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軍
(湖北省黃梅縣濯港衛(wèi)生院,435500)
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毛細支氣管炎68例療效觀察
馮永軍
(湖北省黃梅縣濯港衛(wèi)生院,435500)
目的 觀察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方法 收集136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病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8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再此基礎上給予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比較兩組療效差異。結(jié)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88.24%,對照組總有效率70.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 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毛細支氣管炎;麻杏石甘湯加味;療效觀察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多數(shù)為呼吸系統(tǒng)合胞病毒引起,2008年至今,開始采用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毛細支氣管炎,取得較好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36例都是我院2010年以來收治的毛細支氣管炎住院患兒。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68例,男38例、女30例;對照組68例,男41例、女27例。兩組年齡均10個月~5歲,觀察組平均(3.4±1.3)歲;對照組平均(3.2±1.1)歲。兩組年齡、病情、體重、性別、喂養(yǎng)史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癥狀均有咳嗽、胸悶氣促,可伴有高低不等的發(fā)熱;呼吸困難、鼻翼扇動,可有三凹征,口唇發(fā)紺;肺部可聞哮鳴音及中小濕啰音。肺部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粗、斑片陰影。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正?;蚱汀?/p>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止咳化痰、平喘、吸氧、霧化、抗感染支持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麻杏石甘湯加味。麻杏石甘湯加味組方:炙麻黃、前胡、石膏、陳皮各3 g,杏仁、黃苓、萊菔子各5 g,紫苑、甘草各6 g,1劑/d,水煎服,5~10 mL,2次/d。
1.4 療效判定 治愈:治療5 d內(nèi)體溫恢復正常,咳嗽、咳痰消失,氣促、胸悶緩解,哮鳴音及中小濕啰音消失。好轉(zhuǎn):治療5 d內(nèi)咳嗽、咳痰、氣促、胸悶減輕,哮鳴音及中小濕啰音減少。無效:治療7 d后仍咳嗽、咳痰、胸悶、氣促,肺部中小啰音無明顯變化。
觀察組治愈20例、好轉(zhuǎn)4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8.24%;對照組治愈11例、好轉(zhuǎn)37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70.59%。兩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中醫(yī)學認為該病屬于咳喘范疇。由于患兒感受六淫邪毒,閉塞肺竅,肺氣失去宣肅,氣機郁滯痰液阻塞所致。故治療法則為宣肺平喘、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藥理研究表明,麻黃中含有麻黃堿、偽麻黃堿等多種成分,對支氣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嘈尤屎尤受?,在機體內(nèi)分解可產(chǎn)生極少氫氰酸,氫氰酸對呼吸中樞有鎮(zhèn)靜作用而發(fā)揮鎮(zhèn)咳平喘之效;黃苓有顯據(jù)的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甘草具有像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一樣的作用,不但減輕氣道炎癥,而且降低氣道異常反應性,從而能改善癥狀;萊菔子有抗菌、祛痰、鎮(zhèn)咳、平喘作用;陳皮能擴張氣管,提起物中揮發(fā)油能刺激性祛痰。臨床療效觀察表明,麻杏石甘湯治療毛細支氣管炎具有改善癥狀快、縮短病程、預防合并癥等作用,有較顯著的臨床治療。
1672-7185(2014)02-0045-01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2.022
2013-10-10)
R7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