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華
格倫·洛夫在《重估自然:走向一種生態(tài)批評》中闡述道:“今天文學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重新指引人的意識去充分認識在一個受到威脅的自然世界中自然的地位?!保ù鞴鹩?,2007)“生態(tài)批評”作為一個概念,于19世紀70年代在美國出現,90年代有了長足的發(fā)展。William Rueckert在《文學與生態(tài)學:一次生態(tài)批評是實驗》的論文中提出,將生態(tài)學的概念和方法運用在文學研究,以這種文學研究的生態(tài)學轉向,將關注點從“人”擴展到與其息息相關的環(huán)境,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文學本該承擔的救贖責任。(趙牧,2011)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自稱“一輩子所能寫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也是一部諾貝爾獲獎作品。然而,對于這么一部巔峰之作,之前研究者(唐仁芳,2008;魏金梅,2011;蘇也,2009)大都把研究重點放在了“冰山理論”、硬漢形象、女性缺失、悲劇英雄等層面。當然,這部作品也蘊含了豐富的生態(tài)內涵。雖然也有一些研究者(戴桂玉,2007)把目光投向了生態(tài)批評的方向,但是,這些研究者主要研究的是海明威是怎樣在他的作品里面描寫大自然以及如何反應他的生態(tài)意識。本文試圖從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重新解讀《老人與?!罚⒄J為:我們從圣地亞哥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和諧的生態(tài)觀。
海明威是一位有著很強生態(tài)意識的作家。在這個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時代里,以生態(tài)主義視角重新來解讀海明威的作品,尤其是這部力作《老人與海》具有重要的意義。
海明威非常喜歡釣魚、打獵、游泳、滑雪還有斗牛。他的父親是一位外科醫(yī)生,也酷愛戶外生活。海明威經常和他一起外出打獵、釣魚。海明威小時候在學校的表現不是很優(yōu)秀,但是他很快便展示出了驚人的寫作才能。海明威的父親不僅教給了孩子他的知識,還有對大自然的熱愛。他教孩子們如何在野外生存。從小對大自然結下的情緣對海明威生態(tài)意識的形成具有很大影響。
對自然的熱愛、對戰(zhàn)爭的厭惡以及對人類文明的失望,使得海明威非??释貧w自然以尋求心靈的安寧。也正是這些不凡的經歷促進了海明威生態(tài)意識的形成。
在《老人與?!防?,所有的自然景物都那么美麗可愛又充滿活力,老人經常夢見少年時去過的非洲,夢見漫長的金色海岸,還有高聳的海呷,這些都表現了老人回歸自然的愿望。和其他漁民不大一樣的是,老人不是僅僅把大海看成是獲取經濟利益的來源,老人還對大海充滿著愛、尊敬和敬畏。老人認為海洋就是女性,賦予了人類各種恩惠?!瓣懮系脑葡袢荷揭话阌科?,海岸只余下一痕綠色的長線,背后隱現淡藍色的山丘。海水也已轉成深藍色,深得幾乎發(fā)紫。他俯視水中,看到海水暗處斑斑紅點的浮游生物,和陽光映出的奇異光彩?!保êC魍?,2011:33)
此外,飛魚、鳥類、浮游生物、海豚、海龜都給了讀者很強的視覺美感。天上的星星、海風、月亮、太陽在老人眼中都是人類的兄弟和朋友。“鳥兒的日子比我們還要過得苦,自然那些掠食的和結壯的鳥兒是例外。既然海洋是這么殘酷,為什么他們要造出像海燕那么嬌小而又精致的鳥兒來呢?她本性良善而又非常美麗??墒撬袝r竟會變得那么殘酷,變時又那么急驟;像這樣低聲悲吟著、一面飛旋一面潛水覓食的小鳥,長得過于嬌嫩,是沒法應付大海的?!保êC魍?011:27)這些可愛的鳥類、飛魚以及浮游生物都是大自然的造化,它們生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由此可見,老人對于他周圍的海洋生物有著一種悲憫的情懷和親密的感情。在老人看來,他并不比其他生物高貴,而和它們是平等的。老人不會貶低它們,而是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它們進行斗爭。如此這些,老人與大海以及海上的所有生物的關系都體現了海明威的自然觀。
圣地亞哥是一位漁民,以捕魚為生,大海養(yǎng)育著老人。他不僅物質上依賴自然(這里主要指大海以及海里的魚),精神上也需要從自然中汲取營養(yǎng)。
圣地亞哥老人出海八十四天,但卻一魚不獲。開始的四十天,小男孩曼諾林一直跟著他。可是,一連四十天還沒有捕到魚,男孩的父母便對他說,老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晦氣星。于是,小男孩去了另一條船,第一個星期便捕到三尾好魚。在第八十五天老人獨自出海的時候,捕獲了一條大馬林魚,老人孤身一人在海上和大魚做了激烈的搏斗。最后,老人暫時地戰(zhàn)勝了大馬林魚,但是卻被鯊魚打敗了。老人明知道鯊魚群是一支很強大的對手,但卻依舊毫不畏懼地和鯊魚戰(zhàn)斗;老人也深知這是一場打不贏的戰(zhàn)斗,但他依舊沒有放棄,而是和鯊魚一戰(zhàn)到底。盡管最終老人無法避免那么巨大的一條大馬林魚被前來的鯊魚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但是,老人一直堅信“人不能認輸”,“人可以毀滅,但不能屈服”。(海明威,2011:113)
圣地亞哥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悲劇的“英雄”,老人作為人類的代表與大自然是相對立的,這就決定了老人對待自然的矛盾態(tài)度。一方面,老人敬重所有的生命形式,他把海上的大魚、飛鳥、海豚都看成自己的朋友、兄弟,老人對這些生物都有很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老人為了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又不得不和自己的兄弟展開一場場“較量”?!耙苍S殺這條魚是一種罪過。我想,就算我殺它是為了求生,為了養(yǎng)活眾人,這仍是一種罪過。別想罪過……你生來是個漁夫,就像大魚生來就是大魚。”(海明威,2011:115)可見,老人在與大魚搏斗的過程中還是充滿矛盾的。作為老人海上的兄弟,大魚也是老人的朋友。老人可憐大魚沒有東西吃,但是想要殺死大魚的決心又不能使老人因對其的憐憫而放松。
“你不只是為了求生,為了魚肉可賣才殺它的,他想。你是為了面子,為了自己是個漁夫才殺它的。”(海明威,2011:115)人與自然的關系發(fā)生了沖突,老人內心世界也是充滿矛盾與掙扎,說到底,人類還是放不下一個面子問題。然而,正是因為人類的這種要命的自尊心,導致了今天的各種生態(tài)危機。老人為了生存,殺死了大馬林魚,這已經讓他很難過了;同樣還是為了生存,老人又不得不殺死前來襲擊的鯊魚。對于老人來說,這是一種很痛苦的身心折磨。這似乎也在暗示著老人最后的命運,老人拖回來的只是一副毫無經濟效益的魚骨架,面對老人的依然是清貧的生活,老人還是沒有辦法改善自己的物質生活。
老人捕魚只是他維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他所捕的魚也只能夠滿足他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老人并沒有對生態(tài)造成威脅。每一樣東西都必須殺死別的東西,只是方式不一樣罷了。這是一種基本的生存方式,所以老人平等地看待大馬林魚和鯊魚,不在乎是誰殺死誰。
老人對于自己的成敗的判斷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不承認自己失敗了,畢竟,老人還是制服了大馬林魚和鯊魚群。最精彩也最可貴的是,老人為自己分析了失敗的原因,“原諒我出海太遠。”(海明威,2011:127)“出海太遠”在小說出現了好幾次,也就是說,老人自己也承認自己的失敗怪不得自然,而是由于自己闖進了不屬于自己的領域,遭到了大自然殘酷的報復。人類企圖征服自然并且主宰自然,這必將遭受自然的無情懲罰,怪也只能怪人類自己走得太遠。
一直以來,人類中心主義觀點認為,人是萬物的靈長,主宰著整個地球。因此,二元對立觀總是占據人們思維的上風。但是,人與自然事實上是可以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關鍵在于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關系這對矛盾。圣地亞哥老人給我們更多的啟示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平衡。矛盾乃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圣地亞哥告訴我們,人類要試圖與社會保持和諧與平衡。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對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人必須依賴于自然生存,但又不優(yōu)越于自然。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相互依存。小說不斷地在提醒我們,不能欲望太大,要盡可能地去追求一種簡單樸實的生活,但對于精神的追求卻不能停息。用征服自然的方式來證明人類的偉大無疑是愚蠢的,要遭到大自然無情報復的。
本文從生態(tài)批評的角度解讀《老人與?!愤@部作品,試圖再一次喚起人們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意識。圣地亞哥老人過著簡單的生活,對自己“出海太遠”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這對于我們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有著很大的啟發(fā)。人類要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踐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才有可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
[1]戴桂玉.生態(tài)批評視角下的《老人與?!穂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6):48-52.
[2]歐內斯特·海明威.老人與海[M].余光中,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3]蘇也.論《老人與?!繁瘎≈髁x的三個層面[J].世界文學評論,2009(2):195-199.
[4]唐仁芳.論《老人與?!返摹氨皆瓌t”[J].外國文學,2008(1):84-87.
[5]魏金梅.論《老人與?!分械挠⑿壑髁x[J].電影文學,2011(12):116-117.
[6]趙牧.何謂生態(tài),批評何為?——論生態(tài)批評的源流、表現及困境[J].文藝爭鳴,2011(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