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紹
從最近幾年的聽說人機測試情況來看,很多學生由于聽不懂內(nèi)容,或沒有好的聽力答題技巧,導致失分慘重。然而如何從實際教學條件出發(f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提高聽力教學的質量,成了擺在我們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二、案例呈現(xiàn)
2012年下學期換了全新的牛津英語教材,內(nèi)容較以前的有了很大改變,特別是綜合技能這一板塊的變化最大,不僅前面的聽力聽和寫內(nèi)容都換了,而且speak up部分比以前更為豐富了,重點句型也多了。以下本人就7A Unit 4 的Integrated Skills這一課時的教學實踐進行一個梳理: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小學里已接觸一些交通方式和建筑,本課主要是進行拓展,讓學生在聽、說、讀、寫中熟練運用重點句型和短語,真正達到學以致用。
能力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教學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結合實際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合作精神。
策略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合作并通過實例滲透聽說教學,讓學生進行交流,真正學以致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有關“上學、上班、出行”等交通方式表達,及花費時間做某事的句型。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熟練運用重點句型。
(三)教學方式
情境教學法、活動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1.課堂導入
這節(jié)課的聽力內(nèi)容語速很快,而且要求學生填寫內(nèi)容的順序和聽力內(nèi)容不一致,考慮到學生在準備Free Talk內(nèi)容時很難剛好涉及該課重難點,所以本課導入時我改變了一下模式,我向課代表申請做今天的Free Talk,當然我也準備了獎品。我在導入時設計了對我家出行方式的介紹:然后我就上面的演講內(nèi)容拍了一些照片做成幻燈片,并且設計成兩種題型給學生回答:
Task One:True or False?
(1)It’s a long way from my home to my school.
(2)I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
……
任務一很簡單,我特意在設計題目時變換了句型,讓學生通過簡單的判斷,了解go to school/work on foot/by bus/by bike可以替換成walk to school/work或ride a bike to school/take a bus to school/work,學生輕松就答對了所有的題目,收獲頗豐。
2.呈現(xiàn)
接著任務一,我又設計了幾個回答問題,問題形式多樣。
Task Two:Answer Questions:
(1)Is it a long way or a short way from my husband’s office to my
home?
(2)Does he get up late?
……
由于有了剛才判斷題的鋪墊,學生回答起來并不難,回答時我刻意讓學生用整句回答,練習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等重點內(nèi)容。問題的回答實際上也就呈現(xiàn)了本課重難點內(nèi)容,從導入引入到呈現(xiàn)步驟,為后面做了很好的鋪墊。
3.聽力練習
PartA1:配對
先就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個話題和學生稍微交談一下,幻燈片設計一些情境,我事先板書重點詞組給學生提示,幫助學生正確表達,用紅色粉筆突出“三單”變化。
接著導入Millie,Amy,Sandy怎樣上學。備課時我考慮到聽力內(nèi)容順序和課文圖片順序不一樣,事先暗示學生聽時關注對話時稱呼的人名,讓他們迅速找對人物,然后對號入座,在做了這樣的準備工作后,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時效果很好,只有兩個同學沒有關注人名,光顧著書上的圖片順序填寫錯了。
PartA2:填表
讓學生結合Part A1所選的答案進行填寫,由于事先操練充分,學生完成這部分時只用了2分鐘,且正確率很高,接著我讓學生通過再聽完成右面的how long does it take?少數(shù)同學不會拼minute,所以我特別練習了it takes her 30 minutes/half an hour to get to school by…句型多次,鞏固后學生就沒問題了。
……
三、反思和今后的改進
針對同事們的寶貴建議,我進行了認真歸納:以后的教學設計中要盡可能地科學安排時間,防止略顯倉促的情況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合作的力量,在加強聽力訓練的同時,要強化說的訓練,讓學生有15分鐘左右的時間來練習Speak Up。今后的Free Talk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考慮讓學生用對話或小短劇的形式進行表演,所謂“變則通”吧。
所以教無定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繼續(xù)一邊教一邊學,學無止境,不僅是對學生,更是對我的不斷鞭策和鼓勵!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武家嘴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