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媽媽做完所有家務(wù),終于可以坐在舒服的沙發(fā)上喝杯咖啡,看她一直想看的書了。這時,孩子們吵吵鬧鬧地走過來。
“媽媽,爸爸本來答應(yīng)帶我們?nèi)ベI冰激凌,可是他說手上的工作還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完。媽媽,您帶我們?nèi)グ??!?/p>
媽媽雖然很想繼續(xù)看書,但是看到孩子們迫切的樣子,她想對孩子們好一點,就帶他們?nèi)チ恕?/p>
可是,一路上,媽媽卻不由自主地對孩子們不耐煩起來:
“快一點,自己坐到車里去!”
“別吵,你到底想要什么口味的冰激凌,自己想好了!”
“沒有你想要的口味?那你就要別的好了?!?/p>
“好了,好了,以后再也不帶你們出來買冰激凌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媽媽不是想對孩子們好點兒,讓他們高興的嗎?結(jié)果呢,每個人都是氣鼓鼓地回家。想一想,類似的事情是不是在我們身上經(jīng)常發(fā)生?
警惕
強迫自己“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有危害!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觀念是“父母應(yīng)該把孩子放第一位”。我們通常壓制自己的不滿或者疲憊,盡量去滿足孩子。上面那位媽媽就是這樣。一方面,她覺得她“應(yīng)該”對孩子好一點,滿足他們的要求,讓他們高興;另一方面,她內(nèi)心實際上非常向往留在舒服的沙發(fā)里看書。人的感受是一種客觀存在,沒有人能夠通過壓制來改變自己的感受。這位媽媽的理智和她真實的感受存在著巨大的分歧,而最后的行為暴露了她的真實感受。情緒克制了下去,卻會通過其他渠道爆發(fā)出來。最終,父母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本應(yīng)好好享受一番的,卻在父母的急躁、不滿之下感到更加困惑,更加受傷。
記住
父母也是普通人,不要扮圣人
我們是父母沒錯,但是,不要忘了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并不會因為成為父母而突然從普通人成為圣人。我們有自己的感受,也有自己的限度。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限度。我們的感受我們自己做主。對孩子,我們可以努力做得更耐心一點,“更好”一點,但不是無限度。
如果我們忘記自己是一個普通人,無論什么時候,無論自己是什么感覺,都不再真實率性,把自己的需要拋到一邊,無條件地接受和忍受孩子,隨時為孩子做出犧牲,試圖扮演一個好父母的角色。這樣的父母必定會做出虛假的行動、虛假地接受孩子的要求。而結(jié)果呢,往往以大家的不高興而告終。事情的進展往往是這樣:
放心
放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孩子
因此,作為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捕捉到自己真實的情緒。在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需求之間,尋找到適當(dāng)?shù)钠胶狻2灰J為滿足自己的情緒,而將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二位,就不是“好母親”、“好父親”了。愛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愛孩子。嘗試著告訴孩子自己真實的感受吧,這樣,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作為父母的心態(tài)會變得更為平和,情緒也會更為穩(wěn)定,處理起事情來也會更為合理。當(dāng)我們滿足了自己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下面這位媽媽接受了“如實告訴孩子自己真實感受”的理念,有一次實行了這個原則:
她說,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很興奮地想和媽媽一起玩數(shù)字謎語。媽媽忙了一天,覺得很累。按著以往的做法,她會勉強自己和孩子一起玩。但是這一天,她決定告訴孩子真實的感受。她說:“多多,媽媽有點累。能不能讓媽媽休息10分鐘?”多多立刻不說話了,安靜地坐在一邊。過了很久,他小心翼翼地問媽媽:“媽媽,10分鐘到了嗎?”媽媽非常感動。她感慨道:我們不要低估了孩子,他們也有一顆體貼父母的心。
解惑
“如實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這一理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父母們難免有不少困惑。
困惑1:孩子會認為我們是只顧自己的“壞父母”嗎?
分享 不會。恰恰相反,孩子更喜歡真實的父母。當(dāng)我們告訴孩子真實感受的時候,也給了孩子一個機會,去體諒別人的心情和感受,學(xué)會尊重別人的感受。
困惑2:不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真的那么可怕嗎?
分享 不要以為,自己真的可以很好地掩飾情緒。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往往有自己的看法。有的孩子就會說:“我媽媽很虛偽。她表現(xiàn)得總是那么貼心,實際上她并不是這么想的?!?隱藏自己的真實情緒,會讓孩子覺得很不安。
困惑3:孩子一直很崇拜我,我真的可以告訴他“我其實是個普通人”嗎?
分享 別害怕告訴孩子這一點。父母本人真實生動的經(jīng)歷比起陌生偉人的壯舉,更加貼近孩子的生活,更具有獨特的震撼力,孩子更容易從中學(xué)習(xí)到一些面對坎坷和困境的方法。告訴孩子真相往往會讓孩子對你更信賴。有的孩子會說:“我的父母是了不起的人,他們不像父母,更像是朋友。他們真酷,他們和別人一樣有毛病、會犯錯誤,但我喜歡他們?!?/p>
困惑4:開口拒絕孩子,說自己的真實感受,一開始真的很難。有沒有一些技巧?
分享可以在平時聊天時,或者孩子遇到困難時,就當(dāng)故事一樣,說說自己曾經(jīng)真實的感受,緊張、快樂都可以。比如孩子要參加幼兒園的演出,覺得面對這么多人,很緊張,很害怕。這時家長就可以很坦然地跟孩子說:“是啊,媽媽像你這樣大的時候,也覺得很害怕?!碑?dāng)做父母的開始習(xí)慣坦露自己的心情,就不難表達自己當(dāng)下的情緒了。而且,這樣的親子互動,不僅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距離,也會以自己的例子,給孩子樹立更好的榜樣,給孩子以激勵,何樂而不為呢?
讓我們牢牢記?。何覀兪歉改?,也是普通人。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并且如實告訴孩子,孩子也會學(xué)會尊重你的感受。我們所說的互相尊重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