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用學科滲透品行,以學識涵養(yǎng)美德

2013-12-29 00:00:00尹志海張秀萍
中國教師 2013年10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梢?,教育的實質是“教書”和“育人”,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頒布以來,全社會越來越關注未成年人的成長與成才問題,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由于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快速成長期,尚未發(fā)育成熟,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可塑性雖強,但也容易被誤導而發(fā)生扭曲,這既給學校的德育工作帶來難得機遇,又帶來嚴峻挑戰(zhàn)。在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盛行的今天,如何將“教”和“育”有機結合,成為亟待突破的一個課題。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對學生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將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行的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是突破當今學校德育工作瓶頸的有效途徑。

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目標,以“兩綱”教育為依托,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不斷完善“品行教育”工作體系,通過“三全”(即全員參與、全程實施和全方位滲透)增強“品行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全員參與”是倡導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工作理念,形成人人都是“品行教育”工作者的學校氛圍。“全程實施”是構建初中學段學生發(fā)展的目標,關注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增強育人活動設計的針對性?!叭轿粷B透”是要充分整合校內外各種教育資源,依靠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提高育人的實效性。

為順利達成各項德育目標,各學科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科教學中的品行滲透功能,自覺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使學科教學過程不僅成為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更成為育人的過程。為此,我們倡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尋找道德教育的“切入點”,堅持“二不”原則(一不牽強附會,無中生有;二不脫離學情和校情,紙上談兵),要求各任課教師將德育目標細化、深化到課堂教學中。

一、以德育大綱為總方針,奏響“學、品”雙旋律

課堂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陣地,不論哪門學科都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包含道德教育因素,這就要求科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授業(yè)”“解惑”,更要“傳道”,因為科任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引導者、啟發(fā)者和鼓勵者。

科任教師要根據德育大綱的總體要求,結合學生年齡、心理、適應能力和興趣愛好等方面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具體而言:科任教師應緊緊圍繞教學大綱,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善于從教學內容中挖掘德育素材,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德育拓展練習,深入進行“一課一主題”的德育目標探究活動,以學科為單位,定期開展“主題”校本研討活動。

二、以學科教學為主體,滲透“品行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進一步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之中,……”這充分說明德育在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學中融合“品行教育”,必然能更好地發(fā)揮德育的重要作用。

“素質教育”的特征與內涵要求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并使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諸方面相互滲透、相互促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階段?!捌沸薪逃笔峭ㄟ^各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和心理品質教育,帶動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的實踐活動?!捌沸薪逃毕驅W科滲透,有廣闊天地,每個學科都有取之不盡的“品行教育”內容。理科教師可“以史育人”,以數學家的故事育人,以理科概念、原理和定義育人,以典型例題育人,以名家、名言和警句育人。文科教師可用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育人。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一曝十寒、情緒時緊時松的狀況,美術教師可用齊白石“不可虛度一日”的精神開導學生;針對學生缺乏鉆研勁頭,數學教師可用陳景潤為探索“哥德巴赫猜想”潛心奮斗一生的故事教育學生。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行教育”素材,但需要注意的是,“品行教育”的素材要自然滲透、巧妙結合,切忌貼標簽、牽強附會,這就要求科任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改變原有知識結構,博覽群書,提升文化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語文學科中的《貓》一文時,教師要在引導學生學習文體知識、積累優(yōu)美語句的基礎上,結合文章主旨讓學生深思做人之道。具體而言:可讓學生對文中的“偷貓者”和“周家丫頭”的做法發(fā)表評論。“偷貓者”是為了一己之私而奪人之愛、損人利己的一類人的代表;“周家丫頭”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他人漠不關心的一類人的代表。通過讓學生對這兩類人的做法發(fā)表評論,從而讓學生明白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最終懂得做人的道理,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又如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將“環(huán)保教育”滲透于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充分了解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深刻意義,最終擁有保護人類家園的信念。當講到環(huán)保的相關知識時,教師也可適當補充一些實例,加深學生的印象,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在教學“還人類潔凈的空氣”這一內容時,教師可結合當地的空氣質量指數,讓學生初步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因受到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的污染而變得不再“潔凈”。然后,再介紹減少空氣中的污染物可采取的措施,從而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環(huán)保舉動作出有利指導。

三、以課堂教學為主線,貫穿“品行教育”

根據新課程改革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師在備課中要注重以知識為載體,挖掘教材中的隱性內涵。

雖然各門課程都有其自身的教學目的,但除了本學科的業(yè)務知識外,各門課程也都與思想教育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都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有較大影響。各科教學,特別是政治、歷史、地理、語文、英語和藝術等學科的課堂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最基本的途徑。理科教材中的德育內容,不像語文、政治和歷史等學科那么直接、系統(tǒng)和明顯,它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和隱蔽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停留在教材表面,而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品行教育”元素,并在教學中行之有效地滲透,使知識的掌握與品行的教育有機結合。

例如在教學生物學科中的“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一內容時,在提出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先要求學生深入分析,并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問題的價值,最后才確定要探究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疑問、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初始環(huán)節(jié),而問題的提出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團隊精神及分工協(xié)作能力,這之中包含大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素,是培養(yǎng)一個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感性基礎。就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又發(fā)展了智力和能力,還使自身的思想與觀點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正確思想與觀點的形成,不僅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更有利于發(fā)展智力和能力。

四、以“拓展型”課程為提升,強化“品行教育”

為了強化學生的“品行教育”,必須充分發(fā)揮科任教師的特長,開發(fā)富有文化內涵和科學精神的“拓展型”課程??迫谓處煵粌H要運用已有的校本教材,更要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他素材進一步加強以“兩綱”教育為核心的“品行教育”。例如結合“汶川大地震”“我看世博會”“青海玉樹大地震”等實例教育學生“弘揚民族精神、珍愛生命”,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又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生命意識和責任意識。

五、以“研究型”課程為外延,深化“品行教育”

這里的“研究型”課程,主要指通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生社團,以主題形式開展活動和進行課題研究,為學生搭建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既體現(xiàn)學校的辦學特色,豐富校園文化,又深化學生的“品行教育”。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逐漸樹立合作意識、團體意識,學會尊重他人、關心弱小,并積極參與討論、交流。漸漸地,學生善于運用科學思維,勇于提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做到學以致用,重視實踐體驗,最終形成凡事注意思考、注意改進的習慣,進而不斷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對學生進行“品行教育”的過程中,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有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主要有四方面。

1.走近學生,關愛學生

教師是學生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教師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微不足道的舉動,都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健全的人格、熾熱的真情和誨人不倦的精神等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道德示范作用,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的自尊,寬容隨和,不用嚴厲的懲罰手段,多表揚、少批評,有愛心,以身作則。

2.創(chuàng)新觀念,改進方法

教師應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教育教學資源為依托,以積極樂觀、蓬勃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為引導,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全面提升各項素質。

3.抓住契機,施行教育

教師要以校園活動為契機,施以“品行教育”。例如:在宿舍開展以“溫馨家園”為主題的設計比賽,在班級開展以“我敬愛的老師”為主題的板報設計與點歌大賽,在學校開展“一伸手、一彎腰,爭做校園文明人”等主題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和諧共進的意識與精神品質。

4.加強教育,培養(yǎng)情感

為了深化“品行教育”,教師應從四方面具體落實。一是加強“博愛教育”,使學生愛國、愛校、愛家鄉(xiāng)、愛家人、愛他人。二是加強“理想教育”,使學生的學習有目標,人生有追求,志存高遠。三是加強“生命教育”,使學生珍惜生命、強身健體、保護生態(tài)平衡。四是加強“科學教育”,使學生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品行養(yǎng)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堅持和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師必須先要自己成為“以德育人”的楷模,并通過自身努力使學科教學成為知識傳輸與道德培養(yǎng)的陣地,促使學生在知識儲備中不斷積累,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上不斷進步。應該堅信: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生一定會展開“科學與人文”的雙翼,帶著科學教育的成果,在蔚藍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作者單位:山東省壽光市洛城二中)

(責任編輯:吳嬋 梁金)

札达县| 象州县| 陵川县| 宁津县| 湘乡市| 信阳市| 乌鲁木齐县| 昌江| 天全县| 遂溪县| 介休市| 莆田市| 洛扎县| 平原县| 环江| 封开县| 南木林县| 东辽县| 邵阳县| 平乐县| 宜良县| 双江| 方正县| 聊城市| 玉田县| 上蔡县| 长泰县| 长治市| 台南市| 奎屯市| 石阡县| 博罗县| 大宁县| 米林县| 福清市| 原平市| 合肥市| 资兴市| 镇雄县| 凤山市|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