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9年12月31日,我校申報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日記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研究》,2010年1月20日,經(jīng)課題主持人劉加民(共青團中央《中學生》雜志社編輯)批準立項。通過課題組成員兩年多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指導學生堅持撰寫日記,是培養(yǎng)閱讀興趣、規(guī)范書寫習慣、提高自學水平、強化自制能力等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課題研究;指導;撰寫日記;成長;良好習慣
2009年12月31日,我校申報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日記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研究》,2010年1月20日,經(jīng)課題主持人劉加民(共青團中央《中學生》雜志社編輯)批準立項。兩年多來,我校課題組成員同心協(xié)力,分工負責,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指導學生堅持撰寫日記,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筆者作為課題研究成員,與同事們共同見證了日記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將課題組的研究成果“收錄”于心,歸結如下:
一、指導堅持撰寫日記,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哲學家周國平對于堅持撰寫日記的感觸是:“我認為能寫字的人就應該經(jīng)常寫日記。對我?guī)椭畲蟮氖莾杉虑?,一件是看課外書,另一件就是寫日記,從小我就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我發(fā)表作品很晚,直到41歲才發(fā)布我的第一部作品,在這以前一直沒有真正的作品發(fā)布,但我可以說是從5歲開始寫作的,因為從5歲開始就寫日記了?!?/p>
我校六年2班嚴宏同學因為家庭困難,從三年級開始得到城關派出所全體干警的捐助,感激不已,不知何以為報,語文老師知道后,告訴嚴宏同學:你想感恩干警,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干警的關心和你自己的成長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你的每一點進步就是最好的感恩方式。從那天起,嚴宏同學開始動筆寫下每一天的心情、記錄每階段的足跡。
嚴宏是個心中藏不住事的同學,總喜歡將自己的感受與同學、老師分享,當她寫下一則感覺較滿意或是感覺特不對勁的日記時,就會拿來讓同學“欣賞”,而且主動拿給老師要求修改。由于剛上三年級,語文老師看到嚴宏的日記大多是文字和拼音的結合版,甚至錯字漏字、詞不達意,但無論如何寫日記的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于是老師又給嚴宏同學一個讓她受益終身的建議:多看課外書籍。
如今,看書和寫日記成了嚴宏同學每天必做的“兩件大事”,日記銘刻著她的成長歷程,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她的視野開闊了,語句通順了,用詞合理了,感情豐富了。在2010年10月18日中心小學“現(xiàn)場日記比賽”中,一舉奪得四年段一等獎。
二、指導堅持撰寫日記,規(guī)范書寫習慣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過:“作為教師,要提倡學生寫日記,寫日記,可以避免寫錯別字,可以使學生掌握語言,把語句寫得通順一些。長一點的日記,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
“說普通話,寫規(guī)范字,做文明人”,這是每個中國人的行為準則。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現(xiàn)代化工具的不斷普及,青少年的許多能力逐步弱化。有了卷筆刀或所謂的自動筆,不會用小刀削鉛筆了;有了各種型號的現(xiàn)成塑料書皮,不會用牛皮紙或報紙包書本了,甚至有“一手好字被電腦廢了”或“有了電腦不用練書法”的戲言。
我班級的劉冰同學感受最深的是:在表彰會上又領獎了,心里還洋洋自得,可在學?!皟?yōu)秀日記展”中,發(fā)現(xiàn)所有展出的日記里,我那篇的字最難看,要不是玻璃櫥窗上鎖,可能第一時間就被我撕了,哎,抓緊好好練字吧!
當天下午,劉冰上學第一件事就是找書法興趣班的老師,要求參加書法興趣小組,哪怕“旁聽”都行。眾所周知,一個人一旦認準了目標,離成功可就不遠了,經(jīng)過不到一學期的苦練,劉冰同學的書法大有長進,不僅參加今年中心小學的慶“六·一”書法比賽并榮獲了一等獎,而且每篇日記都用書法興趣小組中所練習的規(guī)范字進行謄寫。見過劉冰近期日記的老師和同學都感嘆:沒想到,這日記本還是書法練習本!
三、指導堅持撰寫日記,提高自學水平
作家韓作黎認為:“寫日記,不僅可以提高寫作水平,而且可以督促自己抓緊自學。這樣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在今后漫長的學習道路上,日記便會時時成為自學的督導?!?/p>
我們學校從2009年11月20日起,遵照縣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召開“先學后教·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會,掀開了我校推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序幕。我們屬于農(nóng)村中心小學,大多數(shù)學生是農(nóng)民工子女,在推進的過程中,很快發(fā)現(xiàn),這一教學模式的“先學”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對于農(nóng)民工子女來說卻是最難突破的瓶頸。原因有三:其一,農(nóng)民工自身忙碌,無暇顧及,而且多數(shù)農(nóng)民工文化水平不高,沒有能力指導子女自學;其二,農(nóng)民工家庭,課外書籍十分缺乏,能夠用于輔助子女自學的更是幾乎空白;其三,作為現(xiàn)代媒體最重要的計算機,在推行教學改革的時候做過統(tǒng)計,家中有計算機及運用網(wǎng)絡的不足百分之六。為此,我們參照省內外一些課改先行校的成功經(jīng)驗,集體制訂實施方案,并結合學校實際,提煉出提升學生自學、交流、展示、質疑、評價等“五項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我們結合課題的研究,要求三年級以上的學生以日記的形式做好自學筆記,一些學習主動性較強的同學,將自學情況寫成日記,這些同學在自學檢測時總是胸有成竹,小組討論時表現(xiàn)得特別活躍。于是,多數(shù)同學都“依葫蘆畫瓢”,養(yǎng)成撰寫自學日記的習慣——有的記下自學中存在的困難,及時向同學、老師請教;有的寫下自學的心得,經(jīng)常與同學、伙伴分享;有的記錄自學的遺漏,不斷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jīng)過近兩年的實施,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升,課堂教學改革也不斷取得突破,受到省內外專家、媒體的關注:新華社、中國教師報、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記者多次到我校采訪“先學后教·高效課堂”推行情況;省內外許多學校相繼組團到我校參觀考察。
六年級(2)班的嚴佳欣同學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次考試中,取得語文97分(語基69、作文28)、數(shù)學100分的優(yōu)異成績。她說:四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學情況,我就養(yǎng)成了每天完成作業(yè)后寫日記的習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進步?!跋葘W后教”以來,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學能力也得到了很快提升。自學能力提高了,成績自然就進步了。
她的同學溫奕靜說:知其所以然,自學不困難。
課題組的老師有個共同的感受:學生堅持寫日記,提高了學生的自學水平,有效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同時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我們校長的總結可謂一語中的:學生掌握的知識,一轉身就忘了,但能力的形成,可以讓孩子們受益終身。
四、指導堅持撰寫日記,強化自制能力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文庫中《學會管住自己》一書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小朋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寫日記,多年后,不僅學會了管住自己,而且以突出的表現(xiàn)參加了考察夏令營的活動。細讀發(fā)現(xiàn)——這位小朋友讀小學時,調皮搗蛋管不住自己,三年級開始寫日記,日記本上經(jīng)常記錄了老師、家長的循循誘導,學會了自我反思,漸漸懂得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能做,慢慢由任性不羈,走向自覺自律,強化了自制力。
讀一讀書中男孩日記所敘述的故事,你會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似曾相識”的現(xiàn)象:上課時浮想聯(lián)翩,老走神;做作業(yè)時東張西望,沒正形;迷上小說后精力分散,不專心;玩蟋蟀時得意忘形,忘作業(yè)……這些毛病,讓最調皮的同學讀了也覺得臉紅。書中的小男孩之所以可貴,在于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而且在日記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走向自律,在自律中不斷成長。
或許,成功的奧秘就在于:日記,成了正、反面教材,不斷催人自省。
每個人都有美好的愿望,但又往往缺乏自制,管不住自己,特別是兒童。怎么辦?我們可以告訴這樣的同學,書中男孩的故事,像他那樣,勤寫日記,是管住自己的好辦法。經(jīng)過三年五載,或許更短時間,你也會管住自己的。
學者胡昭衡指出:“現(xiàn)在的青少年,對于未來滿懷熱情,他們都希望自己將來能干一番大的事業(yè),但大事業(yè)往往要從小事業(yè)做起,而寫日記,是培養(yǎng)嚴肅認真地做事的最佳途徑?!?/p>
作家金波說:“日記,是向自己講述自己故事的忠實伙伴;日記,是催人反省的香醇美酒?!弊屛覀円陨顬橹c,以課題為杠桿,撬動學生心靈,培養(yǎng)其良好習慣,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基。
(作者單位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均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