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兩輪對高中語文新教材整合與運用課題的積極研究和認真實踐,有幾點收獲,希望能與還在新課程教學中苦苦摸索的老師們交流,更好地解決時間緊、任務重的矛盾。綜合來看就是處理好三種關系,做好三種整合。
關鍵詞:新教材;課時緊;合作探究
一、對語文課程三維目標的關系要準確把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始終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課程目標采用三個維度的設計。語文教學必須堅持三維目標的共存與共融方得新課程的精髓,方能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整體功能。當然,在不同課文、不同課時的教學中,三維目標的確定可以各有側重,但絕不能彼此割裂或者顧此失彼??墒俏覀冊谄綍r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往往面面俱到,尤其是在各種語文教學競賽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的體現(xiàn)更成了評價的第一標準,教師既要忙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又絕不敢忽略了對一些語文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和訓練。因此我們常??吹交蛴纺[不堪或蜻蜓點水的語文課。
二、處理好教材和拓展遷移的關系
新課程旗幟鮮明地提出加強語文的實踐性,加強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拓寬了語文課程資源的外延。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大膽延伸,不斷拓展,課堂教學不再囿于教科書所規(guī)定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生活體驗和閱讀經(jīng)驗,自覺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課堂教學的信息含量大大豐富。老師們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這是一個非??上驳囊彩侵档每隙ǖ淖兓N覀冊谡n堂教學中一方面要適當?shù)匾M相關的課程資源,如課前指導學生搜集資料,課中插入相關資料、文章的閱讀,課后推薦讀物,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更要用好教科書,要憑借教材培養(yǎng)學生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的能力。我們一定要避免出現(xiàn)忽略教材內容、要求,忽視對文本的研讀,過早、過多地補充其他內容或過多安排與學習語文關系不大的活動的做法。作為語文教師,這就是華而不實、收效甚微的一堂課。
三、設計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以此全面取替過去課堂上的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但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首先是關于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幾種現(xiàn)象很常見:一是合作討論內容不合理。小組合作必須是學生單個無法解決的一些問題,這才有合作學習的必要。但常常是討論,內容沒有什么含金量,不需要小組合作,但為了老師的要求,在不值得討論的地方開始合作討論。二是討論時間不合理。有的討論時間過少,學生無法充分展開,討論成了擺設,走了過場。三是合作討論的形式有的過于單一。只要老師一宣布討論,學生便唧唧喳喳說個不停。有的一堂課討論形式又花樣太多,老師不能夠結合現(xiàn)實的教學情境,研究并選用最為有效的合作方式。這實際上成了一堂討論無序的課。
因此,必須做好三種整合。
1.做好單元教學的整合與單元教學順序的調整
高中語文新課程采用了模塊設計方式,設置了必修課模塊和選修課模塊,構成了相對完整而又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這就要求教師要形成綜合性的內容體系,通過模塊的綜合化實現(xiàn)課程內容的整合。在必修課與選修課之間,模塊與模塊之間,建立合理的邏輯關系,對現(xiàn)成的教材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增減,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2.考測與個別板塊的靈活有機結合
必修課后的表達交流和梳理探究兩個板塊可以說是新教材編寫的亮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重視弘揚培育民族精神,注重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墒菂s因教學時間緊老師們往往就放棄這兩個板塊的教學,實在可惜。我們把名著導讀與表達交流進行整合,以名著為依托,以其后的探究與思考的問題為核心,來完成表達交流的主題寫作。因為要寫作,學生就要認真去讀,而這又恰好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與素材,二者相輔相成,可說是事半功倍。
3.以校本資源的開發(fā)來整合高中古詩教學
相同題材不同教法可以整合,相同教法不同題材也可以整合……我的感受是,沒有整合就沒有高品位的反思。作為一線教師,通過自己對教材的鉆研,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促成獨立選文之間的融合與交流,形成一個學生、教師、教材之間的互動的格局。這樣的整合,于教師而言,是創(chuàng)造性地教;于學生而言,是創(chuàng)造性地學。
我們編寫了校本課程《詩海漫步》,將必修和選修中的所有古詩按題材由易到難重新分類。每類詩歌從特點到來源,從詩人軼事到名句的賞析,娓娓道來,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學習詩歌,領悟詩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先是愛上了對對子,后來學著自己寫格律詩,最終還成立了詩社。他們的一些優(yōu)秀的詩歌又編寫在了校本課程的實戰(zhàn)演練篇中,這是老師們最初沒料到的。
其實,不但教師可以整合教材,學生也應該主動地構建和生成教材。新課程改革呼喚教材的變革,使經(jīng)常由老師來幫助學生完成的教學拓展變成學生在求知過程中自己主動的發(fā)現(xiàn)和探究。讓語文教材立體起來,讓語文教學靈動起來,讓新教材的精神真正體現(xiàn)出來,這才是教改的真正意義。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