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推行素質(zhì)教育,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康教育已經(jīng)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
關鍵詞:中小學生心理素質(zhì);自尊心;素質(zhì)教育活動;健康教育;中小學教育
自尊即自尊心,是指尊重自己,不向別人卑躬屈節(jié),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是對自己的積極的情感體驗。自尊對人的一生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是人生觀、價值觀、幸福觀等方面的立世基礎。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教師和學生之間發(fā)生這樣那樣的矛盾沖突,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活動中往往會出現(xiàn)激動的情緒,對學生當眾挖苦、譏諷的現(xiàn)象,這就是無視學生的自尊,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從而違犯了教育規(guī)律,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一、保護學生的自尊,就是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
著名教育家韓鳳珍曾經(jīng)說過:“難教育的孩子是失去了自尊心的孩子,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珍貴的東西——自尊心?!边@一語道出了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何等重要,學生在成長中,自尊尚未形成,需要學校教師的培養(yǎng)和呵護。在少年兒童時期,學生好比含苞欲放的花蕾,又像一棵棵小草,教師就好比花園里的園丁,能為花草擋風遮雨;在學生天真無邪的童話世界里,老師是學生心目中最崇高、最偉大的人,猶如他的爸爸媽媽,甚至勝過爸爸媽媽的說教。學生的喜悅、憂傷和自豪都愿意和老師一起分享,所受的委屈和心中的各種矛盾都愿意毫不保留地跟老師說得一針見血,老師是學生最信服、最尊敬的人。有一次,班級里突發(fā)學生偷竊事件,全班同學瞬間傳言,竊竊私語,你猜我疑,于是我立刻辟謠,既沒有在全班學生中主張清查小偷,也沒有疾聲批評,而是靜心沉著查清事情的原委,找到犯錯誤的學生進行個案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認真分析原因,針對偷竊行為的發(fā)生與家庭教育不良及學生個人缺乏自制力有關進行教育,弄清學生偷竊行為的動機而對癥下藥,采用了承諾保密原則,引導學生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對犯錯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消除學生不良行為的苗頭,既解決了學生保證不再犯的問題,又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相反,如果不分青紅皂白,枉為論斷,讓學生你盯我說,查出的犯錯學生可能再也抬不起頭,伸不直腰。倘若處理不當,任其發(fā)展,犯錯學生可能會破罐子破摔,長大后可能成為大偷的惡習,釀成大禍的根源。人不自愛,無所不為,教師在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呵護學生幼小的心靈,堅持正面教育,杜絕心理打擊,精神嘲諷,說不該說的話,做不該做的事。
二、保護學生的自尊,就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在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成才的目標不只是單一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人,才能追求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等都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學校教育理應同時把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作為重要目標,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健全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長。培根說過:“讀書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弊鳛橐幻處煟瑫r時刻刻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尊表現(xiàn)和人格魅力的慧眼,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課堂上,學生對有些問題不能立刻回答,諸如回答不上或者是說話吞吞吐吐,少數(shù)教師可能在這個時候就會急躁地說:“你真笨!你真不聰明!哪里有這樣傻的人嘛!上課都聽到什么地方去了!”等等言辭,看起來是對學生提問的評價,認為這樣的批評會有激勵作用,可以讓有志氣的學生奮發(fā)努力。但從另一側(cè)面,教師對學生的這一評價,也在無意中責罵了學生,是對學生的侮辱和歧視,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學生的人格就得不到健全的發(fā)展。如果老師對學生的回答總是評價為“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能干!老師為你的回答感到高興!請問你還有什么不同的意見嗎?大家給他鼓鼓掌!”等親切的語言,一定會讓學生上課動腦深思,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教學效果更加良好。少年時代的周恩來在他的老師課堂提問他時,從座位上站起來,莊嚴而響亮地回答:“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老師贊許地點頭,同學們也向他投向敬佩的目光,這是他從小熱愛祖國,追求真理的幼稚自尊,確立了他人生成長的定位人格,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長大后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中國的崛起嘔心瀝血,艱苦奮斗,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成為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老師那瞬間的點頭稱贊和同學們的敬佩目光,給予了他比較健全人格的豐富內(nèi)涵,自信、抗挫和堅韌不拔,昂首做人的毅力。
三、保護學生的自尊,要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
新課標中指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充分體現(xiàn)尊重,民主平等,和諧與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學生是人,不是生產(chǎn)車間在線產(chǎn)品,而是一個個具有鮮活生命和豐富思想的人。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師生民主、平等、和諧關系的確立,是保證教學活動成功的關鍵。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認為,老師是教育過程的主宰者和統(tǒng)治者,是“師道尊嚴”的形象代表,強調(diào)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被動地位。難怪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學生在家里向來百依百順,但在老師面前,就是父母的話也不愿意聽從,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權威的表現(xiàn)。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有自尊地體驗固然重要。“如果一個學生總是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學生總是生活在激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苯處煹慕逃袨闀r時刻刻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tài)度。由此看來,做教師的應該轉(zhuǎn)變教師角色,深入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共處同一片藍天,同一片視野,既要當好學生的良師,又要做好學生的益友,了解學生的點滴進步。學生在這樣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才會喜歡老師,親近老師!
四、保護學生的自尊,還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
學生在學習期間,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校園里,校園環(huán)境的氛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無聲的教科書,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有利于建立學生的自我欣賞,學生因受到別人的尊重而尊重他人,受到尊重而自尊自愛。學生美好情操的陶冶,純潔心靈的塑造,健康完美的健全人格的形成,都離不開校園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在良好的集體里,自尊心是很容易培養(yǎng)起來的?!?/p>
人的發(fā)展需要自尊相伴,自信相依,人格相隨。著名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身為教育工作者,就要對每一位學生都要寬容,豁達。同情那些缺少天賦而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真誠地用愛心去喚醒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感,不斷排除學生的煩惱和悲傷,以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狈粗?,無視學生自尊的行為,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甚至毀壞學生的一生前途。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區(qū)四面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