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出沒的地方》(又譯《野獸國》)是一本薄薄的圖畫書,它一共只有三十七頁,十八個畫面,文字也不多,英文是三百三十八個詞,譯成中文多了一點,也不過就是四百四十七個字。一個大人,如果從頭至尾把它讀一遍,不會超過十分鐘??删褪沁@樣一本原本是寫給五六歲小孩看的圖畫書,卻讓成千上萬個大人走火入魔,整整研究了五十年。有人甚至夸張地比喻說,關于它的研究書都能裝滿一個火車的車廂了。
說它是圖畫書的“圣經”也不為過。
在歐美兒童文學圈,如果你說你不知道這本圖畫書,那一定會被對方當成一只來自“野獸國的野獸”了。
《英語兒童文學史綱》的作者約翰·洛威·湯森說《野獸出沒的地方》,至少在美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不過,在中國,它知名度卻遠不如另外一本名叫《猜猜我有多愛你》的圖畫書高,賣得也不如《猜猜我有多愛你》好。它四年里只重印了一次,一共賣出了六萬五千本。而《猜猜我有多愛你》重印了九次,一共賣出了四十九萬本——圖畫書的銷量,是不是大得令人咋舌?要知道,現在的圖畫書多數都精裝,可一點都不便宜,《野獸出沒的地方》一本要賣到二十九元八角,《猜猜我有多愛你》一本要賣到三十二元八角。
賣得不如預期的好,是因為有的大人讀不出它好在哪里。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猜猜我有多愛你》。那是一個讀了就會讓人心頭溫潤的故事:一只小兔子站在大兔子前面,“猜猜我有多愛你?”“喔,這我可猜不出來。”“這么多。”小兔子把手臂張開,開得不能再開……原來,愛還可以這樣衡量,還可以這樣告白。特別是讀到結尾,當聽到小兔子對大兔子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里”時,年輕的父母們都恨不得能和大兔子一起說出“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來”那句著名的臺詞。
《野獸出沒的地方》不像《猜猜我有多愛你》那么受歡迎,是因為它讀上去,似乎只是一個簡單的幻想故事:一個名叫麥克斯的小男孩惹惱了媽媽,受罰不許吃飯就直接上床去睡覺。于是,他在自己的臥室里幻想自己坐船來到了一個野獸國,他征服了那里的野獸,成為野獸之王,率領一眾野獸在森林里大鬧了一場。最后,他突然餓了,想回有人愛自己的地方了,便又坐船回到家里,他發(fā)現他的晚餐就擺在桌子上,還是熱的呢。
當然只是似乎,其實它一點都不簡單。要不,它怎么會收獲美國圖畫書的最高獎凱迪克獎,怎么會收獲那么多“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好評?安徒生獎得主艾登·錢伯斯說:“因為這本書,圖畫書成年了?!北说谩ず嗵卦凇秲和膶W》里說,這本書是二十世紀最成功的圖畫書之一。朱迪思·希爾曼在《發(fā)現兒童文學》里說,它開拓了現代童年的意義……
不過要想讀懂這本圖畫書,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這本圖畫書里的野獸到底象征著什么。它們僅僅是一群嚇唬小孩的怪獸嗎?顯然不是。
這本書的原書名是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Wild things里的Wild,除了“野生的”還有一個意思就是“無法控制的”。所以,這些野獸,應該是一種比嚇唬小孩的怪獸更可怕的“無法控制的東西”。那么,它們是什么呢?是孩子心靈深處的負面情緒,是童年里的黑暗時刻。正如它的作者莫里斯·桑達克所說:“當孩子恐懼、憤怒、痛恨和受挫折時會感受到無助——所有這些情緒都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們認為那是難以控制的危險的力量?!碧煺鏌o邪的小孩心中還有漆黑一團的東西?五十年前,它確實是挑戰(zhàn)了人們的認知,打破了童書的概念。但是面對非議,莫里斯·桑達克沒有退縮,他堅信在每一個小孩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只黑暗的、狂野的、隨時可能失控的可怕的野獸,但孩子們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打敗它,征服它。這來自他的童年經驗,他說他創(chuàng)作這本圖畫書,是因為他清楚地記得“童年某些特定時刻的情感”,他就是要用這本圖畫書來改變人們對兒童的看法。
當我們知道野獸象征了什么之后,再重讀這本圖畫書時,我們就會發(fā)現這原來是一個小孩戰(zhàn)勝內心負面情緒的故事:遭到媽媽懲罰的麥克斯,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憤怒,他離家出走,來到野獸國。在這里,“他對它們施了魔法——盯著它們的黃眼珠一眨也不眨,它們好害怕,都叫他最野最野的野獸”。就這樣,麥克斯征服了他內心負面情緒化身的野獸(野獸也是對他發(fā)號施令,對他濫用權力的媽媽,即大人的象征)。
這一切都是孩子的幻想。大人可能會嗤之以鼻:這有用嗎?對大人沒用,但對于一個小孩來說,它太有用了。除此之外,一個小孩還能找到比它更好的辦法來征服自己心中那只張牙舞爪的野獸嗎?他們僅僅擁有這樣一種想象的力量。所以,莫里斯·桑達克才會說:“為了征服野獸,孩子們會求助于幻想:在想象的世界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緒得到解決,直到他們滿意為止。通過幻想,麥克斯消解了對媽媽的憤怒,然后困倦、饑餓和心平氣和地返回到真實的世界里……正是通過幻想,孩子們完成了宣泄。這是他們馴服‘野獸’的最好方法。”
有人說,麥克斯的這趟野獸國的冒險之旅,實際上是他的一趟“自我心靈深邃之旅”。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他是坐船抵達野獸國的,而穿過水面這個意象,就代表著他進入了深層的潛意識的世界。
既然是圖畫書,當然不能只看文字不看圖畫了,其實,被人們研究最多的,還是它的圖像敘事藝術。
比如,在這本圖畫書的封面上,畫著一只正在閉著眼睛睡覺的野獸,它長著牛頭和兩根尖犄角。它是誰,整本書里只字未提。但故事里出現的野獸中,只有它長著一雙人腳。在后面麥克斯征服了野獸和野獸們狂歡的時候,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個畫面:麥克斯騎在這只長著一雙人腳的牛頭野獸的身上。一般的情形下,小孩只會騎在自己爸爸的身上。所以我們可以說,這只牛頭人腳的野獸是麥克斯爸爸的化身。麥克斯為什么要把爸爸想象成一只野獸呢?這是因為這趟野獸國之旅,雖然是麥克斯幻想出來的,但畢竟是一次冒險的旅行,路途遙遠不說,前面又有無數嚇人的野獸等在那里。而他還是一個小孩,會害怕,需要大人的保護,于是他就把爸爸想象成一只野獸,讓他陪伴自己走完了全程。
再比如,書里有三個麥克斯與野獸們在森林里胡鬧的無字畫面。第一個畫面,就是他和野獸們在月夜里對天嚎叫的那個畫面中,他處于一個最低的位置。到了第二個畫面,他和野獸們吊在樹枝上,這時他與它們處在同一條水平線上。而到了第三個畫面,他騎在那只牛頭人腳的野獸身上,與野獸們狂歡慶典時,他已經處于一個最高的位置,凌駕于所有的野獸之上了。莫里斯·桑達克就是通過這樣三個連續(xù)的畫面,用隱喻的表現手法告訴我們,麥克斯已經完全戰(zhàn)勝了自己的負面情緒。
最讓人驚嘆的是,莫里斯·桑達克還巧妙地利用版式設計,來展示麥克斯從陷入失控狀態(tài)到最后通過幻想,化解內心的憤怒與不安,走出失控狀態(tài)的全過程。如果閱讀得足夠細心,我們會看到這本圖畫書的圖畫的大小是在不斷變化的。開頭第一頁,憤怒的麥克斯被禁錮在一個小小的畫面里,這時圖畫只有一張明信片大小,他顯得又壓抑又無奈??墒堑鹊剿谂P室里幻想長出一片森林來時,圖畫已經變成了滿滿一頁。當他和野獸們在森林里徹夜狂歡的時候,圖畫已經占據了兩個頁面,變成了一個橫長的跨頁。正是透過這種圖畫尺寸大小的變化,畫家讓我們用眼睛“看”到了小主人公處理自己內心沖突的心路歷程。
說起來好玩,這本圖畫書剛剛出版的時候,曾經遭到了美國小學圖書館館員的抵制,理由是這些怪模怪樣的野獸會嚇壞了孩子。但是五十年過去了,沒有一個孩子被嚇壞,正相反,孩子們喜歡這些胖嘟嘟、面孔有點滑稽,像一個個可愛玩偶的野獸。喜歡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個小讀者寫信給作者:“到底要花多少錢才能到達野獸國?如果票價不是太貴的話,我和妹妹都想去那里度假。”
今天,已經沒有人會懷疑孩子具有強烈情感了。可是,世界上還是有那么一些愚昧無知的人,明明知道孩子的內心會受到創(chuàng)傷,會留下陰影,還是會用令人發(fā)指的手法去凌辱幼小的孩子,比如去年發(fā)生的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那個被年輕的女老師大頭朝下塞進垃圾桶里的孩子,恐怕這一生都無法撫平心中的負面情緒創(chuàng)傷了吧?
這,或許就是今天我們閱讀《野獸出沒的地方》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