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希望被抬舉。
因為被人“又抬又舉”的感覺實在美妙,勝過坐竹轎子上峨眉山的那種晃晃悠悠的感覺。
所以,本該被抬舉的時刻反倒被壓制了,那心情,真是郁悶——我們都體驗過吧。不要不承認,大家都是俗人,哪有不希望被贊美、被夸獎的,哪怕贊譽有些夸張,哪怕有些言過其實。
常常是這樣,被抬舉的希望落空了,甚至還被數(shù)落了一番,難免耿耿于懷,便也吝嗇抬舉他人了。這個怪圈,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人與人之間誰也不抬舉誰,誰也不待見誰,沒有贊不絕口,只有“絕口不贊”,抑或惡語相迎,最后演變成柏楊先生筆下的“窩里斗”。
有必要嗎?
沒有。
那么,我們有必要好好認識一下“舉”字了。
甲骨文之“舉”:高拔挺立,如同下面的大人正用雙手托舉一個孩子。
金文之“舉”,“人”的形象消失了,四只“手”兩兩相對,也似抬舉之意。
《說文解字》說“舉”是“對舉也”,無疑符合先民造“舉”的真實想法。
“舉”,對舉也,說明大家相互協(xié)力,彼此照應(yīng)。古時如此,當今亦應(yīng)如此。
凡人都有十指,十指皆有短長。如果總是死死盯著對方的“短板”不放,動輒打擊挖苦,諷刺為樂,則職場儼如冰窖;反之,彼此褒揚對方“優(yōu)勢”,相互提攜,分享進步,關(guān)鍵時刻抬舉對方,讓對方的長處得到更大的發(fā)揮,這樣形成一個和諧互助的“氣場”,協(xié)力同心,其樂融融,何愁干不來一番大事。
這種抬舉就是一種舒暢的氛圍——例如,同事有個晉升的機會,你馬上對領(lǐng)導(dǎo)說:他要是不行,就沒有誰能行了,我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這種抬舉就是真誠的祝?!?,同事獲得獎勵,你馬上過去祝賀:別謙虛了,這塊唐僧肉就該屬于你,白骨精都搶不去的。
這種抬舉將一切贊譽都扔到桌面上,叮當山響,毫不遮掩,絕沒有帷幕背后的暗箭冷槍。
當然,我們在抬舉別人時,可以有些搞笑、裝傻、惡作劇,但必須有絕對的真誠在里面,不可有虛假的成分,更不可有虛情假意的吹捧、沒有分寸的戴高帽,若是把武大郎“抬舉”成了姚明——那可真是“要命”了。
能不能抬舉他人,是態(tài)度問題。
會不會抬舉他人,卻是個技術(shù)活兒。
態(tài)度關(guān)乎一個人的品性1c618838b300db5a8374cbe87d58cfdec71acb78152ded49a8e471dbae10652e,技術(shù)可以熟能生巧。常常抬舉他人的人,不論工作還是學(xué)習(xí),都能積極、樂觀、合作、助人,這是一種坦蕩的姿態(tài)。
如果,你實在不喜歡抬舉別人,也不希望別人抬舉自己,也好,那就繼續(xù)潔身自好,但別拆臺。不拆臺,有的時候,可以說已是抬舉了。
專:特點就是競爭力
多面手——常讓有些人備感亢奮,仿佛走上一個偌大的舞臺,既可以扮演成富翁,又可以搖身一變成為乞丐,還可以喬裝成窈窕淑女,更可以似英雄般攻城拔寨,抱得美人歸……是啊,誰都想在職場上四面出擊,風(fēng)光無限。
但,夢里的燒餅不能充饑。
在今天,“多面手”越來越不是所要尋求的方向?!皩R弧薄ⅰ皩Wⅰ?,成為某一領(lǐng)域的“專家”,才是正確的職業(yè)生涯設(shè)計。
一來,“多面手”之路,路口太多,迂回曲折,不如“專一”的一條直線走起來經(jīng)濟。
二來,“專業(yè)化”越來越細,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探究,方可在其領(lǐng)域里,做深、做精、做透。
其實,道理很簡單——“多面手”之路風(fēng)險太大。
我們的身邊總有這樣一些人:精力旺盛,興趣廣泛,什么事情都去鼓搗一點,而又淺嘗輒止,泛泛而知,略通皮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還哪有事哪到,又派不上大用場。這樣的“多面手”,時間長了,就是個跑龍?zhí)椎?,漸漸地在他人眼里,成了“雞肋”。
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得極為委婉:“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jié)實?!?/p>
曾國藩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寫給諸弟的信中倒是說得明確:“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諺曰‘藝多不養(yǎng)身’,謂不專也。”
不錯,“藝多不養(yǎng)身”,即使是“瓣之千層”,怕是哪個花瓣也不結(jié)實和香艷吧。
先民造“?!?,啟示頗好。
甲骨文之“?!?,形態(tài)清晰:一只手,好像在轉(zhuǎn)動一個紡線的紡錘樣的東西。用意很明確——掌握一種技術(shù),才可謂“?!?。
“專”了,就是一技之長,如果做到了足夠“長”,那就是一招鮮吃遍天。
當然,“專”未必就是“專門”做深奧的研究、搞大項目,只要“?!钡氖挛锸怯行枨蟮?,這個供給又是獨一份,那競爭力就是不可拷貝的,價值巨大。
有個女孩,在一家軟件公司做前臺接待的時候,喜歡做PPT,用心研究各種PPT的模板以及相關(guān)技術(shù),做出來的PPT,播放快捷,色彩和諧,賞心悅目。后來,她的專長被大家發(fā)現(xiàn)了,客服的、銷售的、行政的……各個部門的同事,都來向她請教。她也耐心地做好輔導(dǎo),有求必應(yīng),不厭其煩。最后,總經(jīng)理的培訓(xùn)課件、年終總結(jié),還有向大老板匯報的PPT,統(tǒng)統(tǒng)交給她來做最后的完成。這樣,在制作PPT的過程中,她學(xué)到了很多知識,尤其理解了總經(jīng)理的經(jīng)營思路和工作計劃,在把接待、文書工作做好的同時,女孩也開始思考公司的一些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適當?shù)臅r候,還會向有些部門提出建議。后來,當公司需要一個客服助理的時候,大家一致想到了這個做PPT的女孩?,F(xiàn)在,這個女孩已經(jīng)成為一名職業(yè)經(jīng)理人了。
專一,就這樣改變了一個女孩的職場生涯。
那么,不專的結(jié)果會是怎樣?
還是曾國藩,還是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寫給諸弟的信中把教訓(xùn)闡明得清清楚楚:“吾掘井多而無泉可飲,不專之咎也?!?/p>
“專一”就是專長,就是與眾不同,就是差異化,就是價值所在,就是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