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作,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寫作、獨立寫作的習慣,興趣是不可缺少的前提,學生只有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真正體會到作文的樂趣。
一、開展競賽
競賽氛圍能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中學生很重視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地位,開始塑造并完善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個體形象。我抓住這一心理,設立了口頭作文課,增加了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在每次口頭作文課都認真準備,為的是發(fā)言時能獲得成功。口頭作文后集體講評,評出最佳者,然后讓學生把口頭作文轉化為書面作文張貼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價值,這樣不僅使作文課本身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而且也使學生養(yǎng)成了“爭強好勝”的意識。
二、肯定成績,讓大多數(shù)學生在享受被賞識的歡樂中尋求對自己價值的積極認可
在批改作文時,盡量挖掘文中的優(yōu)點,對寫得好的字、詞、句、段、篇都寫下評語,指出其妙在何處,使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和進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有時候越是好的文章就越要提出高要求,使學生既感到鼓勵,又不自我陶醉,自我滿足。對于那些較差的作文,也要盡量發(fā)現(xiàn)它的閃光點,予以肯定,實在無可取之處的,就指導學生重寫或仿寫,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也會慢慢地對作文產生興趣。
作為教師,不但要注意拔尖的個體,還要善于顧及大眾群體,特別是弱勢群體;只要有優(yōu)點就及時給予褒揚,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增強其寫作信心。對學生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循循善誘,耐心說理,切忌批評打擊,學生才易于接受。曾經有一個學生,學習很認真,而且其他學科的成績不錯,唯獨作文不管怎樣寫,總是進步不大,為此,他認為自己天生不是寫作文的料,對寫作文失去了興趣。我意識到這是一種明顯的自卑心理,于是我用聊天式的、朋友式的語氣跟他交談,幫助他分析原因,尋找突破口,共同解決問題,讓他消除了自卑感,結果在中考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一級學校。
學生是寫作的主體,只有把作文命題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作文的主動性。我每次作文都不搞統(tǒng)一命題,采取不同方式盡量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蚴墙處熋胺秶?,學生命“題目”;或是學生討論,集體命題,教師擇優(yōu)選題;或是教師只提出要求,學生自由命題,自行作文。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命題注意以學生生活為基點向外輻射,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寫作倉庫,解決作文無話可說的問題。有時也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式寫作,那就是通過命題讓學生借鑒課文中作者的觀察、取材、立意、謀篇、布局及語言特色和寫作方法等。如,學了朱自清的《背影》和季羨林的《永久的悔》后,讓學生寫一篇有關父子之情、母子之情、手足之情等反映家庭親情生活的記人為主的敘事散文《媽媽(或爸爸、爺爺)的手或身影》等。有時,學了幾篇課文后再結合起來仿寫。如學了《中國石拱橋》《北京立交橋》《故宮博物院》《蘇州園林》等后就仿寫《家鄉(xiāng)的橋(或某建筑物)》等。這樣的作文命題,雖然有按圖索驥之嫌,但學生較樂意寫,便于落筆,不至于沒有依據(jù)出現(xiàn)“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現(xiàn)象。以課文為范文,遷移思維,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寫作,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嘗到了寫作的樂趣,增強了寫作的信心。
在寫作課上,我堅持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氣氛,鼓勵學生大膽寫作,破除畏難情緒,允許學生大膽設想,敢于質疑,敢于求異,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思維,鼓勵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與交流,提倡學生寫有個性的文章,不人云亦云。由于作文命題是師生共同協(xié)商,注重了針對性、多樣性和趣味性;注重了寫作主體特征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使寫作和張揚個性、表現(xiàn)自我聯(lián)系起來,“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因而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有個性特色,富有靈性。這樣就調動了學生寫作的情感,有力地激發(fā)了學生作文的興趣,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葉圣陶說:“學生在學校里不能像一只張著口的布袋專等教師們把一切應該學的東西裝進來,必須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就應該營造濃厚的寫作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變要他學為他要學。二十多年來,我正是堅持這樣的作文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 廣東省興寧市龍?zhí)镏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