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guī)У陌喙灿袑W生51人,這個班的特點是學生學習層次參差不齊、學困生多,學生的學習習慣也較差。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響應學校的文化課堂建設,我開始在班里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以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下面將我班進行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情況與同行們共享。
一、組長管理,形同虛設
合作學習小組始建于我接班后第一學期期中測試后。當時,我最頭疼的問題是作業(yè)問題,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的第一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著“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小組構建原則,我依據(jù)測試成績從中間對折再對折,把學生劃分為A、B、C、D四個層次,全班13個學習小組中,A、B、C、D層次的學生各一人。學習小組建立起來后,我指定學習能力較強的A生為組長,并指導組長以表格形式從作業(yè)內容、作業(yè)上交、作業(yè)評價、作業(yè)訂正等幾方面對組員進行管理。然后,我指導每個小組起好自己的組名、定好本組的口號,設計好本組管理表格,把組員的表現(xiàn)記在小組學習過程記錄本上。我不定期檢查小組學習過程記錄本,并從表格設計的完整性、記錄本本身設計所呈現(xiàn)的文化氛圍、組長的后續(xù)記錄幾方面進行原品展示或口頭表揚。
13個組長都盡心盡力,每天認真地布置作業(yè)、督促組員、記錄作業(yè)……但是,學困生的存在是事實,有些組員作業(yè)質量和數(shù)量都會出問題,好幾個組都有一個令組長無可奈何的組員,有幾個組長甚至記下了該組員家長的電話,并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可是這些組員的作業(yè)情況依然不容樂觀。我對這樣的小組學習產(chǎn)生了疑問,組員之間的合作基礎是什么?并開始思考下學期的改進方案。
二、同組同質,加速分化
此時已進入八年級上期,我不再按 “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小組構建原則建小組,而依照“同組同質,組間異質,強強聯(lián)合,弱弱互助”的方案重新組建。我不再以分數(shù)為依據(jù),而是讓學習水平、理解能力、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相近的學生組合成組,自由組合,組內推薦組長。結果,班里的13個小組實際上存在三個梯度:第一階梯3個組,第二階梯7個組,第三階梯3個組。三個梯度內部每周量化評比,三個梯度三個評價標準,提倡三個梯度間互相競爭:第二階梯、第三階梯反思昨天、把握今天、籌劃明天,大膽與第一階梯競爭;第三階梯與第二階梯競爭,既參與本階段的量化評比,又參與跨梯度的量化評比。這樣,班里產(chǎn)7phBflSjUqOP1g9SmjSgNysoDpfcCEh8K90omJUN1w8=生了七個評比“單位”,每個評比“單位”均設置一位大組長,負責評比過程與結果公示。
這樣一來,埋怨少了,競爭多了。尤其是跨梯度的競爭,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挖掘了學生的潛能。班里每周都有超過上一梯度的小組出現(xiàn),學生對學習目標與作業(yè)內容的爭議少了,學習的快樂也初步呈現(xiàn)。但是,一學期下來,尖子生脫穎而出,學困生困居原地。我對小組學習還是有疑問,怎樣讓學困生有所改變?我又思考著下學期的改進方案。
三、課堂合作,全員進步
此時已進入八年級下期。我重新設定了建組方案:角色定位、角色招募、多邊選擇、合作互助。我把小組成員身份定位為一位小老師、一位組長、兩位普通組員,在課堂學習中,兩位普通組員為第一、第二發(fā)言人,組長為第三發(fā)言人,小老師為第四發(fā)言人。組長是小組的主要領導者。小老師以老師的身份出現(xiàn),直接向我挑戰(zhàn),他還是指導組長和組員的人。組長和小老師分別與一位普通組員同桌,普通組員接受小老師和組長的領導和幫助。學生淡化以往的習慣、理念、分數(shù)等因素,依據(jù)自己的潛能自由選擇角色。在每一個小組中,我不指定組員角色,而是由小老師招募組長,再招募組員。小老師招募完畢,再招募組長,二者互相選擇,自由組合;小老師和組長定位后,其他學生以普通組員的身份與小老師、組長雙向選擇,組成異質組。
本次的四人合作,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上。課堂競賽常規(guī)化,競賽內容即課堂學習目標,課堂學習以對學、群學為主。學習目標確定后,學生先組內互助,組內無法解決時可以求助他組,他組也無法解決則交由教師解決,課堂達標檢測由組員代表小組交流。基礎知識由第一發(fā)言人、第二發(fā)言人代表小組展示,提高題由第三發(fā)言人代表小組展示,難度題由第四發(fā)言人代表小組展示。課后作業(yè)四個人合作布置。
綜觀我班學習合作小組建設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特點:第一階段,注重培訓組長,重作業(yè)管理,輕課堂合作,組長主動,組員被動。第二階段,注重競賽氛圍的創(chuàng)設,重不同梯級的挑戰(zhàn),輕對弱勢組的幫扶,個別合作組在動,弱勢組沒動。第三階段,注重課堂競賽和過程評價,全員與老師互動,學生開始在學習中構建自我。
由此,我認為,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在課堂上,小組合作的關鍵不是在組長而是在組員,組員合作的關鍵不是在分工而是在組員間的互動,組員間互動的關鍵不是在“兵教兵”而是在“兵學兵”。小組交流展示時,發(fā)言人不只是小組的傳聲筒,他既代表小組更代表個人,這樣才更有利于組員完成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責 編 肖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