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娟,李佳* ,黃楊,宋英杰,孫響波,李建秀,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xué)藥學(xué)院,山東省高校中藥資源學(xué)重點實驗室,山東濟南250355;2.山東力明科技職業(yè)學(xué)院,山東濟南250116)
山東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 J.X.Li et F.Z.Li)是李建秀1984年發(fā)現(xiàn)的一個新種[1],后收載于文獻[2]中,采用掃描電鏡對山東蛾眉蕨屬植物的孢子進行觀察后,于1991年發(fā)表了文獻[3]。但《中國植物志》第3卷第2分冊[4]并未將其納入一個單獨的種,而是將其合并于東北蛾眉蕨。本文將對兩種蕨類性狀特征做一對比分析。
山東蛾眉蕨(Lunathyrium shandongense J.X.Li et F.Z.Li)[1-2,4](圖1)根狀莖短粗,直立,先端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棕褐色鱗片。葉簇生;葉柄長25~30 cm,紅紫色或紅褐色,向上疏被披針形鱗片和透明多細胞節(jié)狀毛;葉片長圓狀倒披針形,長25~50 cm,中部以上最寬,12~17 cm,下部稍縮短或幾不縮短,10~12 cm,二回羽狀(圖1:1));羽片20~25對,互生,無柄,開展,下部1~3對羽片稍縮短或幾不縮短,長約5 cm,相距4~4.5 cm,中部以上羽片長6~8 cm,寬1.5 cm,披針形,彼此密接,先端尾尖,基部平截;小羽片12~20對,平展,長圓形,圓頭或圓鈍頭,全緣或有疏細齒,兩邊全緣或有少數(shù)粗鈍齒,小羽片間缺刻處偶有少數(shù)或無節(jié)狀短柔毛著生;葉片下部1~3對羽片的基部上側(cè)第1小羽片格外伸長,長為正常小羽片的1倍以上,長約1.5 cm,三角狀卵形,漸尖頭,并羽狀深裂[5](圖1:2)。葉脈兩面可見,在小羽片上為羽狀,每小羽片有側(cè)脈5~6對,小脈單一,斜上。葉干后薄草質(zhì),兩面疏被棕色節(jié)狀短柔毛,沿葉軸和羽軸上節(jié)狀柔毛較密。孢子囊群近圓狀卵形,每裂片3~4對,彼此密接;囊群蓋同形,厚膜質(zhì),棕色,邊緣嚙蝕狀,宿存(圖1:3)。孢子二面形,周壁表面具清晰的少數(shù)斷續(xù)的條脊狀皺褶突起(圖1:4)。
山東蛾眉蕨產(chǎn)于牙山,為山東特有種,生海拔200 m林下溪邊。
東北蛾眉蕨(Lunathyrium pycnosorum(Christ)Koidz.)[1-2,6](圖2)與山東蛾眉蕨的主要區(qū)別特征為東北蛾眉蕨根狀莖斜升;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葉下部幾對羽片逐漸縮短,長約3 cm或更短;葉中部以上羽片彼此遠離,各對羽片相距1~3 cm;羽片先端漸尖;葉下部羽片基部上側(cè)第1小羽片不伸長[5-11](圖2:1));小羽片間缺刻處有節(jié)狀柔毛著生(圖2:2);孢子周壁表面具連續(xù)的條脊狀褶皺突起(圖2:3)。
東北蛾眉蕨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山東(牙山)等地,生針闊葉混交林下陰濕處。
山東蛾眉蕨(L.shandongense J.X.Li et F.Z.Li)與東北蛾眉蕨(Lunathyrium pycnosorum(Christ)Koidz.)的性狀特征有顯著區(qū)別,主要區(qū)別特征見表1。
表1 山東蛾眉蕨與東北蛾眉蕨特征對比Table 1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s of L.shandongense and L.pycnosorum
從表1中可以看出,山東蛾眉蕨(L.shandongense)與東北蛾眉蕨(L.Pycnosorum)在根狀莖、葉片、羽片、小羽片、孢子形態(tài)、孢子周壁的紋飾上有顯著差異,如山東蛾眉蕨葉片下部1~3對羽片基部上側(cè)第1小羽片格外伸長,比其他小羽片長過1倍以上,并羽狀深裂,孢子周壁表面具斷續(xù)的條脊狀褶皺突起等。將兩個特征有明顯差別的種合并欠妥,建議恢復(fù)山東蛾眉蕨(L.shandongense J.X.Li et F.Z.Li)在植物分類學(xué)上的種級地位。
[1]李建秀.山東蕨類植物新種[J].植物研究,1984,4(2):142-146.
[2]陳漢斌.山東植物志:上卷[M].青島:青島出版社,1990:73-74.
[3]李建秀,王彥英,周鳳琴,等.山東蛾眉蕨屬植物孢子形態(tài)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1,11(1):73-77.
[4]王中仁,張憲春,朱維明,等.中國植物志:第3卷第2分冊[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99:294-300.
[5]李建秀,周鳳琴,萬鵬.山東蕨類植物檢索表[C]//田景振,張永清.中藥研究與應(yīng)用.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1996:270.
[6]傅立國,陳潭清,郎楷永,等.中國高等植物:第2卷[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8:287-288.
[7]李法曾.山東植物精要[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4:13.
[8]劉利,張明杰,李楊.長白山蕨類植物資源[C]//張憲春,刑公俠.紀念秦仁昌論文集.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399.
[9]中國科學(xué)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組.中國蕨類植物孢子形態(tài)[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1976:230.
[10]李建秀,周鳳琴,張玉翠.掃描電鏡下孢子形態(tài)特征在新分類群中的意義[C]//科教興國編輯委員會.中國科教論文選.北京:紅旗出版社,1997:944-945.
[11]劉家熙,趙云云.蕨類植物孢粉形態(tài)研究進展[C]//張憲春,刑公俠.紀念秦仁昌論文集.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9:331-334.