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重視“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真正的語文課堂應該書聲瑯瑯,文言文學習尤其如此。學習文言文,必須重視“讀”。老師要引導學生讀得有節(jié)奏,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想讀、樂讀。“讀”要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讀感受語言的魅力,感悟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享受愉悅和快樂的心理體驗。
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范讀、默讀、朗讀、齊讀,必不可少。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字的讀音,同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的讀法不一樣,應特別注意“通假字”的讀音。因此,需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聽錄音讀,以加深記憶。如,司馬遷《陳涉世家》中,“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一句中,“被”本字為“披”,應讀“pī”;再如,《鴻門宴》中,“張良出,要項伯”,“要”的本字是“邀”,應讀“yāo”。如此事例,不勝枚舉。通過范讀、聽讀,讓學生讀準了字音,掌握了停頓。然后讓學生對照文下注釋默讀,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再個別朗讀、組織齊讀,教師加以點撥、鼓勵。這樣學習的興趣更濃了,信心更足了。讀多了,背誦亦水到渠成,對文意的理解亦會加深。
二、文言翻譯,以對話代替?zhèn)魇冢ぐl(fā)學生潛能
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讀懂文言文,讀會文言文,而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是能準確翻譯。引導學生進行文言翻譯時,教師應努力禁用傳統(tǒng)教學中一講到底、自我翻譯的模式。我們要交給學生方法:讓學生首先自譯,再小組討論,最后教師將重點詞句作講解。值得一提的是,運用這種討論翻譯全文的方法,由于很多地方是學生自己翻譯的,所以學生比教師全文翻譯時記得更為深刻持久。同時,學生也得到一點成就感,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并且也給了學生自主權,活躍了課堂教學的氣氛。更重要的是以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代替講授,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聲筒”,學生也不再是只知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在教學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生動靈活,增強互動性,便于讓學生接受。教師只有走進學生的精神領域,課堂上實現(xiàn)真正的平等對話,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他們感受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樂趣。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之后則每個人會有兩種思想。師生的思想通過平等交流,更能使知識得以升華,能力得以提升,師生之間產(chǎn)生認知的共鳴,正如“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
三、創(chuàng)設情境,以生動的情境代替單一的講授
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嘗試發(fā)現(xiàn),在文言教學中合理運用情境教學,能較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克服學生對文言文敬而遠之的畏懼心理,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1. 教師設置與文本相關的故事情境,讓文言文學習充滿樂趣,展示了語文課堂獨特的魅力。教材中的許多文言文以人物傳記為主,與一定社會、時代的歷史、政治相關,且史實中的人物、事件相互關聯(lián),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必然會激發(fā)學生學習樂趣。如果不聯(lián)系史實和相關背景只是孤立地講解課文內(nèi)容,其結果只能是讓學生感到內(nèi)容枯燥、單調(diào),壓抑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學效率自然是大打折扣。
2. 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開啟智慧之門,體會文本內(nèi)涵。為了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設置的問題應有啟發(fā)性,既緊扣課文重難點,又抓住學生興趣點。在提問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答不出或答錯等情況,教師應及時給予點撥、啟發(fā),不要急于給出答案。學生一旦找到感知點,理解文字背后蘊藏的內(nèi)容,他們就能在愉悅的情境中快樂學習文言文。
一個教師善于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的情境,這是其思想、才學、氣質(zhì)的體現(xiàn),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并非輕而易舉就能具備的。所以,在語文教學課堂外,教師必須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使課堂生動活潑,也使學生樂于學習那些相對而言較為枯燥的文言文。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币箤W生真正樂于學習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閱讀鑒賞能力,教師必須廣開思路,探尋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學習動力的源頭活水,真正讓文言文蘊涵的思想文化如小溪流入學生心田,滋潤他們的靈魂,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作者簡介:張淑艷,山西省汾陽市高級職業(yè)中學,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