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振山, 蔡楊, 佟洋
人性哲學是指個體對他人行為模式的估計、評價,它間接地反映出個體在面臨某種情境時會采用的應(yīng)對方式。人性哲學觀從某種程度上可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也可間接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道德、思維方式及價值觀[1]。利他主義作為人性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評價著人們是否關(guān)心他人利益,甚至愿意為他人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程度[2]。軍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良好的利他主義觀是部隊和諧建設(shè)和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討官兵的利他主義觀及相關(guān)影響因素,為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jù)。
整群分層連續(xù)抽取2008-2012年間來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的陸、海、空三軍男性軍人及正在集訓(xùn)的新兵,共1 783名,年齡14~55歲。文化程度水平為小學水平27人、初中水平318人、高中(中專)水平649人、大學(大專)水平789人。
給予人性哲學量表(PHN)中利他主義分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16PF)、癥狀自評量表(SCL-90)、生活事件量表(LES)作為測量工具[3]進行評估。利他主義分量表含14個條目,從無私、真摯的同情心以及對他人的關(guān)心等方面入手對受試者進行評估。評分從-3(完全不同意)至+3(完全同意),其中7條目正性利他主義(positive altruism,PA),7條目負性利他主義(negativealtruism,NA)。PA得分高,表明個體認為人是無私、仁愛的,有真摯的同情心,是關(guān)心他人的;NA得分高,表明個體認為人都是自私、麻木冷漠、冷酷而自負的[4]。將全部測驗量表裝訂成冊,在心理學工作者的主持下,由被試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獨立完成,測量完成后對測量結(jié)果進行審核和整理。
運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由于標準差大于平均數(shù),數(shù)據(jù)離散程度較大,故統(tǒng)計皆采用秩變換后進行方差分析做差異性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AMOS 17.0路徑分析。
統(tǒng)計分析顯示,1 783名官兵中,新兵561人,年齡18.45±1.99歲;陸軍524人,平均年齡22.86±4.56歲;海軍205人(艦、潛艇人員),平均年齡28.23±6.33歲;空軍493人(飛行員),平均年齡32.32±6.41歲。不同文化程度官兵在利他主義的正性因子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負性因子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同年代的軍人利他主義間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新兵以及不同軍兵種在PA、NA上差異均由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文化程度、出生年代、兵種的官兵利他主義差異比較 ±s
表1 不同文化程度、出生年代、兵種的官兵利他主義差異比較 ±s
項目 特征PA NA文化程度 小學(n=27)0.001 766.17±508.67 580.80±386.73初中(n=318) 873.10±520.63 960.83±517.40高中(n=649) 929.33±505.35 929.42±519.53大學(n=789) 873.21±518.07 844.13±505.38 F 值 2.177 8.722 P值 0.089 <0.001出生年代 60年代(n=35) 821.13±483.87 907.01±478.44 70年代(n=204)912.49±514.06 865.90±517.18 80年代(n=653)872.51±520.97 864.16±503.21 90年代(n=891)904.37±510.72 917.79±522.87 F 值 0.814 1.569 P 值 0.486 0.195不同兵種 新兵(n=561) 921.76±498.82 863.64±520.92陸軍(n=524) 816.15±531.58 968.05±505.23空軍(n=493) 894.77±517.95 888.08±508.15海軍(n=205) 997.77±477.07 782.92±511.26 F 值 7.4 7.54 P值 <0.001 <
官兵利他主義與16PF中穩(wěn)定性、有恒性、敢為性、懷疑性、憂慮性、自律性、緊張性、興奮性等特質(zhì)存在高度顯著性相關(guān)。見表2。
表2 官兵利他主義與16PF特質(zhì)的相關(guān)性 r值
官兵利他主義與SCL-90總分及其各因子均具有高度顯著性相關(guān)。見表3。
表3 官兵利他主義與SCL-90的相關(guān)性 r值
圖1 官兵利他主義影響因素的路徑分析
采用結(jié)構(gòu)方程建模技術(shù),討論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人格對官兵利他主義的影響模式,最終模型如圖1。經(jīng)路徑分析后,該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的常用指標為:χ2/γ=2.264<5,RMSEA=0.037<0.05,表示該模型可以接受,其他擬合指數(shù) NFI、RFI、IFI、TLI、CFI均>0.95,揭示該結(jié)構(gòu)方程模型擬合較好[5]。觀察圖1可見:①16PF對官兵人格的貢獻較大的依次是:穩(wěn)定性(β=0.75,P<0.05)、緊張性(β=-0.69,P<0.05)、憂慮性(β=-0.67,P<0.05)、敢為性(β=0.63,P<0.05)、有恒性(β=0.60,P<0.05);②在對正性利他主義的影響路徑中,有3條顯著路徑:人格→正性利他主義 (β=0.2)、心理健康→正性利他主義(β=-0.11)、生活事件→人格→正性利他主義(β=-0.01);③在對負性利他主義的影響路徑中,有4條顯著路徑:人格→負性利他主義 (β=-0.35)、生活事件→人格→負性利他主義(β=0.01)、生活事件→心理健康→負性利他主義(β=0.01)、心理健康→人格→負性利他主義(β=0.16)。
初、高中文化水平相對小學和大學文化的官兵對人性的看法偏向消極陰郁,傾向于人都是自私、麻木冷漠、冷酷而自負的觀點,較缺乏理性、平和以及客觀與和諧的觀點。戰(zhàn)士中高中生占絕大部分,加強他們正性利他主義觀教育將是非常必要的。
本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海軍官兵在正性因子方面得分最高,而在負性因子方面得分最低,海軍的樣本均來自潛艇和艦艇上的官兵,與其受到正面的教育多有關(guān),傾向于受外界社會消極觀念的影響小,對人性的認識更積極,傾向于認為人是無私的、真誠的、富有同情心和愛心的;陸軍則在負性因子上得分最高,傾向于認為人都是自私、麻木、冷酷而自負的。究其原因,可能與陸軍面對的工作覆蓋面廣,性質(zhì)較復(fù)雜,與社會各個階層人士接觸范圍廣泛,所以受到外界社會消極觀念的影響相對較多有關(guān)[6]。
從個性方面分析,提示那些情緒穩(wěn)定而成熟、能面對現(xiàn)實、自律嚴謹、有恒負責、做事盡職、信賴隨和等個性特質(zhì)有益于官兵積極、良好的利他主義觀的形成與發(fā)展;相反,個性特質(zhì)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緒激動、易生煩惱、畏怯退縮、缺乏自信、茍且敷衍、不顧大體、剛愎、固執(zhí)已見將影響其積極向上利他主義觀的形成和發(fā)展。這提示我們,部隊的健康教育要關(guān)注不同個性特質(zhì)的個體,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利他主義觀[7],尤其要關(guān)注低穩(wěn)定性、低有恒性、低自律性和高懷疑性的官兵。
從心理健康因素來看,處于偏執(zhí)、抑郁、敵對和強迫病態(tài)心理狀態(tài)的官兵缺少積極的利他主義觀;處于抑郁、敵對、軀體化和偏執(zhí)等狀態(tài)下的官兵,其利他主義觀傾向于消極悲觀,在這些負性情緒的影響下,人們對于周圍的事物會存在一種抵觸、漠然的態(tài)度,更多表現(xiàn)出不信任他人,認為人的思想與行為都是自私、麻木不仁、冷漠而自負的。
解析心理健康、人格、生活事件各因素對官兵利他主義的貢獻大小可見,通過人格因素中介調(diào)節(jié)作用后,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因素對利他主義的影響均得以放大,說明人格因素在官兵利他主義觀形成的過程中起著“催化劑”或“放大鏡”的作用。尤以穩(wěn)定性(β=0.75,P<0.05)特質(zhì)對正性利他主義的弘揚,對負性利他主義的抑制最為突出。這提示我們,在關(guān)注官兵利他主義觀時,應(yīng)從人格塑造入手,對情緒穩(wěn)定性較差的官兵,需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個性的弱點并克服和改正,促進健康的利他主義觀形成。由于受到心理健康程度的中介影響,放大了生活事件在負性利他主義觀形成中的作用,該結(jié)果提示我們,在人性哲學觀的引導(dǎo)、宣教的同時,應(yīng)更加關(guān)注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對于存在問題或者有抑郁情緒的官兵及時干預(yù)和疏導(dǎo);而對一些較易出現(xiàn)焦慮、敵對、強迫等負面情緒的官兵,應(yīng)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咨詢治療,并傳授他們一些疏導(dǎo)自身情緒的方法,提升官兵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同時也促進了其積極人性哲學觀的形成。
綜上所述,官兵的利他主義觀往往同他的個性、生活及社會交往等方面有關(guān)。軍隊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加強官兵的利他主義觀的正性發(fā)展,從而達到端正官兵利他態(tài)度,增進官兵之間團結(jié)互助,進而提高部隊的戰(zhàn)斗力。
[1] 陳西玲.健美操指導(dǎo)員人性態(tài)度的調(diào)查分析[J].福建體育科技,2001,20(5):15-17.
[2] 張會平,李虹.大學生利他動機的調(diào)查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4(4):285-289.
[3]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34-136.
[4] 陳曦,劉傳勇,婁振山,等.新兵利他主義及其心理社會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4):415-417.
[5] 榮泰生.AMOS與研究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123-129.
[6] 馬柏濤,婁振山,邵峰.心理社會因素對男性新兵人性復(fù)雜性的影響[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12,29(5):347-349.
[7] 閆冰潔,馮正直,婁振山.軍人人性哲學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 學雜志,2011,19(10):12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