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花的事業(yè),根的工程。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喜愛學生,尊重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真正使他們找回獨一無二的自己。
關鍵詞:事業(yè);工程;品行
教育是花的事業(yè),根的工程。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苯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教授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更要讓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正確、嚴謹、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清華大學校訓所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一、高尚師德樹楷模
班主任的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
為此,作為教師應該時刻嚴于律己,因為一個嚴于律己的人,一定是一個懂得自愛、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更應該用“師德”標尺時刻衡量自己的職業(yè)道德水準,約束自己的言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學生的楷模,爭做符合社會要求,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民教師,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二、人文環(huán)境蘊品行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一段發(fā)人深省的話:生活在批評中的孩子,學會譴責;生活在敵視中的孩子,學會好斗;生活在恐懼中的孩子,學會憂心忡忡;生活在鼓勵中的孩子,學會自信;生活在關愛中孩子,學會關愛他人。可見,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是何等重要。
1.家庭式和諧班級氛圍的營造
師愛是一種高尚的感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尊重,是理解,是寬容,是一種鞭策、一種激勵,更是一面旗幟。工作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與學生接觸、交往。課間飯后,聊天說笑;遇到困難,及時出手相助;產生思想問題,主動做知己,并站在他們的角度換位思考;與家長密切溝通,做讓孩子貼心,讓家長放心,讓領導省心的教師。
2.班風正,學風盛
制訂一套個性化的管理制度,讓班級管理充滿“人情味”。俗語說:“沒有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班級管理要做到真正的民主、平等、公平、公正、公開。讓學生心悅誠服,他們才能自覺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
3.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
與學生平等相處,師生在不斷摩擦碰撞中一起成長。放下架子,不但沒有失去同學的尊敬,反而更加贏得了他們的擁護和愛戴。
三、課堂陣地育品德
德育滲透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利用語文課堂進行德育滲透,需要以課文為主要導航工具。面對教材中那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教師需要用心靈去同作者對話,同學生對話,真正將德育滲透到課堂的環(huán)節(jié)之中,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用優(yōu)美的語言感染學生
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它的特殊性,優(yōu)勢就在于其教學內容以文學作品為主。一方面要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要使學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lián)系,得到情緒體驗。而思想感情的升華,又促進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理解,實現(xiàn)了語文能力與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為地割裂語文教學與德育滲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盎然的興趣中得到道德與美的陶冶。
2.用偉大的人物形象影響學生
語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字精美的文章及一個個鮮明感人的形象、一顆顆純潔美好的心靈,都是學生的指路明燈。教學中不但要用道德知識去武裝學生的頭腦,還要引導他們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指導和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并使之成為良好的習慣。
3.聯(lián)系實際進行德育啟迪
語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質精美的文章,給了學生無限的思維啟迪,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增長了知識。作為教師我們要注意引領他們學以致用,讓他們逐漸聰明起來,逐漸長大,成熟起來,成為新一代合格的建設者。
4.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德育熏陶
情境教學是教師根據(jù)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的語言環(huán)境,激起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在愉悅中受到教育。寫景的文章,可以配以掛圖或利用現(xiàn)代媒體來再現(xiàn)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
語文是一個古老的學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孕育孩子們開創(chuàng)未來事業(yè)的精神,夯實人生成功的基礎。
教育的藝術就是使學生喜歡你,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讓學生在享受知識的同時,感受教師的人格魅力。教育的本質就是要喜愛學生,尊重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真正使他們找回獨一無二的自己。
參考文獻:
[1]章新建,康莊.論陶行知的教育思想[J].四平:吉林師范大學學報,1980.
[2]潘涌.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中心[N].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00.
[3]王鐵軍.讓道德教育煥發(fā)生命的活力[N].北京:中國教育報,2001.
(作者單位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qū)東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