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南詩詞畫聯(lián)文化在現(xiàn)當代詩詞畫聯(lián)文化中處于領先地位,關于山、關于水都有著豐富的審美意蘊,表達了一種崇高的精神追求,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
關鍵詞:湖南詩詞畫聯(lián)文化 審美意蘊 湘江通道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b)-0209-03
詩詞畫聯(lián)內在的共性讓它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到了一起,形成了藝術的精神共性。湖南詩詞畫聯(lián)文化在現(xiàn)當代詩詞畫聯(lián)文化中處于領先地位,它是與現(xiàn)當代湖湘文化的突出表現(xiàn)分不開的,湖湘地區(qū)豐厚的人文傳統(tǒng),與湖南人既有的社會心理及文化性格,與時代的洪流相激蕩,使得近千年年以來湖南人物大展風流、大放異彩。湖南詩詞畫聯(lián)有著豐富的審美意蘊,表達了一種崇高的精神追求,具有較強的時代意義。
1 湖南詩詞畫聯(lián)中關于山的審美意蘊
1.1 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湖南詩詞畫聯(lián)的頌山,多由物境上升到情景再升華到意境,如毛澤東的詩詞的意境美就表現(xiàn)得相當突出。在毛澤東的詩詞中描寫了湖南許多的山。“看萬山紅遍”中的“山”,指岳麓山。“五嶺逶迤騰細浪”中的“五嶺”,即南嶺,指大庚嶺、騎田嶺、萌諸嶺、都龐嶺和越城嶺等。毛主席建國后的詩詞中涉及到湖南的山有韶山、九嶷山等。毛澤東詩詞描寫的山或實指、或泛指、或虛指?;驂褜?,或柔寫?;蛟⒕坝谇?,或寄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大多數(shù)借詠山抒發(fā)凌云壯志、博愛情懷、浩然正氣、陽剛氣勢、無所畏懼、巋然不動、氣勢磅礴的英雄氣概?!镀呗伞さ缴厣健愤@首詩通過回到故鄉(xiāng)所看到的新的景象和對革命斗爭的回憶,歌頌了革命烈士堅強的斗爭精神和我國勞動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改天換地的英雄氣魄。詩以寫實為主,也不乏浪漫的情調?!盀橛袪奚鄩阎荆医倘赵?lián)Q新天”是全詩的重點,含義深刻。兩句的重心集中在一個“敢”字。敢是膽量,是勇氣,是革命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再如《七律·答友人》這首詩絢麗飄逸,工藝上也最為講究。前四句妙用古典神話傳說,想象力瑰麗斑斕,情景交融,從神仙世界寫到后四句的現(xiàn)實世界,可謂舉重若輕、自然婉轉。詩人從憶念之情轉入對欣欣向榮的祖國的感奮之情。最后境界更為擴大,詩人似乎真的夢回到他芙蓉盛開,朝霞滿天的家鄉(xiāng)。
1.2 返樸歸真的自然美
返樸歸真的自然美是湖湘詩人詞人崇高的藝術追求。《桃花源詩》并記,是一組既有記,又有詩的詩文組合體。《桃花源詩》并非純虛構之作,它是陶淵明以湖南武陵源為原型,根據其曾祖父陶侃任武岡令時的見聞及結合當時的一些筆記小說素材,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田園詩。陶淵明對田園風光的描寫達到了主客體合一的境界,使自然景物染上了鮮亮的主體色彩,有一種生命的充實感,表現(xiàn)了光明峻潔的人格價值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加之他的詩又能“發(fā)纖稔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呈現(xiàn)了一種既平淡自然,又樸茂淵深的風格。特別是挑花源中民風淳厚,有著濃厚的上古氣息,“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挑花源就是這樣令人心醉而向往的理想之地?!短一ㄔ从洸⒃姟烦霈F(xiàn)之后,因其美妙的構想,神奇的色彩,獨到的審美意趣引起了歷代文人墨客的濃厚興趣,派生了一系列的文學創(chuàng)作。如在王維的筆下,桃花源是現(xiàn)實中的仙境,美幻旖旎的理想去處:“初因避地去人間,更聞成仙遂不還,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桃源行》)。
齊白石的畫有著巨大的開創(chuàng)性和原真性。齊白石破天荒地把大白菜、大蘿卜畫進了中國畫,他還把農民用的農具畫進了畫面,像耙子,鋤頭等等。生活中普通的東西,老百姓常見常用常養(yǎng)的東西都可以成為齊白石筆下的畫,蝦、蠏、小雞、青蛙、蜜蜂、螞蚱、各種草花、南瓜、絲瓜、葫蘆、算盤、搔癢的“老頭樂全是他的題材。
張家界的詩詞畫聯(lián)也具有特色。1980年5月黃永玉到張家界,對這里的自然風光評價很高,畫了一幅《二千八百柱》,在山水話題跋上寫道:“吾鄉(xiāng)有無名之山曰張家界……賢者游斯山,無不嘆是山之奇絕,詭秘?!?1989年春作《不必認真之張家界之隨想圖》,于1996年公開發(fā)表在湖南美術出版社《中國張家界旅游紀念冊》(畫冊)上,對張家界早期開發(fā)起到了重要作用。許多現(xiàn)代文學大家都歌頌了張家界,如《游張家界》(沈從文):險極腰肢寨,幽深金鞭溪。更上黃石寨,一覽眾山低?!兑孤犗暋罚獞S):人生一快事,夜聽金鞭溪??v是群山倒,甘心碾作泥。
1.3 震撼心靈的人格美
湖南詩人、詞人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執(zhí)著熱愛,具有高潔正直的人品,其詩其詞開拓人們的視野,提升人們的境界,提高人們的人格層次,引導人們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
屈原(前360-約前278),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人,代表作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離騷》,詩中表達了堅持真理,決不妥協(xié)的意志,從頭到尾貫徹了愛國主義濃烈的情操,充滿了熱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和《詩經》一樣,《離騷》是中國詩歌的源頭,是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對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形成起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譚嗣同被清廷被捕于北京瀏陽會館,在獄中有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蘇軾蘇東坡被貶多次,其中被貶湖南黃州時寫過許多詩詞,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滿庭芳》二首、《西江月》等,表現(xiàn)出他飽經憂患仍對人生與社會保持熱情的豪邁與曠達。
1.4 意蘊豐贍的理趣美
哲理詩是表現(xiàn)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于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理趣的實質,就是“趣中之理”,即詩意催生的哲理。
柳宗元謫居于永州后,由無奈、被動地置身于閑散生活到以平常之心接受閑靜淡泊,并在閑逸之中找到和確立了新的事業(yè)。永州地處今天湖南南部,與廣西相鄰,地方雖然荒僻,卻有奇麗的山水、絕美的風景;九疑山聳峙其南,衡山余脈盤繞其北,蜿蜒奔騰的湘水和瀟水在這里匯聚。山水審美竟有如此的神奇,也許是柳宗元之始未料及的。就是這些讓心靈震撼和慰籍的山水,許多時候在柳宗元的筆下,卻又一掃明麗、燦爛、賞心悅目,呈現(xiàn)了濃濃的悲情和別樣的格調。如《與崔策登西山》描寫的是他和友人一同欣賞永州瀟水西岸西山的獨特景色:“西岑極遠目,毫末皆可了。重疊九疑高,微茫洞庭小。迥窮兩儀際,高出萬象表。馳景泛頹波,遙風遞寒篠”。登上西山極目遙視,眼界頓開,胸襟頓開。但在詩的結尾處,詩人卻說:“吾子幸淹留,緩我愁腸繞”。山水勝景并不能緩解盤繞的愁腸,還須友情相助,愁情之深重由此可見一斑。永州幽麗的山水觸引了柳宗元濃濃的悲情,也給他以巨大的慰藉。永州幽麗的山水因為遭遇了柳宗元才被發(fā)現(xiàn)、發(fā)掘,使人和山水妙合無間、血肉相連,展現(xiàn)了永恒的迷人之美。
蘇軾宦海沉浮,漂泊無定,深品世態(tài)炎涼,對禪學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被貶湖南黃州之后,他歸誠佛僧,就著黃州山腳下一片名叫東坡的數(shù)十畝荒地,墾辟躬耕,慨嘆人生,并寫下《東坡》詩:"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禪的精神陶冶著蘇軾,也滋潤著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尤其是他寫的那些膾炙人口的哲理詩。蘇軾寫了一首《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蘇軾把它妙化入詩,更進一步,琴聲也不是源于妙指,而是來自內心,琴者即心聲。物我融合,才是佳境。
衡山詩多哲理,如劉禹錫《望衡山》,柳宗元《過衡山見新花開卻寄弟》,杜甫《朱鳳行》等。
2 湖南詩詞畫聯(lián)中關于水的審美意蘊
2.1 湖南詩詞畫聯(lián)湘江通道審美意蘊
湖南詩詞畫聯(lián)湘江通道具有詩詞畫聯(lián)藝術家群,并且有大量藝術作品匯聚集合,歷經滄桑,隨著時間上的流逝其成色愈見燦爛。
歷史上中原人遷徙嶺南最重要的通道是由洞庭湖入湘江,經經靈渠入漓江,再如西江至廣州。在這條通道上共有八個節(jié)點,第一個節(jié)點是洞庭湖,第二個節(jié)點是汨羅,第三個節(jié)點是長沙,第四個節(jié)點是株洲,第五個節(jié)點是湘潭,第六個節(jié)點是衡陽,第七個節(jié)點是零陵(今永州),第八個節(jié)點是桂境興安靈渠。在幾千年時間里有眾多的詩詞畫聯(lián)藝術大家和重量級人物經此路留下精妙作品。先秦兩漢有屈原、賈誼,唐有張九齡、孟浩然、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杜牧、李商隱、溫庭筠,宋元兩朝有王安石、蘇軾、黃庭堅、張栻、朱熹、辛棄疾、文天祥等,明有朱元璋、唐寅、王夫之等,清及近代有袁枚、魏源、曾國藩、陶澍、左宗棠、郭嵩濤、譚祠同、秋瑾、黃興、蔡鍔等,現(xiàn)代有毛澤東、于佑任、田漢、郭沐若、蕭三等。
2.2 湘江人格化靈異色彩審美意蘊
屈原《湘君》對湘水進行了帶有靈異色彩的人格化描寫:“架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绷谠对偕舷娼罚骸昂迷谙娼?,今朝又上來。不知從此去,更遣幾年回”。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塑造的具有審美意象的“水”,既是詩人濃烈情感的物化,又是作者理想意志的折光。上闕重在寫景,但它所顯露的不是自然之具景,而是由意象組合成的意中之境?!蔼毩⒑铩?,仰觀岳麓山,俯視北去的湘江之水。整個景象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詩的境界。用“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魚翔淺底”的美景,來描寫祖國山河的美麗,作為下面述志的舖墊。下闕重以景寓志,以山水之秀美引出宏大的志向?!皭澚壤?,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歷史悠久、山河如此美麗的國家,正在軍閥的統(tǒng)治下,人民不得安寧,書生意氣的毛澤東在思考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國家的命運到底應該誰來主宰?毛澤東用回憶的方式,點出“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同學少年”,將會成為主宰國家命運的新人,以此抒發(fā)他宏大志向。“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最后以設問的方式,用與巨浪搏擊的勇氣和精神,暗示去為實現(xiàn)“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志向而奮斗。毛澤東對“水”或壯寫、或素寫、或實寫、或虛寫,皆用以抒發(fā)自己的浩然豪邁的氣勢和博大摯愛的胸懷,以張顯其大仁、大智、大勇的人格魅力。
2.3 洞庭湖綺麗迷人的風光審美意蘊
岳陽樓是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韓愈、孟浩然相繼到此,或登樓或泛舟,奮筆書懷潑墨為詩,留下許多呤樓詠樓佳作,使岳陽樓名聲益大。《全唐詩》中有三十多位詩人寫下四十首岳陽樓的詩,甚為壯觀。使岳陽樓最為有名的是岳陽樓詩文三絕:范文(范仲淹《岳陽樓記》)杜詩(杜甫《登岳陽樓》)魏聯(lián)(魏允貞《岳陽樓》),而杜甫的《登岳陽樓》詩,是最早的作品,也是吸引唐宋騷人墨客前來的主要藥引。杜詩云:“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薄兜窃狸枠恰吩娛嵌鸥υ娖形迓擅叭朔Q之盛唐五律第一。
岳陽樓集山、水、樓臺建筑的自然美和整體美融化為一體,融匯洞庭湖的詩情畫意,鋪張浩蕩雄渾的波濤,淡遠悠揚的煙霞神韻以及對面君山的秀色艷麗,得湖獨厚得山獨秀的環(huán)境,成為天下勝景。在唐代詩人的心境中,有著趨同的認識,李白“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白居易“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韓愈“泓澄湛凝綠,物影巧相況”;孟浩然“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無不在刻畫心中的岳陽樓。
現(xiàn)代涌現(xiàn)了一批洞庭湖畫家。如趙濺球是洞庭湖出來的畫家。他的主要作品幾乎都與洞庭湖有關,如《湖風》《洞庭蘆山》《故鄉(xiāng)小河》《洞庭皓月》《天涼好個秋》。著名國畫家周令釗還率領中國美術界“夢之隊”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打造中國最大的山水畫廊,通過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讓中國最美的山水永遠落戶岳陽。
3 湖南詩詞畫聯(lián)意蘊的價值與開發(fā)
3.1 湖南詩詞畫聯(lián)意蘊的價值
山水皆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條件,而有山水是相依的,山必有水。正因為如此,歷來不少的藝術家創(chuàng)作了許多山水詩、畫了許多的山水畫,山水早已成了藝術描寫的對象和陶冶情性的所在。湖南詩詞畫聯(lián)塑造的山水意象,氣勢之雄,想象之奇,意境之高,韻律之美,寓意之深,是歷史上所有的山水詩難以比擬的。湖南詩詞畫聯(lián)所塑造的山水意象具有永恒魅力,是中國詩詞史上的藝術珍品,是中華民族的富貴精神財富。
湖南詩詞畫聯(lián)文化的特點,可以說是湖湘文化在詩詞畫聯(lián)這一體裁中的體現(xiàn),是湖南人精神風貌的折射。湖南人有著淳樸倔強、堅忍剛毅、開拓包容、崇實尚行等性格特點,這種社會心理構成了湖南詩詞畫聯(lián)基本的底色。湖南詩詞畫聯(lián)文化洋洋大觀,風格萬千,但其要點不外乎形式上的雅正敦厚和內容上的切近社會和人生。
在旅游景點運用詩詞畫聯(lián)的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詩詞畫聯(lián)文化是形成旅游文化的基礎之一,是增強旅游景觀吸引力的源泉,也是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靈魂和新的增長點;二是詩詞畫聯(lián)工業(yè)品是各地旅游產品中比較普遍的類型;三是詩詞畫聯(lián)具有突出的審美價值。在自然景觀中的詩詞畫聯(lián)作品,不僅提供了新的審美元素,而且可以起到對自然景觀審美的引導作用;四是詩詞畫聯(lián)文化可以擴大旅游主體的視野,增強旅游主體的文化性,提高旅游主體的文化素質和審美程度。
3.2 開發(fā)途徑
(1)開發(fā)與保護湖南詩詞畫聯(lián)遺產。
在旅游業(yè)成為朝陽產業(yè)的今天,要進一步加強旅游業(yè)和文學的互喚互動和互用,以文學為核心的文化力量為動力,使山水更具有文化品位,更具經濟價值。
(2)開發(fā)偉人、名人詩詞畫聯(lián)旅游資源。
湖湘文化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在這個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涌現(xiàn)出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抱負、有個性、有才情的知識群體,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了文化的社會化功能,故成就為炳耀史冊的思想家、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開發(fā)湖南詩詞畫聯(lián)旅游價值,應充分發(fā)揮本省歷代文化名人眾多的優(yōu)勢,繼續(xù)加大對文化名人資源的挖掘和開發(fā)工作。要大力實施文化品牌戰(zhàn)略,培育一批文化名人,創(chuàng)造一批文化名品,修復一批名人故居。
(3)提高導游員的文學素養(yǎng),講解、宣傳湖南詩詞畫聯(lián)。
開發(fā)湖南詩詞畫聯(lián)旅游價值,必須提高導游員的文學素養(yǎng),讓導游講解、宣傳詩詞畫聯(lián),彰顯詩詞畫聯(lián)旅游資源的魅力。
(4)創(chuàng)新詩詞畫聯(lián)。
挖掘運用湖南詩詞畫聯(lián)裝點旅游景點,創(chuàng)作新的湖南詩詞畫聯(lián),提高旅游景點文化品位。
(5)開發(fā)湖南詩詞畫聯(lián)。
建設湖南詩詞畫聯(lián)碑廊,用百里湘江湖南詩詞畫聯(lián)碑廊文化景觀連接長株潭三市,為“東方萊茵河”湘江兩岸打造一項世界性的文化旅游景觀。建設湖南湖南詩詞畫聯(lián)館、湖南省湖南詩詞畫聯(lián)學校,為湖南詩詞畫聯(lián)組織和詩人以及詩詞畫聯(lián)愛好者搭建一個傳承、交流、學習、展示湖南詩詞畫聯(lián)的平臺。建設湖南湖南詩詞畫聯(lián)網站,成立湖南詩詞畫聯(lián)研究院,再現(xiàn)“朱張會講、百家爭鳴”湖湘文化輝煌,早日讓湖南詩詞畫聯(lián)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陳德述.論毛澤東詩詞中山水意象的審美意蘊[EN/OL].http://www.foyuan.net/article-147919-1.html,2013年3月7日.
[2]易斌.科技信息(科學教研)[J].2008(7).
[3]蔣益.湖湘詩歌之路[J].長沙大學學報,2010(6).
[4]易斌.淺論湖南山水文學的旅游價值[J].中國市場,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