹下、荒草邊,或頹墻旁。整個園子,彌散著一種熨帖而微苦的味道。他喜歡這樣的味道,他說,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只能寫不能聞,只有身臨其境,你才能明了。
2013年,在北京認識了新疆的一位女作家,叫帕蒂古麗。會上,送給我一本她的散文集《隱秘的故鄉(xiāng)》,其中一篇文章叫《一堵墻用裂縫說話》,里邊有一段敘述:“一堵墻,吞進了多少村莊的沙土,就會吐露出多少村莊的信息?!薄敖浤甑膲β_裂,透風透光,會順便把一些東西透露出去,多數的秘密都漏到屋后的河壩里,或者被風吹進墻背后的羊圈里?!?/p>
在帕蒂古麗看來:“一面再完整的土墻,早晚都是要開口說話的。”讀她的文章,感受到的是那些潛藏在人們心底的東西——時間、命運、故土、親情……像剝洋蔥一樣,層層剝開,直到核心。
我今天寫那一扇窗,絕非與前面兩位相比。既無發(fā)掘過往的意思,更不可能有想要剖開什么或者袒露什么的企圖。有趣的是,那天碰巧路過那幢樓,又看到了那扇窗?,F在的那幢樓早就易主,門口保安把我當成閑人不讓進,說樓里安裝了若干臺電子程控交換機,管理著我們這個城市的電話電信,傳遞著海量的信息,臉上一副詭秘的神色。我佇立在那里,環(huán)顧四周,看見院內冷冷清清,原來的人流,川流不息的景象消逝得無影無蹤。再看看樓上那扇窗,仿佛“威嚴和魔力”,一下子失落得干干凈凈。
它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幢樓,普普通通的一扇窗,與周圍的建筑沒有什么兩樣。
再說,畢竟它不是地壇,不具備演繹中國歷史文化的資格,即便破敗了,“……寂靜的光輝平鋪的那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
畢竟它也不是帕蒂古麗說的“土墻”,它沒有吞進“鄉(xiāng)村的沙土”,也就吐露不出多少“村莊的信息”。
那扇窗,之所以在記憶里留下一點碎影,主要是那扇窗還有窗的對面,那個或開或閉的一扇門,從那門里進進出出的人,那種忙碌,臉上掛著疲憊、貪婪或無奈,眼中始終沒有一點屬于生活興趣的光芒。
總覺得,回憶中的人,有點在裝假——呈現的是一個不真實的自己。
其實,生活中的詩意一直存在,只不過被有些沉醉的東西遮蔽了。
責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