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僅是向人民群眾進行理論宣傳,更重要的是通過倡導踐行價值、養(yǎng)成社會風氣、引導風尚追求、形成長效機制等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當中,讓人民群眾在實踐中感知、領悟、認同、遵從。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普及路徑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自覺追求”,表明在人民群眾中普及推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已成為我黨當前面臨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理論的,更是實踐的。因此,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僅是向人民群眾進行理論宣傳和督導,還需要進一步內化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讓人民群眾切實感知、領悟、認同、遵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倡導踐行價值
首先,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深入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源于實踐,它的發(fā)展依賴于實踐。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產生、形成的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在偉大的建設、改革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形成的一套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并且通過實踐檢驗、整合,上升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反映國家性質、社會本質以及全體人民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第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fā)揮、實現(xiàn)其指導作用的途徑之一。其只有與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的多方面、多維度、多領域相結合,才能找到賴以發(fā)揮指導作用的平臺,實現(xiàn)導向、教化、激勵和凝聚作用。第三,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實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fā)展的活水源頭。這是一個包容、開放、統(tǒng)一的體系,需要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只有在人民群眾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的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使其獲得源源不斷的發(fā)展動力。
其次,促進人民群眾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過程中實現(xiàn)素質的全面提升。第一,通過踐行實現(xiàn)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無論是感性認識或理性認識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也必須通過實踐的作用。第二,通過踐行實現(xiàn)理性認知內化為自覺認同。認知不等于認同,認知只是認同的起點,通過踐行才能切實感受和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礎上自覺地將其納入自己的思想道德結構之中,轉化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成為支配與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為的內在力量。①第三,通過踐行實現(xiàn)理論認識轉化為行動自覺。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轉化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人們只有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實踐中不斷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發(fā)揮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將道德追求外化為行動自覺,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最后,鼓勵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活動。第一,搞好經濟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奠定物質基礎。一方面,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fā)揚人民群眾精誠團結、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另一方面,經濟發(fā)展會使人民群眾增加對黨和國家的信任,堅定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性。第二,搞好制度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機制保障。通過建立道德評價制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制度化的行為規(guī)范,使人民群眾從思想上分清道德評價標準,在行為上提倡先進的,反對落后的。切實加強各項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使鼓勵與懲罰能夠落到實處。第三,搞好載體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搭建廣闊平臺。積極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載體,讓人們在創(chuàng)造和享受精神文化產品的過程中感悟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通過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紅色旅游、入黨入團儀式等形式,讓人們提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度。
養(yǎng)成社會風氣
好的社會風氣非常重要,可以對整個社會的認知、輿論產生導向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養(yǎng)成正確的、符合社會主義價值取向的社會風氣。②
首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融入到先進典型的示范和引領作用中,使人民群眾在學習模范的過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其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融入到各種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中,使人民群眾在共建文明中陶冶道德情操。再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融入到各行各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中,使人民群眾在履行公約中培育良好風尚。行業(yè)規(guī)章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加貼近實際,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從而推動思想道德建設日?;?、具體化,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落到實處,成為人民群眾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基本遵循的主流價值觀念。
引導風尚追求
當前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多元價值觀念彼此沖突,人民群眾產生了價值選擇的困惑。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需要充分發(fā)揮其引導風尚追求的功能,有效引導各種思潮、觀念,并將其整合,形成社會主義健康向上的風尚追求。
首先,進一步加大宣傳、督導力度,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堅定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其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問題,讓人民群眾看到其推動社會發(fā)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積極作用,感受到它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實際利益和好處,認識到它與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最后,通過各種宣傳輿論途徑讓人民群眾看到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使人民群眾在比較鑒別中正確認識和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價值觀念。
形成長效機制
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項長期而系統(tǒng)的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一蹴而就,必須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納入制度化軌道,形成長效機制,使人民群眾在良性循環(huán)的運行機制中接受并認同它,轉化為個體的價值目標和行為。
第一,建立全方位的教育機制,將其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從教育理念上,要充分認識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方位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理念。一是從教育目標上,要引導人民群眾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掌握科學的價值評價標準,培養(yǎng)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二是從教育內容上,要充分借助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社會建設實踐相結合的最新成果,加大教育力度,在發(fā)揮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同時,宣傳我國傳統(tǒng)民族精神來凝心聚力。三是從教育層次上,要首先發(fā)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要重點關注青年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第二,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勵機制就是通過一套可達性的目標、先進性的榜樣、理性化的制度,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促使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產生自覺認同,從而增強其實效性。③一方面,制定激勵目標,通過制定具體的行為目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和要求貫穿其中,并確定達到目標的獎勵辦法,最大限度激發(fā)人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激勵方式,通過采取多種多樣的激勵方式,充分發(fā)揮各階層人民的精神與力量。④
第三,建立有效的自律機制,將其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內在價值追求。自律的形式主要有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教育是指人們自覺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握其精神實質和行為要求,以此來提高精神境界,規(guī)范具體行為。自我反省是指人們對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標準找出差距和不足,及時糾正和克服,不斷矯正自己的價值觀念。自我批評是指對自己思想深處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承認錯誤并下決心改正,自我批評的過程也是增強價值認同的過程。⑤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政治與管理科學學院】
【注釋】
①蒙冰峰,廉永杰:“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途徑與機制”,《河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第63~65頁。
②黃凱鋒,唐志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5頁。
③中共中央宣傳部輿情信息局:《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年,第1~2頁。
④尹彥:“心理機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教育評論》,2009年第1期,第16~19頁。
⑤楊明,郭廣銀,李克海:“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與實踐研究”,《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第25~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