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華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育,教化之本者在學校?!边@句話,肯定了學校的目標是育人。作為人民老師,更應該明白其理而為之奮斗。孫中冊先生又說:“做人的大事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边@就告訴我們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愛國的情懷,這是學生能否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前提。所以,老師應該始終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科教學中去,尤其是歷史課教學,更是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翻開中國歷史,愛國是主線、主旋律,它貫穿始終,回落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每一個角落。
早在國家尚未形成、愛國主義的概念尚未提出的原始社會,“愛國主義”的實際內涵就隨著人類的誕生而起源,只不過當時是以一種簡單的、直覺的或者說近乎本能地對自己生存環(huán)境的群體的熱愛而表達出來的,其具體表現是共同勞動、共同生活、共同保衛(wèi)自己的領地等等。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發(fā)展,國家逐步形成,愛國主義思想也就逐步形成而趨之完善,對祖國的忠誠熱愛也就成了“愛國主義”的注腳。但在階級社會里,“愛國主義”也帶有階級色彩,在奴隸社會的封建社會里體現為忠君愛民。而在社會主義的今天,“愛國主義”是和我國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結合的,又是跟國際主義密切聯系的,人們既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又要尊重別的國家和民族的權利和自由。
由此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愛國主義”的歷史。我們在從事歷史教學中,一定要把握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一、縱橫聯系,由此及彼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考試形式和內容進一步改革,一大特點是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與此相適應,也要求老師在教學中運用縱橫聯系、由此及彼的“滲透”藝術,把愛國主義教育巧妙地“滲透”到歷史課教學中去,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1.詳略得當,合理介入
初中歷史和政治、語文、地理知識緊密聯系,又時有交叉,若涉及明顯重復的知識,可以略作引導。對那些不易理解和升華的知識,則需分析,合理掛靠。如八年級教材中的《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zhàn),本身就是愛國主義的集中體現,尤其像黃繼光、邱少云等等,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升華到了國際主義的最高境界。而語文課知識早就涉及于此,學生易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只需略講,點到即止。而七年級歷史中黃帝和炎帝結合發(fā)展成華夏民族,雖在政治課知識中有所提及,但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學生,教師則應抓住“炎黃子孫”就是華夏族的分拆理解,詳細地說明我們的祖國和民族歷史悠久。古老文明,值得我們去熱愛、去建設、去捍衛(wèi)。這樣,才會有的放矢,使愛國主義合理介入歷史課教學之中。
2.對比分析,強化滲透
有比較才有鑒別,在對比分析中求真理往往會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愛國主義的內涵廣闊,由于受時空的制約,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歷史范圍以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展現出來。在歷史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縱向和橫向聯系進行分類,巧妙地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期間,以理服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初中歷史第三冊《林則徐的禁煙活動》一課時,就可以聯系前面已經學過的鄭成功收復臺灣、戚繼光抗倭的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史實,進行對比,比較他們愛國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愛國主義與時俱進的發(fā)展特點,又使得學生對歷史知識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二、情感動人,潤物無聲
初中學生情緒豐富而強烈,起伏變化——容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成為不良行為的俘虜。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這些實際情況出發(fā),在依法治教,以理服人的同時,注意以情動人。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會表現出“士為知己者而讀”的豪情,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要控制情緒
對于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遲五分鐘發(fā)火”或忍而不發(fā),平靜而理智地處理問題。例如,當講到錢學森、華羅庚等許多身居海外的中國學者、專家,拋棄了名譽、地位和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紛紛回歸祖國,為祖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這體現了他們愛國無私奉獻的精時,突然有一位學生小聲發(fā)難:“愛國值多少錢?”如果教師立即反駁批評,則可能難以收拾;但若忍而不發(fā),待課后與其交心,豈不更好?
2.要注意語言豐富,情感分明
教師在教學中的喜、怒、哀、樂和談吐言論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在歷史課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語氣色彩,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講述評價均應情感豐富、愛憎分明,并恰當地使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對具有愛國主義的人或事,語氣要熱烈、高亢,充滿激情;對辱國體的人和事,語氣要冷峻、低沉,飽含憎惡。這樣愛國主義教育之氣融于其中,對學生則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要動作傳神,強化交流
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運用動作和眼神來強化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可以使學生深切地感到教師對自己的真誠情感。例如:樹立大拇指以示表揚,用手勢示意坐下以表安慰,用眼盯著或輕敲桌子以示注意和校正等等。通過情感交流學生會深切感受老師的喜、怒、哀、樂,產生一種同甘共苦的情感,使學生對老師敬而親之,從而能樂而好學,這也是更好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輔助手段。
三、課外引導拓展知識
在初中歷史課教學中,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還要注意開展課外活,精心組織,有的放矢,正確引導,讓學生在各種各類的課外活動在拓展知識,學以致用。例如:組建學生開展“帝王的作為有無愛國主義體現”專題班會;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家的舊居、陳列館,訪問老紅軍等;組織學生看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片;結合歷史課教學,組織歷史歌曲、音樂、歷史故事會等等??傊?,在這些課外活動,要以歷史史實為依托,貫穿愛國主義這條紅線,切實堅持德育為首的原則,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綜上所述,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教無定法,只要立其志,適其用,則人才幸矣,國家興矣。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