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感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數(shù)學作為自然科學的皇后,它主要運用理性,以理服人;同時,它作為一門藝術,更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運用情感,以情感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心理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尤其在農村寄宿中學,學生缺乏關愛,缺乏自信,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因此,更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刺激學生的心理情感,通過恰當?shù)耐緩胶头椒?,激起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優(yōu)良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從而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情感;寄宿制;激情;形象;和諧
“情感教育是雨露,唯有及時,方能滋潤求知若渴的眼神;情感教育是河流,唯有奔流,方可連續(xù)春去秋來的變幻;情感教育是大地,唯有包容,才能承載喜怒哀樂的情懷……用愛心呼喚求知欲,用情感點亮人生?!鞭r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作為教師,一方面,只有把關愛置于首要位置,才能激發(fā)無窮的魅力,找到正確的途徑,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來自教師自身的情感體驗,課堂上,教師飽滿的熱情,具體形象而又準確的語言,得體的教學方法;課堂外,師生打成一片,和諧共處都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要學會運用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知識,不斷地探索課堂教學中情感教授的藝術。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點燃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激情。
一、營造和諧的數(shù)學課堂氛圍,以赤誠的愛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數(shù)學課堂應當重視學生的情感流露,營造令人輕松、心情愉悅的課堂氛圍。課堂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讓學生得到受尊重的感覺,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對教師的信賴感;而緊張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對學校產生恐懼和逃避心理。因此,數(shù)學課堂要面向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各方面表現(xiàn)都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某方面處境不利的學生,都需要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要真正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成長的數(shù)學課堂環(huán)境,需要我們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付出努力。曾經對本校的1000多名學生進行調查,有79%的學生家長在外打工,34%的學生是和年邁的長輩或親戚住在一起的,彼此之間缺乏親情和溝通,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問題往往容易出現(xiàn)狂喜或暴怒、自滿或頹廢等兩極性情感,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時,對其概念、理論、方法等,并不是無動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種不同的態(tài)度,會有各種復雜的內心體驗。因此,教師需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這不僅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其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也是有益的。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發(fā)揮、發(fā)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樂園。因此,重視課堂氛圍,將是學校數(shù)學教育的一條高效、獨特而亟待開發(fā)的途徑。
二、巧妙地建立師生情感場
1.師生必須建立一種和諧的“情感場”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為此,教師必須樹立威信,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寄宿制學生缺乏安全感,有些表現(xiàn)出輕信,有些對別人不信任,要在這些學生中樹立威信,教師必須尊重、愛護、體貼學生,能夠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人正直、誠實守信和樂于奉獻。這樣,學生會對教師產生一種尊敬、愛戴、欽佩的情感回報,在這個情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確信教師教導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對于所傳授的知識必定認真領會,對于其諄諄教導,也會言聽計從,從而師生的感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產生共鳴。
2.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情感場”的作用
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試想沒有生機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呢?沒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觀眾首先得陶醉自己,學生的思維一旦和你協(xié)調融合,那么教學效果一定不會差。
三、用生活實例滲透情感數(shù)學教學法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例如,我在教“數(shù)學歸納法”這一內容時,學生對數(shù)學歸納法的定義很難理解。于是,我講了一個春節(jié)放鞭炮的例子。假設鞭炮無限長,點燃第一個炮竹響過,接下來炮竹便一個接一個地響起來。通過實例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寄宿學生因遠離父母,自身生活能力相對較強,對許多生活中的實例有親身的體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舉實例他們能更好地理解。課堂上難免有許多疑慮和困惑,這些難理解的概念、復雜的公式、抽象的符號及難懂的邏輯推理,教師除了用口、手、耳、目通過示范、模仿來傳遞信息,還需根據(jù)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困難,運用生活中的實例,審時度勢,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自己擁有的教學藝術,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有用的,不是外部強加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他們就會樂意地參與課堂教學中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人、培養(yǎng)人的工作是一份十分艱巨的工作,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從舊的教育模式中解脫出來,適應新的教育要求。新的教育要求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和情感,因材施教,融合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yǎng)、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情感、塑造健康人格。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