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丁是19世紀英國著名的女性小說家,她一生創(chuàng)作了六部小說,《傲慢與偏見》是她的代表作,奠定了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雖說經(jīng)過兩個世紀的閱讀與評判,但人們對《傲慢與偏見》的興趣依然不減,此書至今仍深受歡迎,位居英語暢銷書前列,對后世作家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這不僅得益于它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精妙的結構安排,更在于小說獨特的語言魅力。奧斯丁作品的語言多姿多彩,風格多樣,如幽默詼諧、諷刺意味濃厚、極具個性色彩等,這與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自從《傲慢與偏見》問世,人們對它的語言技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作品的語言藝術似乎很難窮盡,總是能給我們帶來別樣的感受。本文主要采用細讀、文本分析的方法,通過對作品中敘述和對話兩種類型的語言,從幽默詼諧、諷刺意味濃厚、個性色彩鮮明、善用白描、平敘等手法、通俗卻深刻等方面探討小說的語言風格特征。
諷刺幽默
《傲慢與偏見》的語言風格最鮮明的是它的諷刺幽默,只要讀過《傲慢與偏見》,都會為它的諷刺幽默藝術效果所折服。奧斯丁此篇小說中的幽默諷刺效果大都是通過結構的多樣變化、詞匯的反復錘煉等達到的。
小說的第一句話就體現(xiàn)出作者語言的幽默,也使之成為英國小說中最富有韻味的一句話: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這就是奧斯丁的幽默詼諧,這句話能讓讀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觀看故事的進展,感受小說的幽默,為全書定下了幽默的基調(diào)。這一效果是通過句法結構的安排和詞匯的精心錘煉達到的。主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語氣莊重,尤其是其中的universally 更增強了嚴肅的氛圍。第一句話中嚴肅的文體會使讀者形成一種期待,認為接下來that后面的主語從句應該闡釋的是舉世公認的真理或者道德觀念。但是從句的內(nèi)容卻與人們的期待完全不相符,原來只是男婚女嫁的凡人俗事。一般來說,文學語言追求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但這種從反面運用這一規(guī)律的句子,會給讀者帶來一種異樣的感覺,引領讀者深思其中的意味。這一語言結構被稱為戲劇性結構,先推高讀者的感受,在快要達到高潮時驟降下來,從而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另外,兩個介詞短語in possession of a fortune與in want of a wife,從結構上來說是對稱的,但表達的意思卻截然相反,把兩者放在一起給人帶來滑稽、幽默的效果。這是奧斯丁語言幽默風格的集中體現(xiàn)。從句法結構上來說,末章的第一句話:Happy for all her maternal feelings was the day on which Mrs.Bennet got rid of her two most deserving daughters.與開頭第一句話相對應,也是借助句法結構的安排給讀者帶來一種期待,讓讀者急于想知道班納特太太的高興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后面的從句突轉(zhuǎn),給人一種愕然的感覺。主句把Happy放在前面,讓人先感覺到愉悅,但從句采用了got rid of...daughters一說,兩者形成褒貶對比,喜悅的氛圍突然降下,帶來高峰突降的效果。當時的英國社會里婦女沒有財產(chǎn)繼承權,她們的生活質(zhì)量完全要依靠婚姻,這對于班納特太太來說是非常大的精神負擔,因為她有五個女兒,而兩個她最寵愛的女兒終于要嫁入朱門了,班納特太太欣喜若狂,描述班納特太太的心情時,作者通過句法結構的巧妙處理得到了幽默諷刺的效果。
文學創(chuàng)作中句子結構有著很強的表現(xiàn)力,英語中的句子結構有復合句、簡單句、并列句等,但是這樣的分類并不是說復合句一定是長句,簡單句一定是短句。長句的結構曲折,適合表達復雜的概念,短句具有清晰、直接的特點,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者常采用短句形式。《傲慢與偏見》對句子的處理獨具特色,出現(xiàn)激辯、高潮的場面時,小說語言就以長句為主,還多采用從句結構。如伊麗莎白拒絕表哥求婚的話:I do assure you that I am not one of those young ladies(if such young ladies there are )who are so daring as to risk their happiness on the chance of being asked a second time. I am perfectly serious in my refusal.——You could not make me happy, and I am convinced that I am the last women in the world who would make you so.用長句和從句表達復雜的意思,語氣是客觀的,但句子的氣勢增加了不少。在句子中奧斯丁也常用對偶結構,來對照兩個相反的事物或思想,或者比較相似的事物之間的細小差別。如Her father, contented with laughing at them...and her mother, with manners so far from right herself,was entirely insensible of the evil.在這個對偶句中,作者并不追求逐詞逐句的工整,而是兩個分句相互對照,前后呼應,風格上顯得大方。
奧斯丁對句子結構的運用達到了嫻熟的地步,她筆下的句子善于變化,風格多樣。在《傲慢與偏見》中不僅常用長句,還巧用短句。如Lydia’s voice was heard in the vestibule;the door was thrown open,and she ran into room.這個句子由三個短句構成,顯示了麗迪雅忽然而來的動作過程,這樣安排句子能使結構達到緊湊而精練的效果。在奧斯丁筆下,短句不僅用來描寫外部行為,還是刻畫人物心理的有效方法。《傲慢與偏見》中諸如這樣的句子有很多,并不是偶然現(xiàn)象,奧斯丁常采用這種句子結構來表達快速變化的畫面,描寫瞬間的情景,這樣能避免過多采用類似結構使文章顯得單調(diào)。
《傲慢與偏見》中的句子結構還顯示了奧斯丁在語言運用上的另一種特色,那就是交叉使用長短句。長短句交叉使用能達到特殊的效果,長短句的使用效果我們要通過段落間的應用來分析。本文以小說第三章的開頭四段為例進行分析,這四個段落總共有二十個長句,最長的一個句子中達到了九十一個詞,最短的只有五個詞,半數(shù)以上的句子長度均在二十到四十個詞之間,所以整體上來看這幾段的行文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寫班納特母女衡量賓利時的滿意程度,奧斯丁僅用Her report was highly favorable. 聽說賓利先生要來參加舞會,急于尋覓金龜婿的班納特母女特別高興,奧斯汀用簡短的Nothing could be more delightful來描述,從常規(guī)長度的句子突然跌到超短句,并突出了短句,使讀者直觀地感覺到班納特母女心動且馬上就要采取行動了!接下來奧斯丁用短句來寫賓利及其姐妹,然后又采用超長句子描述達西,這就使達西一下子成為讀者關注的焦點,達西剛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就表現(xiàn)出高傲的性格,對眾人的討好不屑一顧,跟活潑的賓利形成鮮明對比。奧斯丁在句法結構上的獨特安排,給讀者和賓客帶來截然相反的期待,前后落差達到了較好的幽默諷刺效果。
對話極具個性
《傲慢與偏見》中的對話富有個性特色,本書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性格塑造等都是通過對話完成的。《傲慢與偏見》中的對話風格多樣,具有獨特的個性,達到了文如其人的效果,只要小說中的各個角色一開口,我們就能看出這個角色的身份性格特征。麗迪雅常常一開口就是Make healthier,stronger,more lively等這樣的俚俗句子,讓人看出她的淺薄與俗氣。達西在對話中常咬文嚼字,如“I cannot comprehend the neglect of a family library in such days as these”來彰顯不凡出身?,斃蛟趯υ捴谐R?jīng)據(jù)典,給人一種書生氣。班納特太太喜歡夸張,談吐中喜歡尖聲叫嚷,極具個性。女主角伊莉莎白說話最具特色,有時候喜歡用通俗的口語,有時候也喜歡遣詞造句,使用書面語,顯示出其閱讀廣泛、聰明機智、討人喜歡的特點??傊栋谅c偏見》中的每個角色在對話中都有自己的特色,這給本書語言增添了很多情趣。
開頭一段話奧斯丁就體現(xiàn)了她用對話來刻畫人物性格與形象的意圖。班納特太太與班納特先生之間的對話:“What is his name?” “Bingley.”“Is he married or single?”“Oh! single, my dear, to be sure! A single man of large fortune;four or five thousand a year...”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班納特太太求婿心切,滔滔不絕地向丈夫說著賓利先生到來的消息,從中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性格形象。班納特太太把賓利的到來看成是女兒的福音,請丈夫前去拜訪。班納特先生看出了太太的心思,卻佯裝不理解,反應很冷淡,并用一系列的問句來表達他的冷嘲熱諷,班納特先生的形象也就表現(xiàn)出來——愛挖苦人但又明察事理、頭腦清醒。班納特太太對丈夫“不明事理”的反應充滿了埋怨,感到了憤怒。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兩人的性格凸顯出來,班納特太太頭腦簡單且愚笨,聽不出班納特先生的挖苦,又愛嘮叨,是一個典型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婦女形象。
最具有喜劇色彩的對話是伊莉莎白與達西之間的對話,他們第一次見面時,達西覺得伊莉莎白不錯,但伊莉莎白因為達西態(tài)度的傲慢對他產(chǎn)生了偏見,因此兩人之間的對話隱藏著玄機?!癉o not you feel a great inclination,Miss Bennet,to seize such an opportunity of dancing a reel?...I heard you before;but I could not immediately determine what to say in reply.You wanted me,I know,to say ‘yes’that you might...”這段話是達西邀請伊莉莎白跳舞時說的。達西想接近她,但由于他高傲的性格,他在邀請時使用的語言不妥當,如其中的reel這個詞,帶有冒犯人的意味,這是因為reel是一種鄉(xiāng)里人的舞蹈,還沒有為上層社會上的雅士淑女所接受。達西在這支舞時邀請伊莉莎白,會讓伊莉莎白產(chǎn)生誤解,認為達西笑話她不夠高雅,就好比是鄉(xiāng)下姑娘。句子中的great inclination也得罪人,可能會讓伊莉莎白認為達西覺得她舉止輕浮,有失端莊。另外句子的語氣不太合場景,當時男女主人公是剛剛相識,應該用一些比較婉轉(zhuǎn)禮貌的句式,但達西使用的句子是熟人之間用的,顯得隨隨便便。這使伊莉莎白滿腔憤怒,反唇相譏起來。兩者的性格沖突是逐步加深的,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越深,沖突就越明顯,當達西向伊莉莎白求婚時,伊莉莎白的憤怒達到了極點,但還是強忍怒火用平靜的語氣回復了他。這次回復采用的是嚴肅拗口的復合句,有著濃厚的書面語的痕跡,主要是譴責達西不夠真誠,不管他以何種方式求婚,她都會給予拒絕:“I have never desired your good opinion, and you have certainly bestowed it most unwillingly...You could not have made me the offer of your hand in any possible way that would have tempted me to accept it.”句式上的生硬表明人態(tài)度上的生硬,奧斯丁用這樣的句子來反映出說話人的心理特征。因此,當兩人冰釋前嫌,伊麗莎白明白自己錯怪達西時,就采用了自然的句子結構:Oh!Do not repeat what I then said.These recollections will not do at all.伊麗莎白的話此時就顯得直率、活躍。
為了突出語言上的特色,奧斯丁在《傲慢與偏見》中使用的詞匯也很有講究,即對話中的詞匯復現(xiàn)。一般來說,語言力求簡潔,避免重復,但為了達到突出的效果,可以特意重復。詞匯復現(xiàn)對塑造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jié)具有重要作用。如賓利與達西都是文中說的有錢的單身漢,兩人第一次在舞會上公開露相,進行了對話,Bingley:I must have you dance. I hate to see you standing about by yourself in this stupid manner...賓利與達西終于公開露面,他們的形象給人深刻的印象。賓利話語中的uncommonly pretty , pleasant girls,the most beautiful creature(Jane), agreeable (Elizabeth)相互替換,顯示出賓利先生隨和的個性,贏得了大家的好感。而達西反應冷淡,他所用的detest, insupportable, punishment等詞則刻畫出達西的傲慢與自以為是。
獨白也是《傲慢與偏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用來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激烈的思想斗爭。如伊莉莎白漸漸認識到由于自己的偏見,錯怪了達西,她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強烈的震動,作者采用了獨白方式,獨白中的句子短小、節(jié)奏緊湊,反映了伊莉莎白內(nèi)心的起伏。句子結構中采用三個I,who等省略結構,這樣的句子更具有分量,突出了伊莉莎白的自責。
《傲慢與偏見》中的語言風格多樣,奧斯丁通過句法結構來表達諷刺幽默的風格,采用個性化的對話表達人物性格、推動故事情節(jié),她對語言的運用達到了自如、嫻熟的程度,這也是《傲慢與偏見》一書經(jīng)久不衰地受到人們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M].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of World Literatur,Inc.1961,New York and Toronto. 本文《傲慢與偏見》一書的英文例句均引自此版本。
[2]劉愛華.《傲慢與偏見》人物對話中的詞匯復現(xiàn)[J].淄博師專學報,2006(3).
[3]史青玲.淺談《傲慢與偏見》的語言風格及其在翻譯中的再現(xiàn)[J].德州學院學報,2004(5).
作者簡介:
初春玲(1971— ),女,遼寧大連人,上海海關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二語習得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