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實驗方法的研究與探索

2013-12-23 05:18魏洪兵曾怡達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年6期
關鍵詞:品質因數(shù)頻率特性串聯(lián)

趙 琳,魏洪兵,曾怡達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qū)電氣工程系,四川峨眉 614202)

任意一個由電阻R、電感L 和電容C 構成的無源二端網(wǎng)絡,當輸入電流與輸入電壓同相時電路發(fā)生諧振[1]。對諧振現(xiàn)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一方面諧振現(xiàn)象廣泛應用于電子技術中的選頻及濾波電路,另一方面在電力系統(tǒng)中發(fā)生諧振卻是非常危險的,應加以避免或抑制[2]。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實驗是“電路分析”課程中的常規(guī)實驗,實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的諧振條件及阻抗、電流、電壓特點,并通過調(diào)節(jié)信號源頻率測定諧振特性曲線。

通過傳統(tǒng)實驗與Multisim 仿真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傳統(tǒng)實驗對RLC 串聯(lián)電路的諧振特性進行測量。測量結果表明:傳統(tǒng)實驗由于元器件存在較大誤差,導致某些實驗數(shù)據(jù)偏離理論值較大,不利于學生對串聯(lián)諧振電路理論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為此,以Multisim軟件為平臺,在理論學習與傳統(tǒng)實驗之間牽線搭橋,對RLC串聯(lián)電路的諧振特性進行了一系列仿真。通過理論值、實際測量值及軟件仿真值三者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對RLC串聯(lián)電路的諧振特性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論知識得以鞏固,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同時,學生對傳統(tǒng)實驗中存在的問題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想進一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

1 傳統(tǒng)實驗電路及其諧振研究

在傳統(tǒng)實驗中,RLC 串聯(lián)諧振電路如圖1 所示。信號源采用型號為DF1641B1的信號發(fā)生器,其頻率由信號發(fā)生器上面的數(shù)碼管直接得知。電阻R 采用ZX36型可變電阻箱,選擇電阻值為100Ω。電感L 選GX9/4B型可變電感箱,選擇電感值為100mH。電容C 選RX7B型十進制可變電容箱,選擇電容值為0.02 μF。為方便測量,選用3 個晶體管毫伏表,型號均為DF2173C型號,分別對電阻R、電感L 及電容C 兩端的電壓進行測量[3]。

圖1 RLC串聯(lián)諧振實驗電路圖

在實驗中,信號發(fā)生器輸出電壓為2V,并保持不變,其值用晶體管毫伏表測取。不斷地、有規(guī)律地改變信號源的頻率f,則電阻R、電感L、電容C 兩端的電壓UR、UL、UC將會隨之改變。觀察并記錄各毫伏表讀數(shù),當電阻電壓UR最大時,回路中的電流最大,電路發(fā)生串聯(lián)諧振,此時對應的信號源頻率值f0就是諧振點的頻率。目前在實驗中一般要求學生找到諧振頻率f0后,在小于f0及大于f0的頻段內(nèi)各讀7、8 個測量點,在坐標紙上手工描繪UR、UL、UC的頻率特性曲線。為了提高測量精度,真實反映RLC串聯(lián)電路的諧振曲線特點,讀取了100多個測量點,并利用Excel軟件繪制頻率特性曲線,結果如圖2、圖3所示。

圖2 實測UR頻率特性曲線圖

圖3 實測UL、UC的頻率特性曲線圖

對于圖2,當頻率f=3.386Hz時UR達到最大,電路發(fā)生諧振,而當f趨近于0和∞時,UR都趨近于0;對于圖3,當f=3.386Hz時,Uc與UL近似相等,且基本達到最大值。表1為各參數(shù)的理論計算值與實測值的對比。表1中的UR0、UL0和UC0表示電路諧振時的電阻電感和電容值。

表1 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理論值與實測值比較

由以上實驗結果可見:UR、UL、UC的頻率特性曲線形狀與理論分析基本一致,但諧振頻率和諧振時各電壓值卻與理論計算相差較遠,除了測量誤差造成的數(shù)值偏差外,主要原因是由于實際電感存在內(nèi)阻,而且當信號源頻率變化時,內(nèi)阻也在不斷變化,并不等于電感箱上所標稱的阻值,即萬用表所測的阻值[4]。另外,電容也可能存在著明顯的漏電電阻[5]。這樣,使得學生實驗出現(xiàn)了疑問,很難達到實驗效果。

2 Multisim 仿真分析

Multisim 提供了全面集成化的電路設計環(huán)境,能夠完成從原理圖設計輸入、電路仿真分析到電路功能測試等工作[6]。對電路進行仿真時,可靈活改變電路連接或元件參數(shù),從而清楚地觀察到各種變化對電路性能的影響。

以Multisim 軟件為平臺對RLC 串聯(lián)諧振電路進行仿真,改善了實驗電路中由于實際電感存在內(nèi)阻所造成的非常規(guī)測量結果,解除了學生理論學習與實驗之間的矛盾[7]。另外,Multisim 靈活多樣的分析方法彌補了實際實驗中測量費時費力的缺點,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諧振現(xiàn)象及特點的理解。

2.1 創(chuàng)建仿真電路

在Multisim 軟件的工作界面上建立如圖4 所示的仿真電路,并設置電阻R1、電感L1及電容C1的值與圖1一致。信號源US的有效值為2V,具體頻率值可不用設置。當然,對圖4電路也可采用與圖1實際電路一樣的測試方法,即通過改變信號源US的頻率,觀察R1的電壓值變化情況來確定諧振點。

圖4 RLC串聯(lián)諧振仿真電路圖

2.2 UR、UL、UC的頻率特性仿真

選擇Simulate選單(菜單)中Analysis下的AC Analysis…命令,對圖4 電路進行交流分析。在AC Analysis對話框中,設置頻率范圍為100 Hz~10kHz,掃描類型為Linear,點數(shù)取3 000,Vertical scale為Linear[8]。輸出的UR、UL、UC電壓信號用圖4中的節(jié)點電壓來表示,分別為(V(2)-V(1))×2,(V(2)-V(5))×2,V(5)×2。各式乘以2的原因是因為Multisim 軟件AC交流分析求出的是電路的頻率特性,即各輸出信號相對于總輸入電壓的頻率特性。為了僅僅描繪R、L、C3個元件電壓的頻率特性,所有在上述表達式中都乘以電源電壓2V。仿真結果如圖5、圖6所示。

圖5 UR頻率特性仿真曲線圖

圖6 UL、UC頻率特性仿真曲線圖

將圖6諧振點附近的曲線進行局部放大,如圖7所示,UC與UL相交的點即為諧振點,此交點并不與UC、UL的最大值重合,這和學生在理論學習中UC、UL的頻率特性曲線完全一致。與圖3傳統(tǒng)實驗所測結果相比,圖3中的頻率特性曲線只是大致形狀與理論分析相似,而在諧振點附近,曲線的具體走勢卻無法細看。圖7正是彌補了實際實驗的這一缺陷,足以證明采用與Multisim 仿真相結合的實驗模式,確實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從整體到細節(jié)的全面理解。對圖5、圖6 及圖7 的仿真結果,移動游標可測得諧振時的f0、UR0、UC0、UL0的仿真值,并與理論值相比較如表2所示,和表1的實測值相比,誤差明顯降低。

圖7 對UL、UC頻率特性仿真曲線進行局部放大

表2 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理論值與仿真值對比

2.3 品質因數(shù)Q 對電路特性的影響仿真

2.3.1 傳統(tǒng)實驗弊端分析

對RLC串聯(lián)電路,回路電流隨輸入信號頻率的變化而變化,在諧振頻率f0處,回路電流最大,而遠離f0的頻段,回路電流被較大的抑制,這一特性稱為選擇性[9]。電路的品質因數(shù)Q 越大,回路電流諧振曲線就越陡,選擇性也越好[10]。對RLC 串聯(lián)諧振電路,品質因數(shù)Q 的計算為

由上式可見,當電感L、電容C 不變,即諧振頻率f0不變時,電阻R 與品質因數(shù)Q 成反比[11]。測定并繪制不同電阻R 時的諧振曲線,進而觀察品質因數(shù)對諧振曲線及電路選擇性的影響是一個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的重點內(nèi)容[12]。在實驗中,由于實驗學時及實驗條件受限,學生很難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測出多條諧振曲線進行比較,根本無法體會到品質因數(shù)對電路特性的影響,致使實驗效果大打折扣,利用Multisim 軟件中的參數(shù)掃描分析則能輕松解決這一問題。

2.3.2 Multisim 參數(shù)掃描分析

選擇Simulate 選單中Analysis 下的Parameter Sweep…命令,對圖4 仿真電路進行參數(shù)掃描分析。在Parameter Sweep 對話框中,Device Type中選擇Resistor,Name選擇rr1,掃描區(qū)間為100~300Ω,增量Increment為100Ω,相當于圖4中的電阻R1取值分別為100Ω、200Ω、300Ω。由于要對R1變化時的電流幅頻特性進行分析,故應在參數(shù)掃描的基礎上再進行AC交流分析,參數(shù)的設定和2.2節(jié)中一樣,只是輸出變量為回路電流I,用式子I(us)×2表示。

仿真及測量結果如圖8所示??梢姡旊娫措妷阂欢〞r,R1越?。ㄒ馕吨焚|因數(shù)Q 越大),電流諧振曲線越陡,充分體現(xiàn)了品質因數(shù)Q 越大,諧振電路的選擇性越好的特性。同時,測量結果也表明了只要L、C 不變,電路的諧振頻率f0就不變,始終等于3.558 8 kHz。仿真中R1為100、200、300Ω 時,諧振電流值分別為20、10和6.666 7mA,與理論計算值完全一致。

圖8 不同電阻值下的回路電流頻率特性仿真曲線圖

3 結束語

將傳統(tǒng)實驗與Multisim 軟件仿真相結合,從傳統(tǒng)實驗條件出發(fā),讀取了大量實測數(shù)據(jù),并使用Excel繪制出UR、UL、UC的頻率特性曲線。結果顯示:雖然所繪曲線形狀與理論分析大體相似,但是各曲線尤其是UL、UC的曲線在諧振頻率附近幾乎無法分辨,容易使學生誤以為在諧振點及其附近UL、UC是重合的。另外,傳統(tǒng)的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實驗由于實際電感箱存在內(nèi)阻,且其阻值隨信號源頻率的變化而變化,導致諧振頻率及諧振時各元件電壓與理論計算值之間的出入較大,使學生的實驗與理論學習之間出現(xiàn)脫節(jié)。為了彌補和克服傳統(tǒng)實驗存在的問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將Multisim 軟件引入到實驗中,對各元件電壓的頻率特性及不同品質因數(shù)下的回路電流的頻率特性進行仿真,分別采用了Multisim 中的AC Analysis交流分析及Parameter Sweep參數(shù)掃描分析方法。仿真結果與理論分析完全一致,填補了傳統(tǒng)實驗中的缺陷,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掌握了諧振時的電路特點,學習興趣不斷增加,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1]徐賢敏.電路分析[M].2版.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2]祁國權.RLC串聯(lián)電路諧振特性的Multisim 仿真[J].電子設計工程,2012(1):39-41.

[3]胡學林,楊乃琪.電路實驗指導[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4]張海燕.電路分析基礎與仿真測試[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0.

[5]朱華光,朱瑋瑋.RLC 串聯(lián)諧振電路的實驗研究[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0(21):199-202.

[6]陳庭勛.RLC串聯(lián)諧振電路實驗誤差的分析及改進[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0(6):163-166.

[7]聶典,丁偉.Multisim 10 計算機仿真在電子電路設計中的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9.

[8]謝東壘,張磊,田亞超.Multisim 在電路課程中的應用[J].內(nèi)江科技,2012(7):60-62.

[9]張志友.Multisim 在電工電子課程教學中的典型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4):108-109.

[10]雷躍,譚永紅.基于Multisim10的電子電路可靠性研究[J].計算機仿真,2009,26(8):300-302.

[11]張文婷,王紫婷.電路分析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5):146-147.

[12]羅倩.Multisim 軟件測量電流的方法及其他改進[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8):2026-2029.

猜你喜歡
品質因數(shù)頻率特性串聯(lián)
串聯(lián)法寫記敘文的概括
頻率與含水率對殘膜—土壤介電常數(shù)的影響
審批由“串聯(lián)”改“并聯(lián)”好在哪里?
我曾經(jīng)去北京串聯(lián)
淺談中波發(fā)射機輸出阻抗網(wǎng)絡的品質因數(shù)
DAM中波發(fā)射機電聲指標頻率特性初探
串聯(lián)攻堅彈后級引信自適應起爆方法
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路模型的頻率特性分析
基于AD9854的簡易頻率特性測試儀的設計
薄膜電感器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