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敏
(江蘇省南京市仙林實驗幼兒園 學思路分園,江蘇 南京 210046)
在看圖講述活動中引導幼兒“自圓其說”
蘭 敏
(江蘇省南京市仙林實驗幼兒園 學思路分園,江蘇 南京 210046)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引導孩子主動使用語言,踴躍表述意愿,幫助孩子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筆者認為通過“看圖講述”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導幼兒“自圓其說”,對發(fā)展孩子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多向性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提高孩子語言運用水平。筆者分別從“在延時等待和評價中給予孩子‘自圓其說’的時間”、“‘自圓其說’要注重引導孩子最大限度地‘圓出道理’和“借助啟發(fā)式的提問幫助幼兒走出自圓其說的僵局”三個角度加以探討。
幼教;語言能力;看圖講述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重視幼兒語言運用的要求。它強調“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蹦敲慈绾我龑Ш⒆又鲃邮褂谜Z言,踴躍表述意愿,幫助孩子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呢?“看圖講述”顧名思義,是以圖片作為媒介的講述活動,它可以是印制優(yōu)美的教學圖片,可以是教師親手繪制的,也可以是照片,更可以是幼兒自己的美術作品。不過,在幼兒園的看圖講述活動中,我們不時發(fā)現(xiàn)有以下一些不合《綱要》精神傾向的教育行為:因為不放心孩子的理解,老師常常用語言提示、動作描述等方式支援著孩子的講述;擔心孩子曲解圖意,打斷孩子講述的思路,而插入老師的“引導”,讓孩子順著老師對圖片的理解而繼續(xù)講述;單方面認為孩子講述的沒有根據(jù)而以一個自己的理由阻止孩子繼續(xù)講述。在類似這樣的活動中,孩子的熱情、自信心驟減;組織者在活動中感到費力;傾聽者因為跟不上思路而苦惱。孩子們自己借助動作表述自己的思想,難道不比借助他人的動作表述更自然嗎?為什么我們要常常打斷孩子們的發(fā)言,讓他們順應我們的思路繼續(xù)發(fā)言呢?為什么總要在孩子們不需要幫助,期望獨立地表達出自己思想的時候,我們卻常常為了追求活動的結果而強行左右孩子的思維呢?為什么不可以嘗試著引導孩子自圓其說呢?為此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教師對孩子的態(tài)度、引導,直接影響著幼兒在看圖講述活動時“自圓其說”的積極性。因而,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的積極傾聽,對孩子在圖片觀察與思考過程中的延時等待至關重要。孩子們看到優(yōu)美的圖片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會產(chǎn)生說的意念,如果孩子在“說”的時候邏輯混亂,教師立即加以指責,這樣孩子們“圓”的意念即被壓制了。所以說與其指責孩子的過錯,不如鼓勵孩子進行新的嘗試,說出自己的想法與理由,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獲。例如在看圖講述活動《新龜兔賽跑》中,孩子們在最初的講述活動中缺乏邏輯,教師沒有馬上出示圖片,而是將龜兔第二次賽跑的結果前置,在出示圖片之前引導孩子猜測比賽的結果及其原因,結果在班級中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結局:兔子贏(兔子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它決定再也不驕傲了,所以兔子贏了)、烏龜贏(兔子沒有驕傲,可它有點粗心,在比賽中跑了反道,結果烏龜?shù)诙乌A得了比賽的勝利)、雙雙奪冠(烏龜?shù)谝淮伪荣愲m然贏了,可它不驕傲,更加堅持鍛煉,終于在比賽中與兔子雙雙奪冠)。在這樣的延時等待中,孩子們的想象力、“自圓其說”的能力及良好的傾聽習慣都有了發(fā)展的時機。而評價對孩子起鼓勵和引導作用,在評價活動中,我們常常鼓勵幼兒參與評價,同時在肯定他們的答案時提出更高的要求,運用“肯定”+“否定”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這也正是引導孩子進行“自圓其說”的最佳契機。如在看圖講述活動《飛呀飛》中,孩子們對河馬能不能飛產(chǎn)生了分歧,多數(shù)孩子說河馬太重,當然不可以飛,教師沒有貿然給予孩子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引導孩子自己“說”出想法并“圓”出理由。這樣,一些奇思妙想隨之出現(xiàn)了:河馬一家做了個熱氣球飛上了天;河馬一家被龍卷風帶上了天;河馬一家在醫(yī)院裝上了機器翅膀飛上了天。試想,如果我們不給孩子這樣一個“自圓其說”的機會,班級里孩子的講述結局就會只有一個:河馬不會飛。
“理”是“自圓其說”的“根”和“骨”,如果沒有“理”,自圓的“說”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和支撐點。這不但對兒童的思考沒有幫助,反而會誤導兒童走入思考荒謬的歧途。因為幼兒知識經(jīng)驗的不完善,邏輯思維的不嚴密,往往在講述時出現(xiàn)自“說”但不能“圓”其“說”的現(xiàn)象,總覺得“圓”的有些牽強附會。自“說”但不能“圓”其“說”的現(xiàn)象并不可怕,但如果僅是無邏輯的“自圓其說”,為“自圓其說”而“自圓其說”,被“自圓其說”所束縛,孩子的思維就難以發(fā)展。
孩子由于經(jīng)驗、思維邏輯等因素常常在“自圓其說”的過程中說不下去,陷入僵局。這時需要教師通過進一步的啟發(fā)式、開放式的提問來引導幼兒,幫助幼兒在更細致的觀察中理解圖意,給他們的思維指明方向??磮D時教師不但要注意圍繞畫面的主題,更要抓住畫面中有利于幼兒想象的細節(jié),結合幼兒的實際經(jīng)驗,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想象,拓展幼兒的探索空間。也可以在孩子理解圖片的基礎上嘗試擺脫畫面的束縛,按照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合理想象,多角度的回答問題。如在看圖講述活動《新龜兔賽跑》的教學中,孩子們對兔子和烏龜為什么會雙雙奪冠不能理解,于是在出示圖片之前教師提問幼兒:“烏龜和兔子在雨天和過山坡的時候誰遇到了麻煩?如果你是那只烏龜或那只兔子,你會怎么解決?”將問題與孩子自身聯(lián)系起來,他們發(fā)言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而這種開放式的問題能在孩子的思維受阻時引導他們結合自身經(jīng)驗,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最終“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圓”出了合理的依據(jù)。
看圖講述活動中有效地引導幼兒“自圓其說”,對發(fā)展孩子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多向性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提高孩子語言運用水平的契機,因為孩子要“自圓其說”,要解惑,必將運用語言?!白詧A其說”的豁然開朗下,孩子的語言運用水平必將又“更上一層樓”,孩子也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優(yōu)教境界。
G612
A
1674-9324(2014)25-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