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古詩詞賞析歷來是泰州中考的傳統(tǒng)題目,占6~8分,近年來題型穩(wěn)中有變、穩(wěn)中求新。學生對古詩詞賞析題頗感困惑,覺得思慮堵塞,方法不多,無從下筆。我經(jīng)過梳理,發(fā)現(xiàn)很多古詩詞后有注釋,本文試圖從注釋的角度來幫助同學們,教會同學們從古詩詞注釋中尋找有效信息,準確賞析古詩詞內(nèi)涵,做好做對中考古詩詞賞析題。
一、從注釋中尋找寫作背景
命題老師為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古詩詞,會在注釋里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及思想情感做一個大致的交代,或?qū)ψ髡咚幍纳鐣h(huán)境及其個人遭遇做一簡單介紹,如果我們能從中尋找到寫作背景,對于詩歌內(nèi)在意蘊的理解就會更加全面而具體了。如:
聽流人水調(diào)子
王昌齡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
注:此詩為王昌齡晚年被貶龍標途中所寫,可聯(lián)系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清平樂·博山道中即事
辛棄疾
柳邊飛鞚,露濕征衣重。
宿鷺窺沙孤影動,應有魚蝦如夢。
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歸去,門前稚子啼聲。
注:作者閑居江西上饒時,曾多次游覽博山,并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記游詞。《清平樂》即是其中一首。
問:詩歌抒發(fā)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
在回答時我們就可以從注釋中尋找到“王昌齡晚年被貶龍標途中所寫”和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曾多次游覽博山”“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記游詞”,找到這些寫作背景,學生就不必再苦思冥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說是一目了然了。
二、解釋詩句中的字詞
有些古詩詞的注釋中會對學生不理解的字詞作出解釋,對理解古詩詞的意思和主旨會起到很重要的引導作用。如:
菊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注:瓦松:一種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處的植物,能開花吐葉,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沒有什么用處。
根據(jù)注釋中的“沒有什么用處”,學生很容易領會這首詩的中心思想。
從軍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注:西京:即長安。牙璋:古代發(fā)兵所用的兵符。鳳闕:皇宮的代稱。龍城:匈奴名城。借指敵方要塞。百夫長:古代軍隊里的低級軍官。
依據(jù)注釋,學生很快就能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從而順利解決所有題目。
三、解釋相對應的典故
運用典故是古詩中最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學生一般對典故不清楚,命題老師會在注釋中作簡單交代,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條件來解題。如: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覓封侯”用了班超投筆從戎、立功異域“以取封侯”的
典故。
題大庾嶺北驛
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
注:隴頭梅:化用南朝詩人陸凱的詩句“折花逢驛使,寄于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這倆首詩,學生從注釋中知道了“覓封侯”和“朧頭梅”的意思,其他的題目也會迎刃而解。
四、介紹作者
一般情況下,中考古詩詞賞析題的作者是我們語文書上的,但有時也會考一些陌生的作者,命題老師會在注釋中略作解釋。如:
雨后池上
北宋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柳,更作荷心萬點聲。
注:劉攽,慶歷六年進士,曾幫助司馬光修《資治通鑒》。
同諸隱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
半夜尋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觸云行。
相呼已到無人境,何處玉簫吹一聲。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字號華陽子。生卒年不詳。少年習佛,博學經(jīng)史,工辭章,后轉(zhuǎn)而學道,隱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學仙。
這兩首詩的注釋對我們解題幾乎不起作用。
注釋——開啟古詩詞鑒賞的鑰匙,讓我們靈活運用注釋,準確把握古詩詞的內(nèi)涵,從注釋中充分挖掘有效信息,準確解答各類古詩詞賞析題。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新市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